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风诗评】第3期

01

诗点评

和乐天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张萍点评

       对于绝句而言,用浓缩的是精华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要做到语短情长,必须语言精炼、视角独特,画面感强,以点带面,才能余味隽永,引人深思。

        这首绝句正是这些特点的具体体现,整首作品脉络清晰,起笔新妆宜面下朱楼,虽末明点,虚笔点出是一富家之女,打扮的漂漂亮亮,有所期待地走下富丽堂皇的楼阁,承句不续写人踪却转笔写深锁春光一院愁之物景?愁什么呢?应是良辰美景空设,身畔寂无同行人。转句又再写人,行到中庭实在无聊便“数花朵”,这句说明人非常悠闲,合句这时恰巧一只蜻蜓飞落到女人头上的玉搔头上,定格,花如人面,人面如花,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闺苑独处,纵是春光明媚时节,也要遵守足不出户的规矩,不能尽情的去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只能在庭院中徘徊停留。画面感极强。读后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整首绝句无一赘字,炼句精美,无论是深锁春光一院愁,还是蜻蜓飞上玉搔头,都非常精炼、经典。

张桂贞点评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号称″诗豪”。他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白居易写了首《春词》,描写春天里一女子的哀愁。刘是白的好友,于是就和了这首诗。此诗比原诗更好。同是写闺中女子之愁,刘禹锡写得更加灵动有趣,委婉新颖,别出蹊径。

         具体点评如下:

         (一)白诗开头一句是″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是春季一年轻女子。而刘诗是“新妆宜面下朱楼”,把女主人公刚刚精心梳妆,且打扮得讲究、匀称、和谐表现出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光使她暂时忘却苦恼,似乎心中萌发了一丝希望,因而有些许喜色。

        (二)白诗第二句是“春入眉心两点愁”,写女子没有领略到春之美,相反却从眉头上表现出了″愁”。而刘诗是“深锁春光一院愁”,既让人想到了花红柳绿,蜂飞蝶舞的大好春光,又点明了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的环境,展示了女子孤单一人的寂寞,因此而生愁。″深”字点明锁的强度,″一院”点明锁的广度,这就是女子生存的外部环境,交待了愁的缘由。她下红楼本不是寻愁觅恨,但结果却让无端的愁绪涌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心情还能让她再继续赏玩吗?

         (三)白诗三、四句是“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把女子斜倚栏杆,背对鹦鹉,眉目含愁的形象,用一问句意味深长地结尾了。而刘诗却是“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既写出女子用数花朵遣愁解闷,打发时光的无奈,也表现了她对转瞬即逝的大好春光的叹惜,哀伤;对美好年华很快会逝去,而无人爱怜,无人欣赏的无限怨恨。就在她默默数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真是神来之笔!此句含蓄刻画了女子沉浸在痛苦中凝神伫立的情态,也暗示出她有花朵般的容貌,让徜徉在花丛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了。此时,一种大寂寞呈现在读者面前了,蜻蜓无心人有恨,为谁零落为谁开?花如人,人似花,可春光空负,韶华易逝,让人遗憾。这就自然而又清晰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

        总之,刘诗写得更生动形象,结尾出人意料,别开生面,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在烂漫春光中孤苦、落寞、凄凉的境遇,精彩而富有韵味。此诗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后深感余味无穷。

董景炎点评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位宫女精心妆饰一新,却无人赏识,寂寞、孤独、百无聊赖的细数花朵,借此遣散郁闷的心情,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场景。

