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绝圣手”王昌龄

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有“五古之严,七绝于美”之誉,其诗作以边塞、宫怨、离别为题材的居多。

725年,28岁的王昌龄开始写作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情景有着细致的描写,同时亦深入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写得含蓄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耐人寻味。王昌龄的宫怨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到之处。如“西宫夜静百花香”“芙蓉不及美人妆”等,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宫女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对幸福的憧憬,对人生的失望,以及在失望中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既洗尽六朝宫廷诗的浮艳情色,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王昌龄30岁时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以博学鸿辞登科,改任汜水县尉。41岁时,因事被贬岭南。翌年遇赦重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当年秋天,他在巴陵遇到李白,写下了七绝《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这首送别诗通篇写景,无一字写离愁,但离愁却深蕴其中。

王昌龄在北归途中,顺道在襄阳探访了人生知己孟浩然。当时,孟浩然身患毒疮,已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一时高兴,孟浩然吃了些海鲜,不想再次引发毒疮,就此不幸离世。

心怀感伤抑郁之情,王昌龄赴江宁就任。赴江宁途中,王昌龄结识了欲回洛阳的辛渐,感慨系之,写下了著名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王昌龄看来,孟浩然之死有自己探访的原因,他为此心中积满了悲痛,此诗旨在托辛渐告诉亲友,他的品志,他待朋友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51岁那年,王昌龄再次被他人谤谪,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世称“王龙标”。756年,安史之乱起,已近六十岁的王昌龄离开龙标,抱定回乡归隐的打算,但在路经亳州时,却不幸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绝圣手王昌龄志在边疆,以效国用,却屡遭贬庶,边塞诗千古流芳
王昌龄之死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为何惨死在亳州街头?
王昌龄:大唐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交游甚广,被称“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王昌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8.命运多舛的七绝圣手——王昌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