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峰(香港):情秀使容若词千古动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我倒要在王国维这段话的后面再说一句:纳兰容若之词情秀也。

诗本是因描情而存在,词更如此。情是人类社会中维持民族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始,文学作家都因把蘸满人情之笔墨写在了文学作品里而流传后世,纳兰词尤是这样。既然任何文学作品都以情而存在,在这里为什么又特别提到纳兰词呢?答案在一个“秀”字上。纳兰容若是一位天才词人,在三十一年的刹那生命中,在词的宇宙里留下了灿烂的星辉。虽然在他的词篇里也间有雄浑之作,但总是以伤感的小令见重。纳兰是当时天下第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贴身近臣,普天之下他想要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会得到。还有什么能使他伤感如斯?在没有剖析其事前,请先读如下两阕《贺新郎》: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这两阕词是顾贞观思念流放边荒的老友吴兆骞的。顾贞观感吴兆骞母老、家贫、子幼,意欲求好友纳兰容若设法营救离边,容若有感兹事体大,未敢欣然应诺。顾贞观只得将此词两阕给容若观看。容若看后,泣下滂沱,并付诸实践救出了“廿年词赋穷边老”的吴兆骞。这个故事,已足以使读者明白容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伤感之词遗世的原因了。这岂不是容若的天赋之情吗?只有天赋之情,才会使容若这样天真、这样执着、这样大情地承受在时人看来不值得去为之伤感之苦痛。

分析了容若词情伤的原因,再来欣赏被视为情秀之词的《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谁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是纳兰词中的名篇,为悼哭发妻卢氏而作。卢氏十八岁许终身于容若,鹣鲽情深,婚后仅三年而不幸幽明永隔。容若是天生情圣,他为之哭泣、为之悲哀、为之填下千古名篇《蝶恋花》。明月可怜,而缺多圆少,爱情可恋,而天不怜人,去者已矣,而生者又何堪抱冰自洁啊!如果能使爱成为天之明月长圆皎洁,我就是不辞冰雪也会效前人卧冰而为卿热。只是无奈尘缘乍绝,人去楼空,只有无知的燕子,才在那里踏着帘钩而喃喃自语。物既无知而情何以堪:纵使是唱罢秋坟,唱干抔土,而愁也不能稍歇,何况眼前所见到的又是花丛之中蝴蝶双栖、燕子呢喃、月下孤坟,春丛寥落,凄绝如斯的情景已使词人感到灯火黄昏而泪湿青衫,可是在现实世界又有谁会怜悯松楸之下,词人吊影啊!

再欣赏一阕《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光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是纳兰词中又一名篇。全词落在一个“梦”字上。歌翻乐府、人静夜阑,风雨萧萧、灯枯人瘦。什么人、什么事使词人萦怀不断,抱襟难解而一宵又一宵的呢?是逝去了的卢氏?还是另一位使词人醉也无聊、醒也无聊的谢娘呢?总之就是词人连做梦也未曾登上过那座使人牵魂吊魄的谢娘桥。一个“梦”字,纠结了词人生命中最剪不断的缕缕情丝。一宵一宵瘦尽灯光,也因梦离梦结、若有若无、似沉似现、一丝一丝吊念在谢桥边上……试想,有几人在人生中没感受过离别之痛呢?这种痛苦也许就是弥后痛苦、思念、憧憬纠缠在一起的幸福来源,这就是不知哪一位文学家说过的:爱情的痛苦是最伟大的痛苦的全部过程。这时,也许你已感到容若的心已与你的心一起缠绵在谢桥之畔,你也正在与容若的词一起升腾跌宕。这就是容若词所引起的不能消逝的共鸣。

仅此两阕已足以支持《情秀使容若词千古动人》这篇论文的题目了。这两阕词为什么三百多年来会被视作名篇呢?就是因为情真而秀,句淡而圆,就是因为写入了寻常人的心坎,唱出了上流人物的不等闲心声。抒情贵在于真,贵在于秀,贵在“唱罢秋坟愁未歇”,贵在“梦也何曾到谢桥”。如果还是巫峰云雨、魂断蓝桥、梦绮高唐、春山雪化,虽然辞圆句丽,而毕竟是滥调陈腔。容若词无此病耳!

表现容若词之情秀之处不知凡几,现在容我再撷几枝南国红豆:

“不辨花丛哪辨香”“一片伤心欲画难”“一宵冷雨葬名花”“欲话心情梦已阑”“只应无伴送斜晖”“多情自古原多病”“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等等情秀之笔,在一代词人的词作中处处可见。这里没有日暮之愁、黄叶之哀、岁阑之怨,有的只是“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这样抱璞自珍的心情。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秀所折射出来的绵绵絮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说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情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但这只是王国维一家之言,我虽然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品味容若词之天真高妙、情致绝伦,却对王国维之上述评价觉得有不妥之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失当也,夸饰也。“未染中原习气”更有感无稽。纳兰容若正是尽染了中原习气,才使胸中锦绣,才能成就一代词家之美学造诣,容若在词中大量用典,也是因为词人深谙中原典籍。然大量用典虽然丰富了容若词之意象内涵,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却了词的本性。

此外,容若词也多是花间词,虽然婉丽可人,却失去了几分大气。这与北宋以来之大家相差还远,更遑论铁板铜琶。这是纳兰的贵族公子身份所决定了的,也是今天评价容若词不能不感到的一些遗憾。评价前人作品,贵在不褒不贬,公论自在读者心中。褒之过份,既起不了褒的作用,还引出了贬的效果。就像一套唐装,穿在唐人身上,既透出了民族的端庄郑重,又增添了民族的典雅气质,已是美不胜收,但如果说它还有西方之美、西人之雅,这恐怕就不再是褒了……

我写文章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入笔,喜欢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如果凡是前人这么说,你就这么听,这就成了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意空间|纳兰性德《长相思》朗诵:卫东
柳永最经典的一首词,连苏轼读了都赞叹,成为千古名篇无人能超越
这首词记录了纳兰容若最后的一场爱恋,断肠之痛令闻者泪下
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的词美出天际
妻子去世后,他写了一首词,将怀念之情付诸笔端,读后感人肺腑!
宋朝最好色的词人,勾引小尼姑失败,写下一词成千古名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