       诗的第一句,点明了人物、人物的心情、地点。宫女在绣楼精心梳妆。“宜面”二字,是指根据人物的面部特点恰到好处的涂脂抹粉,这也把人物对妆容的讲究和心态刻画出来,表现出人物的喜悦和期待的心情。第二句,承上启下。下得楼来,看着这眼前的花红柳绿,春光无限,却院门紧锁,孤寂一人,而心生愁思。这里的“深锁春光”,不禁让人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一叶绍翁《游园不值》,但在庭院深深的后宫,春光已被深锁,红杏却不能出墙。面对春光明媚,良辰美景,宫女反而更生寂寞,万般无奈,满目生愁。三、四两句,进一步把“愁”字写足。第三句,面对深锁春光的深庭大院,无端的烦恼又上心头,已无心观赏,只好百无聊赖的用数花来消磨这大好春光,排除心中的愁绪。“数花朵”这种无聊的举动,也有暗自同情象自己一样美丽的花朵,却被深锁中庭,无人欣赏,而予以同情、怜悯。第四句,一只蜻蜓忽然飞上宫女的玉搔头,一方面暗示了宫女貌美如花,惹得蜻蜓驻足。另一方面是说只有蜻蜓才欣赏宫女的美丽。蜻蜓句别出心裁,含蓄、新颖而韵味无穷,真乃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

张明点评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描写了一位宫女细心梳妆打扮后,走下朱楼解愁抛怨,到中庭时无聊赏春随意数着花朵,一只蜻蜓飞来正巧落在她的头发上。作者发现了,取意景入诗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和乐天春词》。

现代社会生活中,可歌可写的素材意景很多,我们学习唐诗,其中一点应该学着去发现,捕捉身边周围的景像来展开创作,这样选择的主题是来源生活的,会给读者产生联想的。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阮新卿点评

       这是一首宫怨诗。写的是:那美人精心梳妆打扮后,走下红楼。抬眼一望,却是冷冷清清,没人欣赏,顿时失望,只好以观花数花打发无聊的时间。不料,一叶只蜻蜓飞上玉搔头,来欣赏美人和新妆。这样的构思和描写,我们一看就知道了主人公的处境,是孤独的,被冷落的。作者的收笔,却给了女主人公些许安慰,觉得自己青春还在,红颜未老。这样的描写既感动人,又赋予极大的想象空间。

    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这首诗的诗眼。笔者用了比拟手法,其春光含有双重意思。一是指春天时节,一是指女主人公还青春年华。可是这小院锁住了她春光,使她愁思绵绵,剪不断,理还乱。这首诗着笔一个“春”字,凸现了一个(愁)字,有虚有实,生动感人。

    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第三句“行到中庭数花朵”,其格律是|  |——|—|,它是由|  |———|  |格式演变而来的,叫作变格式。它是被肯定和允许的。杜甫、林逋、毛泽东等好多诗人都用过。它可以拓展写作空间,解决难点,提高作品质量。

         这是一首和韵诗,采用是次韵的方法

。它用的是原诗的原韵和原字,而且用字的先后次序完全相同。是一首上好的和韵诗。

       本诗采用了平起平收格式,结构完美,音节和律,韵脚合辙。语言朴实。一首好诗,为其点赞。

刘建博点评

       刘禹锡的这首《和乐天春词》,最亮眼的是一个“锁”字,这首诗值得当今诗者借鉴的也是这个“锁”字。一首诗,可以因为一个字令全诗生辉。“锁”,是个动词,可以是“锁门”,“锁抽屉”,锁的都是能触摸得到的实物,这里却偏偏是“锁春光”,大家都知道,“春光”是春天的光彩,春天的光环,按照常理来说是不能够“锁”的,这里偏偏用“锁”这个微妙的动词,去“锁春光”,大家想想,“春光”应该是明媚的,人都说“春光无限好”,这里却说,“锁春光”,并且是“深锁春光”,可见,诗人是多么孤独和犹豫。这种写作技法,是打破常理,实虚结合,从而产生令人回味的诗意空间。写诗是一种形象思维,也包括虚象思维。美妙的诗句,是实象思维与虚象思维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美妙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都说诗是不讲道理的,也就是说诗是非理的。当然,诗可以有白描手法,但是如同绘画一样,诗更是写意的文字。真正的值得回味令人叫绝的诗,通常可以概括为1+2不等于3。假如一是一,二是二,那就不是诗,而是大白话了。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与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有异曲同工之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的这首诗,妙就妙在一个“卖”字。真的是“卖杏花”吗?不是,是因为一夜春雨滋润,明朝小巷里的杏花在“深巷”两旁大朵大朵地开了。所以,我觉得,陆游选取得这个意象很好,很传神。我觉得要把诗写得有味道,能给读者留下可回味的空间,除了多读勤积累外,还要研究点技法,从分析若干意象入手,分析哪是实象,哪是虚象,从而达到虚实相生;从诗的“非理性”特质入手,让诗句从“非理”中找出真谛,找出“不是”中的“是”,让诗词从现实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从而营造更高品味的艺术境界。

