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板桥联语四话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郑  燮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郑  燮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  燮

板桥联语四话

郑燮,人称板桥先生,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后客居扬州,以鬻文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精于书法,能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人亦工于诗联,传世楹联名作颇多,又以其板桥体书之,自清以来,即为世人宝之。

清名家梁章钜评其联语,“以八分书之,极奇伟”。清人赵曾望《江南赵氏楹联丛话》中记载,“曩在都门,暇辄游琉璃厂肆。松竹斋主人每得名人联帖,多就我审别真赝。尝见五言者二联,皆郑板桥迹也”,可见板桥联墨,流行世肆。近人《进取轩联话》也记道,“郑板桥先生为清之名士,书法最嘉……争索先生墨宝以为荣。”板桥联语,语多精妙,字幅不长,意味隽永,多可做格言看,为清中期代表性联家之一。余今从其传世名作中撷取四副,以窥一斑。

(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镇江焦山别峰庵,有“板桥读书处”,翠竹环抱之中,恰是郑板桥笔下画意。书中记载,当年小斋三间,桂花一庭,春茶半盏,板桥先生在此终日伴以诗书,勾兰、写竹、皴石,确是“乐琴书以消忧”。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下,他为别峰庵写下这副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以简浅的语言,烘托出不同凡俗的诗人情趣。点到为止,欲说还休,知足常乐,看似居室环境,实则是人生态度。另见郑板桥题兴华李园静坐亭一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这便进一步道明“何须大”、“不在多”的旨趣所在。花木芬芳,自然本真,何来偏见,世人不过移情花木而已。故养花人之旨趣不在花,在养德、养心。

每每写到花木,板桥的笔触一如既往的返璞归真,精神纯粹,像他那首题在竹石图上的小诗:“几枝修竹几枝兰,不怕春残,不畏秋寒。飘飘远在碧云端,云里湘山,梦里巫山。赠君莫作画图看,笔也清闲,墨也清闲。”《楹联续话》记载,郑板桥还有赠焦山长老联云:“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还。”一如其清闲。

(二)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据《养苛杂记》所载,乾隆年间大臣宋宗元重修苏州网师园,请当朝名士郑板桥为园中濯瀴水阁题写此联。曾三是何?禹寸谓何?不识者不知所云,其实板桥先生大才,用这八个字,竟暗含了四个典故。联中曾、颜指孔子两大得意门生曾参和颜回。《论语》记到,曾参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以此来自省自励;又孔子对颜回说,君子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后人便以“颜回四勿”来指君子修身。《晋书·陶侃传》写着,陶侃珍惜时光,常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在当时,分是比寸还小的计量单位,陶侃以为,古之圣贤如大禹者,都在珍惜寸阴,像我们这般平庸众人,更应从分阴珍重。

郑板桥以这样四个故事熔于一联,题在友人墙壁,劝人反省修身,惜时有为,虽写在园林,更可做格言看。据说,后来有人怕路人看不懂,在此联前各添一句:“学问无穷,曾三颜四;光阴有限,禹寸陶分”,意思到是浅显了,但失其真趣,有画蛇添足之嫌。

(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松竹梅因其凌霜恃雪,不畏严寒的特殊秉性,被称为“岁寒三友”,自古为文人品格的象征,尤其竹叶、梅花,一青一粉,无论诗草、画稿,皆喜调和,是君子之物,有名士风流。板桥先生写过一副名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便是以梅花、竹叶为蓝本,借竹之空心、梅之傲雪,来寄托个人情志。人皆知虚心为美德,但坚守不易,关键要像这竹叶,该低头处且低头,时刻以谦逊之姿来示人;而梅花“凌寒独自开”,纵有不屑风雪的铮铮傲骨,但很难见仰面朝天、不可一世的“开放”,梅之操守,乃是有节有度,有傲骨却无傲气。郑板桥不愧是丹青妙手,塑造两个生动的比喻,让人揣摩不已。同样是丹青名家,清代书画家黄易也写过一副咏梅题竹之作:“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以梅、竹为衬托,点到为止,发人遐想,让本是虚象的“品”、“格”见到“风骨”,读其联也能识其人。他们都是一样的“板桥人家”,窗无别物,点缀几枝竹叶,人无俗欲,留得一点梅香,好一个“室雅人清”!

(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每到二月早春,便有几枝鲜艳的花朵迎春吐蕾,压抑了一个冬天,突然看见一抹亮色,精神都觉得爽朗了许多。板桥先生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季节特点。某次,他见一学生所作文章尽管文采斐然,但不乏冗长之弊,直接批评,又怕打击学生自信心,为此他书赠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二月的鲜花和三秋的老树作喻,并不在写景,而是以此向学生阐述自己有关艺术创作的感悟。

上联意在表达诗文书画等创作上,要简捷凝练,条清理晰,抓住主要精神,像深秋的树木,脱落了繁枝末节,干净利落,老辣刚健。下联意在强调艺术创作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像早春开放的花儿,敢于冒着寒流而先声夺人,鲜艳灵动,自与众不同。如他所说“当自树旗帜,一切不可趋风气”。

板桥先生的绘画以竹兰而闻名,看他之作,的确没有铺天盖地的渲染,往往一丛兰花、几枝竹叶,简简单单数笔墨色勾描,则尽得神韵。揭其旨要,书、画、联语乃为一体:一曰简,二曰新。

赏析:王家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板桥先生的竹
屐痕处处: 傲骨梅无仰面花(唐锦禄)
【分享】为你辗尽一池墨香——板桥题石
旧制《郑板桥集》4册
郑板桥先生一幅竹子几千万是有原因的,竹叶该怎么组合?一起学习
板桥风墨竹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