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与楹联

巫祯来

楹联是中国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现存正史记载最早的一副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创作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代大楹联家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孟蜀余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笔者以为,楹联的起源,应是滥觞于《周易》这本古老的奇书。《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台湾大学者南怀瑾先生称《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学问中的学问”。它对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学派、对中国医学、天文学、哲学、地理学、文学、兵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周易》对楹联这一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易》中对偶句的应用已很普遍

《周易》本经和易传中,已经有许多对偶句的形式。如:
元者,善之长者;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知之至之,可以言几也;
知之终之,可以存义也。

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先迷,
后得。

含章,
可贞。

无成,
有终。

乘马班如,
泣血涟如。

刚中而应,
行险而顺。

长子帅师,
弟子舆尸。

开国,
承家。
虽然当时还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格律,但是对称美的意识已经十分明显。有些句式,已在无意识中表现出严格的音韵对仗格律,如“先迷,后得”;“开国,承家”。这样的句式,以后世的楹联格律去衡量,也是无可挑剔的。


《周易》卦象的对应,是最早的楹联格式

《周易》卦象所阐述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理论,对事物进行无限两分,树立的“对应理念”。八卦中的乾坤、坎离、震艮、兑巽的对应,已不是简单的对称,它们已经进入到本质、意象上的对应。朱熹在《周易本义》中编写的《八卦取象歌》,充分体现了这种对应: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由八卦而衍生出的“六十四卦”,每卦都可以找到对应的“错卦”,也是卦象完全相反的“对子”。例如否与泰,损与益,既济与未济,其“对仗”方法已经完全形成。

从《周易》“比卦”寻找楹联盟芽的土壤

比卦是《周易》中的第八卦,是一个上上吉卦。原文说:“比,吉。原筮,元永贞。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比,可以理解为“比和、朋比、对比、亲密、辅助、相比”。后世楹联格律中的“自对、正对、流水对、反对”等各种作法,还有“词性相同”的对应要求,都可以看到“比卦”的影子。有一点很关健,那就是不管怎样“对”,上下联的意思、意境,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种“比和的关系”。

《周易》阴阳思想对后世楹联发展的推动

《周易》思想的核心,是“不易、变易、简易”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真正精髓。“阴”与“阳”不是一对简单的“辨证”观,更不是所谓“朴素的辨证思想”。阴阳学说是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思想体系,在中医理论中,在中国古代天文学说中,在堪舆、命理学说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阴阳学说主要表现为:阴平阳秘,负阴抱阳,阴阳互生,阴阳互根,阴阳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宇宙中万事万物和谐地统一在“阴阳”之中。这种思想,推动了中国文学史上对偶、对仗、骈体文、楹联、律诗对句的重视与崇尚。由于楹联这一文体的简单、短小精悍,与《周易》“简易”的“阴阳”思想一脉相承。
易道说阴阳,妙在生生不息;
楹联系天地,喜其代代相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百科
【楹联讲座】楹联格律基础知识
诗词格律022-对仗与对偶
欣赏学习中国楹联必读 陆震纶 《对联结构》 上
谈古论今说楹联(1)
中国楹联起源论略(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