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赏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是其启蒙时期,先秦时期逐步形成,秦汉魏晋持续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滑向低落,明清时期恢复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抛物线形”轨迹。

先秦以前,赏石文化以山石崇拜和玉文化为主(笔者另有专文叙述),本文着重谈隋唐以后古人玩石赏石的风尚、所形成的理论以及传承发展情况,希冀对今人赏石有所裨益。

秦风汉韵 | 灵璧石

1

园林艺术与园林石鉴赏

园林是古代中国赏石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初叫“囿”,它起源于殷商,是帝王放养禽兽、取乐欣赏的场所,后来逐步发展演变为皇家园林。随着园林业和造园技术的发展,人们赏石审美观念的转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与赏石相分离,均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拜石 | 积骨沙漠漆与埃及玛瑙组合

这里列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隋末皇家园林。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杨广三下江南,搜寻民间的奇石异木。“西苑”就是隋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在东都洛阳营造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历史上最华丽的御苑之一。《隋书》记载:“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州诸山,高百余尺,台殿观阁,罗塔山上,……穷极华丽。”

另一个是北宋末年的皇家园林,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赵佶在京都汴梁修筑的“寿山艮岳”。赵佶凭借深厚的书画功力,在造园上超凡脱俗,具有独到的鉴赏力。他遍搜天下名花奇石,许多奇峰怪石“皆越海、渡江、凿城廓而至”。此园林耗时5年,规模和内容集我国园林之大成。此外,朝廷大臣和官员、商贾富豪、部分文人也纷纷修建私人园林,有的尚具一定规模和档次。

玲珑出自然 | 来宾水石

这里有一个重要观念——“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需要粗略交待一下。这一思想概念最早由道家学派提出。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来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春日春山春水流 | 彩陶石

上面说的皇家林园的例子,无不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园林业和造园艺术以山水为骨架,采用“移天缩地”、小中见大的手法,“以卷(拳)代山,以勺代水”(《说文解字注》:合掌为手,卷之为拳),浓缩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然神韵,再现山水景观;同时,通过艺术的手段,借物以言志,立石以抒情,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

别有洞天 | 灵璧石

从理论上讲,隋唐宋时期园林赏石理念和原则就是崇尚自然,遵循规律;移天缩地,寄情山水;情景交融,赏韵求美;攀逐境界,天人合一。元明清时期的园林赏石也基本是这样,明清造园更讲究“风水”,遵崇阴阳五行学说。

现代园林艺术范围不仅包括传统园林,还包括城市绿化、大地景观等多个层次,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等,都与古代不尽相同,园林艺术和园林赏石在文明中传承发展。

丛岭峭壁 | 崂山绿石

2

造型艺术与造型石鉴赏


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代,朝廷对文人比较优容,游山赏石蔚然成风;玩石层次也比较高,从至尊君王到朝廷重臣,从达官贵人到小吏衙门,从文人雅士到富豪商人,赏石藏石成为一种高雅时尚的风气,这是其一。其二,古人赏石以造型石为主,主要石种有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等,其他石种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以上两点,与现代赏石差别较大。

仙游窟 | 灵璧石

在长期的赏石实践中,人们把赏石推向理论高度,并以瘦、透、漏、皱作为太湖石的审美、遴选和品评标准。宋代盛行玩赏特置山石,将山石独立放置品赏,其中米芾元章的“相石”理论颇有影响。米芾不但书法圆韧遒劲、气势飞扬,山水画别具一格、意过于形,而且赏石论石造诣更深。《渔阳公石谱》称:“元章相石之法有四语焉,曰秀,曰瘦,曰雅,曰透,四者虽不能尽石之美,亦庶几云。”后人逐步演变成“瘦、皱、漏、透”的米芾“四字相石法”,并奉为品评太湖石的圭臬。

山高人为峰 | 英石

苏东坡一生钟情于石,写过大量的赏石品石诗文,其著《怪石供》《后怪石供》,对所集之石从质、色、形、象陈列鉴赏,并提出“石丑而文”“以丑为美”的赏石观,丰富和发展了前人观赏石鉴赏理论。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载,东坡赞文同《梅竹石图》有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出浴 | 戈壁石