魏齐俭点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描写了宫女抒发宫怨的场景。主题的重点是在“锁”、“愁”上,用比拟的手法,表现得委婉淋漓,独树一帜。从题目到正文,通篇没有“宫女”二字,但句句都与宫女分不开。首句,只有宫女宾妃、大家闺秀新妆宜面,尤其是用“妆”、不用“妆”,化妆、妆匣、妆娥、妆冠;“宜”,相宜、端宜、色宜、丰宜等。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可见唐·白居易《骊宫高》诗:“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所以不是平民百姓家都能有的。二句,深居三宫六院,春天来了,踏青、赏花只是梦中之事,不觉愁云密布,涌上心头。三句中的“中庭”意象表述,更进一步描绘出大家贵人姝女的身份。如果是用柴园、柴窗也不失律,但身份就不一样了。尾句“蜻蜓飞上玉搔头”的比拟,可最精彩一笔,大家女、宾妃子梳妆头上金簪玉坠、挑凤别蝶,惹得蜻蜓误把美人作花丛而吻落,给人刻画出宫女的梳妆魅力和无穷想象空间。一首小作,传神之作,别具心裁,韵味十足,故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常读不厌。

       才疏学浅,理解肤浅,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谬。

蒲先和点评

        点睛一笔最传神

       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要胜过白居易的《春词》,这是人们的共识。要论刘诗胜过白诗的理由,《唐诗鉴赏词典》中说是“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至于“新颖”在何处、“蹊径”又在何方,解释得却是难以令人信服。

     仔细品味,刘禹锡诗的高明,就在结句上。白诗的结句“思量何事不回头”,明明白白地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诗中女子)背对鹦鹉,愁锁双眉,到底有什么心事?这已经是很有余味了。然而刘诗的结句“蜻蜓飞上玉搔头”的“余味”却是大大超过了白诗。我们先看《唐诗鉴赏词典》对“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解说,“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这解释应当说完全没有“搔到痒处”。“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不错,若说“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便是大谬了:蜻蜓,不是蜜蜂,不是蝴蝶,怎么会“常常在花中”?怎么会“把美人当花朵”呢?或许有人说,蜻蜓不喜欢花,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写的是什么?知道蜻蜓习性的人都明白,蜻蜓是在水中产卵,幼虫在水中生长,所以蜻蜓会经常有水边活动(所以才有“蜻蜓点水”的成语),只不过是停在小荷上休息罢了。( 《超纯斋诗词》谓“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也属“想当然”语)。再说,“蜻蜓把美人当花朵”对深化主题又有什么作用?

       那么作者通过“蜻蜓飞上玉搔头”句给人的表象是什么?是那位“新妆宜面”的女主人公一动不动地站立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让蜻蜓认为她不是人,而是物,才敢停在她的头上。她为什么会长时间的站立?这正是作者要读者思考的,也就是诗句的内涵:她面对眼前的鲜花,触景生情,也许在默默吟诵着“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也许在担心丈夫“香车系在谁家树”而“忘却归来”?也许像那位“凝妆上翠楼”的女子一样“悔教夫婿觅封侯”?也许……想着想着,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正如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末句无谓自妙,细味之,乃亭其凝立如痴光景耳。

