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于让形象说话,乃是成功之作

——诗词创作谈

陈文振

形成好诗的原因比较复杂。拙作长文《真情迸发成好诗》(诗词创作谈之一)才谈了其中的第一点。现在接着谈第二点,那就是:善于让形象说话,乃是成功之作。

聪明的诗人,应该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举,将逻辑思维隐藏在形象思维之后,让形象思维唱主角,让形象说话,让画面说话;化虚为实,化无形无状的各种感情,为有形有状的可见可摸的客观之物。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应该是好诗。

  诗词创作,不同于论文写作,它不能单纯依靠逻辑思维来完成;它绝对需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举,将逻辑思维隐藏在形象思维之后,让形象思维唱主角。一首好诗,读者在诵读过程中,会在他的脑海里唤起(或者说浮现出)各种各样自己生活中可能经历过,或者是亲自见过的画面。

譬如:唐诗人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越来越苍翠的寒山,日日缓缓流动的秋水,人倚柴门外,微风中听暮蝉鸣叫。这已经写活了闲居的秋日环境。渡头、落日,村里的孤烟,这种如诗如梦的画面,足够铺垫了田园诗般生活的舒适之心境。在这种情境下,作者接待性格相投、狂歌自误的狂生裴迪,能不效仿五柳先生陶渊明对酒当歌吗?诗中,五柳是典故,然也是写景;此外,寒山、秋水、柴门、人倚杖、微风、暮蝉、渡头、落日、乡村、孤烟,无一不是状境写物,但都是为抒发作者情感服务的。读者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完全可以想象出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领悟到作者闲居时的处境和当时恬适的心情,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再如:《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这一联,勾勒出一幅多么独特的北方大漠的景象啊!北方沙漠一望无际、极其荒凉,所以称“大漠”,大漠上无风之时偶见的一处燧烟是笔直向上的。一个“孤”字一个“直”字,衬托出了沙漠浩瀚无边,也写出了沙漠的荒凉与单调。蜿蜒而去的黄河长贯东西,黄河边的落日自然觉得又圆又大。一个“长”字一个“圆”字,在写沙漠的荒凉当中,又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让人产生亲切温暖而又雄浑苍茫的感觉。学者王国维把颈联两句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实在不是溢美之词。《红楼梦》第48回里,香菱有一段读诗体会,似是曹雪芹的观点,借用香菱的嘴巴说出,其实说得很到位。她说:“《塞上》有一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由此可见,形象思维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描摹画面,可以让诗词产生多么大的魅力!

如果说,要呕心沥血地描摹景物,准确生动地让形象说话,已是相当困难的事情,那么,如何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法,准确生动地抒发与表达人类跌宕起伏、

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那真是相当棘手、难于登天了。

然而,历史与现实中,有许多聪明的诗人、成功的作者,他们能够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善于化虚为实,化无形无状的各种感情为有形有状的可见可摸的客观之物,从而出人意料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譬如: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李白在秋浦期间,与当地人汪伦朝夕相处,脾气相投,志趣相近,因而成为好友。当李白离开秋浦之时,很多人来送行。大家都是依依不舍、忧伤满面,而只有汪伦一人一路踏歌而来。于是,李白百感交集,写就了上面一首诗赠与他。

  谪仙李白是豪放的,所以喜欢豪放的送别方式。当汪伦踏歌送行之时,李白感受到了最珍贵的人间真情。这种感情令人心弦颤动、热血沸腾,份量是相当重的。然而,怎样才能够描摹出这种感情的份量呢?李白用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把无形无状的感情份量,化为深过千尺的桃花潭水,让人想象得到、估摸得到,可以说超人般地出色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再譬如: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一词:

春花秋月何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在这里其实是恨。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从雕栏玉砌到破国离家,南唐后主李煜胸中的的仇恨究竟有多少,或许问这种恨绵绵不绝,达到什么程度?只有李煜本身作出了形象的回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恨绵绵不绝,就像江水滔滔不绝;李煜的心潮跌宕起伏,就好像春江中的波涛汹涌。无形无状的仇恨情绪,变成了可观可望可触可摸的滚滚流动的春江之水,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受感染,心弦为之打动,因而悲从中来,难免为之一掬同情之泪了。

再譬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道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的上片极写作者丧夫孀居后凄凉的晚景,物是人非事事休,看见任何什么东西都要流泪,可谓满目凄凉、愁闷满胸。这种愁有多深、有多重,真是无法形容。然而,作者却巧妙地用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愁的重量:这是双溪舴艋舟载也载不动的。这种手法,也是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的妙笔,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手法如出一辙、异笔同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词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赋比兴﹙三﹚
诗词章法与构思㳀析
网摘:形象思维与诗词创作
十首落日诗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