郑板桥在他的一幅石画题文:“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在郑板桥看来,东坡的“石文而丑”更胜一筹,因为他能从“陋劣”中发现“至好”。郑板桥的“丑而雄,丑而秀”,渗透着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哲学思想,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他的长相就显得不重要了。因此,石丑而“雄”而“秀”就是佳品。

伯牙抚琴 | 来宾石胆石

至此,品评太湖石的标准发展为“瘦、皱、漏、透、丑、雄、秀”,甚至可以参考运用到英石、昆石、灵璧石等的鉴赏品评上,而且至今也基本是这样。不过,在当代赏石实践中,除上述标准外,还要结合《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中关于造型石的鉴评要求和“形、质、色、纹、韵”等要素,进行综合鉴评。

洞察寰尘 | 来宾石

3

文人气息与清供石鉴赏

唐宋时期,文人雅士始终是赏石界的主流。所谓文人,并非仅指写文章的人,凡是在人文方面,有创造性、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具有人文情怀的人,都可算作文人。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等,宋代苏东坡、米元章、范成大、叶梦得、陆放翁等,都是颇具文人气息的赏石家。

灿烂 | 红冻蜡

清供石是古人清供于文房、书斋、几案等的美石。唐宋时期,一些画家和文人提出“畅神、卧游自然”的审美方式,“聚拳石为山”,将“小而奇巧者”置于案头清供,有意识地融揉诗情画意,充分表现他们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追求。王维的诗不但充满诗情画意,他的盆景也被称作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实际上,赏石文化就是从山水文化发展而来的。

洞天神韵 | 灵璧石

唐代的“水盘赏石”也很流行。它是文人士大夫水盘置沙、以沙喻水、集石于盘、置案欣赏的一种赏石形式。据考古发现,唐代章怀太子墓葬壁画中有“侍者手托盆石”的生动画面,应该就是“水盘赏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职贡图》有手捧怪石者,画中的贡品包括假山石、怪石、珊瑚等,假山石大概是“以盆置石”的赏石形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水盘赏石作品以小博大,尽显“尺盘天地在,千寻一卧游”的境界,有“立体的丹青、浓缩的自然”之美感。这种赏石形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其设计理念、基本要求、显现效果古今基本一致,只是现在的“水盘”用料更多、做工更精、档次更高。

春光流韵 | 大化石

另外,砚石的欣赏,也是文房清供的一种赏石形式,主要还在于赏形品韵,罄沥人文情怀。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以及米元章、赵孟頫等等,对砚石(研石)都情有独钟,李后主“研山”石的一连串传承流转,就留下了诸多美好有趣的故事。

乾坤归臻 | 戈壁石

古代文人雅士以清新自然为基本审美原则,以自然美为最高审美标准,身临其境,其山水情结、文人情怀、比德情操,包括师法自然、超尘脱俗的追求等淋漓酣畅,赏石中情感得以充分抒发。


今人赏石审美,亦将清新自然古雅作为最高准则,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突出神韵,并寓情于景,追逐“天人合一”“石人合一”境界,这与古人的审美原则和思想一脉相承。

缤纷瑞锦 | 大湾石

4

雨花石与画面石鉴赏

在中国古代赏石历史长河中,像南京六合的雨花石等以欣赏画面为主的石种,虽然远古就有收藏和记载,如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中,曾出土随葬的雨花石70余枚,宋代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也有“六合石”的记载,但对其鉴赏品评乃至形成理论等,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述。

鼻烟壶 | 雨花石

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步出现了对雨花石的欣赏和系统研究。我们在提到民国赏石时,不能不说民国石坛“三杰”,也称“南许北张天津王”,“南许”指许问石,“北张”就是张轮远,“天津王”即王猩酋。此三人在赏石界影响很大,都是杰出的雨花石鉴品家。

梦幻红楼 | 雨花石

《雨花石子记》是王猩酋的著述,民国32年(1943年)出版。该书对雨花石的概念和收藏历史作了追述,对雨花石的产地、成因、分类、命名、鉴赏等内容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从“质、形、色、纹”四个方面鉴赏雨花石的标准,并将石品分为“三等九级”。