        由此可见,刘禹锡通过“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暗示读者的是,诗中的女子已经长时间沉浸在思绪中。她在想什么?一凭读者去想像。此句显然较白居易诗的结句要委婉、厚重、形象、传神。

岳崇刚点评

       就刘禹锡一生的创作风格来看,他精炼含蓄,以清新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被人们誉为“诗豪”。

         刘禹锡这首诗是对友人白居易《春词》的和诗。描写了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百无聊赖,独自在庭院中数花朵解闷,引来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写宫怨闺情,同其他诗作迥然不同,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全诗围绕“愁”字展开。首联写女主人公新妆相宜下得楼来,庭中柳绿花红,鸟鸣蜻蜓舞,然而春光虽美,但院门紧锁,寂寞生愁。自然过渡到第二联,愁苦的心境如何排遣,用“数花朵”打发大好春光。就在佇立数花之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是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还是如花的美人吸引了蜻蜓的到来?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含蓄而灵动,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深化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

          全诗格律严谨,启承转合环环相扣,联想奇绝而新颖,含蓄自然而回味无穷。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庞的宫女复杂愁怨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认真鉴赏学习。

郭秀芝点评

这是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了深居琼楼玉阁的富贵少妇,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喜悦和伤愁的两种心态。你看,在春风煦煦、阳光璀燦的时刻,她换上新妆,涂脂抹粉,迈开金莲、走下红楼。瞬间,她既品味到春天的喜悦,又似乎想到她心爱的人不在身边陪伴,感到心灰意乱,愁绪万千。不管怎样,还是打起精神,轻轻数着正在绽放的几朵牧丹花。不经意间一朵鲜花像蜻蜓一样飞过来,落到发髻上的玉簪上,煞是好看。

总之,这是一首耐人寻味,荡气回肠的好诗!

顾修俊点评

       这首诗 标题就说明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是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并以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作结。

      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别出蹊径。首句'新妆宜面下朱楼',诗中女主人公感到春天到来,春心萌动,精心梳妆一番,急忙下了红楼。这良辰美景,明媚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闷,想去赏春。次句“深锁春光一院愁 ”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蜓飞蝶舞,春花烂漫。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花无人赏,人亦无伴,孤孤零零,便生寂寞,于是满院生愁。诗的三、四两句“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是赏春寻乐,所以才'新妆宜面'精心打扮。可是结果恰恰相反,惹得无端烦恼涌上心头。这笼中鸟式的环境,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在百无聊赖中,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既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的惋惜,也感叹自身青春易逝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花朵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点睛之笔,十分精彩。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叹春,怜春,沉浸在寂寞苦闷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似人,人亦如花,空负了大好春光。开头的春心.春意.春思.春情,荡然无存。变成了春愁..春烦. .春闷 .春倦,赏春变成了伤春。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

 参考资料:《唐宋诗鉴赏辞典》

刘青莲点评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这句话形容白居易、刘禹锡这两位中唐时期的诗坛巨匠的友情最贴切不过,同样的理念、同样的抱负、同样的努力、同样的悲悯情怀,使他俩在推动唐诗的发展中相互唱酬,并肩前行。

      白居易的“春词”与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 抛开诗词的基本形式不说,单从意境分析,  都是描写宫女的春怨、春愁,是从不同角度来叙写的。刘、白二人心有灵犀,共同向世人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渴望自由快乐的夙愿。不同的一点是:“和乐天春词”表现的人物心理变化更大、更直观一些,第一句:新装宜面下朱楼,诗中女子满心欢喜的梳妆打扮下楼来,但看到眼前的现实,也免不了随生怨恨、惆怅,由希望到失望,看到满园春色无人分享,任其“蜻蜓飞上玉搔头”,唱和了白居易的“思量何事不回头”。

        纵观刘禹锡、白居易几十年的交往,不只这一首七言绝句是唱酬的典范,两人的唱和诗词,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名句。两人相似的生活境地及在朝廷供职的经历,使这对“诗兄”、“诗弟”经常互相应答、互相同情:“二十三年折太多”,互相鼓励:“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等,我们可以从(刘白唱和集)里细细品味。

翟继东点评

       王夫之《姜斋诗话》:“才与无才,情与无情,为此体(七绝)可以验之”。历代七绝大家巨擘极多。自唐以来,名篇佳句琳琅满目,题材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因字少易记,流传后世者以此体为最。因数量众多,从而风格各异。如清新自然、质朴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

      刘禹锡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在绝句创作的过程中,他与白居易等从民歌中吸取精华,语言生动,风格清新,有着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采用讽喻手法,表达进步思想,使绝句别开生面。这首诗比较符合诗人的风格特点。

        一是语言的自然清新含蓄。诗说:精心画上与自己的美貌相称的容妆,缓缓走下红色的阁楼,明媚的春光洒在深深的庭院,却给人添了满园的清愁。闲的无聊来到庭院的中间数着那艳丽绽放的花朵,逐香的蜻蜓飞到了琯着青丝玉簪的上头。

       四句诗叙述自然,不枝不蔓,娓娓道来,含蓄的将一个有故事的美人的闲事,如摄影师一样记录了下来。使人顿觉一缕清怨、一丝闲愁、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堵在了你的心头。

      二是细节的刻画。着力人物举止神态的描写。从梳妆的认真讲究,到“下朱楼”“数花朵”,(静静的立在花前,然后)““蜻蜓飞上玉搔头”;“下”“数”“上”三个动词的运用,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翻动美人内心的波澜)。最妙的是一个“锁”字道出了图说的主旨“春愁”,即闺怨清愁。作者抓住细节,动静结合,准确形象,韵味独特。

      三是“反衬”的手法,达到讽喻的效果。清新优美的意象:“新妆”“朱楼”““花朵”“蜻蜓”“玉搔头”,通过匠心独运的巧妙组合,画出了一幅美人赏春图。而图说的主旨,无须赘言,心知肚明,落笔精彩。

      作者七绝佳作很多。“桃花”、《竹枝词》、《浪淘沙》、《乌衣巷》等都脍炙人口。这首诗在高超的艺术手段之外,用宫女的幽怨,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其政治意义也是非常可取的。

02

词点评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宋 ·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张萍点评

       梅花开时,正值冬末春初,物景萧条,季节寒冷。所以古人写梅花都是清冷的,例如:“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宋 ]  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也是孤寂的,例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凝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苏轼这首词却别开生面,整首词无一梅字,却写了一个梅开时节的热闹画面。

         上阙不写梅,只写雀,以雀带出梅花。开头以寒雀满疏篱起笔,景色萧条可见,没有草花的篱笆是稀疏的,。二句争抱寒柯看玉甤。写出寒雀爱梅、怜梅、迷梅之态。真是爱美之心,人物皆有之。三句忽见客来花下坐,客来不觉,直到客在花下坐,雀才猛然从痴情中惊觉,可谓聚精会神看花,用心专一。尔后反应敏捷,惊飞,跑路,怕人伤害之。最后一句,点出雀逃跑时慌张急速,塌散芳英落酒卮。雀一飞离枝,散落的花英飘入酒杯中,无意中又平添不少意趣,画面灵动,语言非常生动活泼。

       下阙转句由景转向人物描写,既然有酒杯,就要痛饮还能做诗,转的自然巧妙,化用别人诗句不留痕迹。酒诗相佐平添了不少雅致。二句坐客无毡醉不知。冬末春初,天未转暖,室外饮酒,无毡有些冷,但人喝醉了,浑然不觉。余下三句进一步畅想,待到花谢多次饮酒后,春暖了,梅子熟了,微酸的滋味已在枝头。

       全词别出新意,构思新颖,意境优美。不亏为典范之作,大家之作。

编辑:张萍  审稿:于艳萍   组稿:张萍

National Da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禹锡《春词》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何故中庭去数花
白居易与刘禹锡比拼诗词,结果《唐诗三百首》给出了最终答案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七
唐诗鉴赏辞典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