峨眉金顶 | 雨花石

5年后,张轮远出版了《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他在总结灵岩石(即雨花石)的评鉴标准时,以“形、质、色、文(通纹)之客观上美好特点,为研究灵岩石之权舆”,并把灵岩石分为二十四品。以王猩酋论石为主,主要鉴赏观点见下:

质:矿学书谓蛋白石,成分为含水矽酸,似水晶,坚而逊之,不透明,有乳白黄青等色。雨花石质约为数种,最优者可定名为蛋白质,如鸡卵清,正白色,莹然透彻。向日望之,浸水窥之,则如雾如烟,溟溟如细雨。

热带鱼 | 雨花石

形:东坡《怪石供》载,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东坡立言之妙也。枣栗一级,菱芡为一级,相递而降,二字成文、四字成文,骤读之不过状其小耳,细玩之乃天然四层级。

色:石以色胜为第一要点,色胜则虽不成形,亦不失为美石,倘无颜色,虽形质可贵,终非尽善。这一点与张轮远稍异,张轮远以为“质为本体,当属最要”(出自《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

苏堤晨晓 | 雨花石

纹:石之有纹,莫奇于雨花。纹之美者,曲折变更,参差错落,方圆相衬。或三棱六角,或花瓣缤纷。绘画雕刻,艺出于人工,人且爱之,今雨花石之绘画雕刻乃出于天然,岂非世界之大怪乎?

王猩酋还谈到“定名”,即命名问题。他说,石具颜色纹形,无定像也,由人之眼光认定之,而命以名。如此看来,这些民国“新派赏石者”对雨花石的审美理念,已经与我们今天的画面石审美鉴赏非常接近了。

传经 | 雨花石

5

划分等级与鉴赏传承


中国古代赏石文化著作很多,特别是唐宋明清时期最多,但从其影响力、实用性和指导性来说,莫过于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记》、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和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而在众多赏石著作中,对观赏石进行系统整理、分级鉴赏的又莫过于白居易的《太湖石记》。

黄金海岸 | 乳源彩石

白居易晚年辞官闲居洛阳,常与名相牛僧孺一起赏石咏石,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牛僧孺,甘肃灵台县人,唐代宰相,嗜好藏石赏石。《太湖石记》就是为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写作的,堪称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收藏、鉴赏方法和理论的散文著作,开了我国古代赏石划分等级、鉴定评估的先河,对后世赏石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云岫洞天 | 太湖石

《太湖石记》详细论述了太湖石的产地、观赏特点、欣赏价值和分类标准。白居易将牛僧孺所藏太湖石分作四等,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3级,分别刻在石头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牛氏石丙之中、牛氏石乙之下”等等。每个等级都有相应“准入”标准。

这样分类之后,这些石头虽千百年后散失各地,转来移去、或隐或现,但藏石“后主人”看到石之“背书”,再读诗人白居易留下的这篇文章,一定知道这就是唐代藏石大家牛僧儒的传世名石。白居易总结提炼出的这种分类,如同古代中国绘画作品由高到低划分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一样,哪个等级作什么样的描述和定性,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祝融峰 | 太湖石

白居易对太湖石的“分级品评”标准,与《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当代观赏石鉴评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更加规范、全面、具体和清晰罢了。

《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将观赏石划分为岩石类、矿物晶体类、生物化石类、陨石类和其他5种类型,提出了鉴评指标(8大要素)和鉴评方法(相对排序法、权重评估法),规定了赋分权重和分配标准,划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等级,明确了统一编号、鉴评等级、鉴评单位、时间地点、防伪标识等《鉴评证书》的详细内容,为的也是便于今后历史查考、传承发展。

和美之美 | 冰彩玛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博新展 |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开幕
文人案头清供,太湖石,绘月
故宫的御花园里,藏有中国4大名石,你知道是哪4种吗
狮林石趣——却于石上看他山
奇石文化丨案头清供石
中国赏石历史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