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梦唐先生最好的诗未必是《咏史》

(根据视频整理)

已故李梦唐先生的诗,不独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性,这已为诗词圈所公认。诸如“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却睹棠红心自怃,事亲不及一庭花”等句子,已经成为众口赞誉的名句,大概率会流传于时间的长河。

《咏史》是李梦唐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七绝: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转结两句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典,又新翻一层,巧妙地以“苍生泪”喻“覆舟之水”。在此基础上,思不稍歇,顺势再衍,提炼出“不到横流君不知”的历史结论,艺术性思想性双峰并峙,至为沉痛而又形象感十足!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乱循环而论,我目力所及,尚未见到超越此句的今人诗词作品。

但在信息、交通极为便利的当代,社会控制力的全面、精准、及时,恐怕不是古代人君所能望其项背的。“渔阳鼙鼓动地来”,那种义军已经起兵数月京师才有所察觉的事,是不会再发生了。换言之,“覆舟水”未必再是“苍生泪”了,更有可能是外部压力或内部斗争,或者说“苍生泪”仍有可能是“覆舟水”中的一股,但更大的可能是“未到横流君已知”了。国外有些地方水深火热,多少年了,水横流了么?舟覆了么?

《咏史》当然是难得的好诗,但一首情景理俱在的好诗,不能要求它所概括的结论适用于一切时代条件和社会形态。有些好诗是历史浩叹声,有些好诗有现实针对性。有现实针对性的好诗,必能提供新价值“以正时风习见”。站在这个角度,我以为,李梦唐先生最好的诗未必是《咏史》,他的《上将与歌星死后哀荣有差,或有为将军抱不平者,遂赋》更能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我们先看看全诗:民有鲜花党有旗,盖棺各自礼如仪。太平时节无多事,一将何须胜一姬。

前些年,一白发将军以近九十高龄去世,同期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歌星患病去世。当时,民间自媒体对女歌星去世的报道量远远超过对将军去世的报道量,有人对这一现象愤愤不平,进而发出“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怒吼。在这种貌似义正词严、风骨凛凛的质问之下,一时之间,吃瓜群众都懵了,深夜自省,不排除有人为自己总也提升不了的思想境界和八卦心肠而羞愧难当——李梦唐先生此诗,大约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作的。

先点个大大的赞!此诗大好之处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以正时风习见”的新价值。

民有鲜花党有旗,盖棺各自礼如仪——开宗名义提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盖各的棺。

歌星的去世,属于民众文娱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和平、宽松的社会氛围下,文娱才会成为民众的关注热点。有心情八卦的社会,不比睁眼闭眼都被样板戏教育的社会香吗?文娱明星层出不穷并被评头品足的时代,不正是我们现实忧虑比较少的时代吗?刚刚过去的三年,有多少人会关注明星们那点儿小事?普通民众,在法律底线之上,在自由边界以内,无拘无束地生活,爱我所爱厌我所厌,追我所追弃我所弃,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这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题中应有之义吗?况且,“戏子家事天下知”中的“戏子”,这是多么阴损的用词,这用词中所隐藏的,是多么陈腐的价值观。

将军的去世,属于军政评价系统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有许多将军,有春秋无义战的将军,有慷慨赴大义的将军,有兄弟阋墙的将军,有抗御外侮的将军,有为创建新世界而浴血的将军,有为维护旧势力而挥戈的将军,有俄罗斯将军,有乌克兰将军。战争是文明冲突或利益角逐的延伸,其正义与否,一般需要拉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距离,才有足够的能见度。历史常常是吊诡而复杂的,将军是军事斗争的重要角色,对他们的盖棺之论,往往要由时间和后人来作。这个严肃的、后置的评价,不必非要去跟民众茶余饭后的即时性文娱抢风头。更何况,由于历史能见度尚不够,被要求的敬意还不能排除表错情的风险,何必呢?

所以,“各自礼如仪”就好。

太平时节无多事,一将何须胜一姬——以传播规律为依据,进一步从时空判断的角度对“哀荣之差”作解读。

“太平时节无多事”,这是一个时空判断。换言之,在和平年代,在和平国度,就应该“外松”——相关组织或机构如果需要“内紧”,那是职责所在,那是另一回事。当红青春歌星的突然离世,就新闻性而言,的确超过了白发将军的寿终正寝。没有必要因为某种貌似高大上的神圣目的,去违背传播规律,去人为操纵出“一将胜一姬”的哀荣效果。多说一句,如果是在战时,不管什么性质的战争,我相信,不仅将军的殉职,哪怕将军的负伤,都会理所当然地成为热点新闻,自然会“一将胜一姬”——这是由新闻传播规律所决定的。

顺便说一句,我还特别欣赏“太平时节无多事”里边的去神圣化意图,既是“太平时节”,发挥社会各项功能的每一个行业、每一类工作,都是平等而必须的,确保正常运转就可以了,没必要为了某种宣传需要,刻意“多事”地去给它戴一顶神圣的帽子——当然,作者也可能没这层意思,也可能是我想多了,但“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真的,我们这个国度,特别容易对职业意义和岗位价值进行神圣化加持,比如,对科学家、教师、医生、护士、民警、士兵、清洁工、文艺工作者、税务干部、扶贫干部等等的加持,数十年来,还有未被加持过的“不神圣的职业”吗?“全社会都要尊重什么什么工作”,这是几代国人耳熟能详的句式。其实,恰如众生平等一样,众职业也是平等的,各自按专业分工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并获得报酬就好,各自努力提高专业水准遵循职业道德去做就好,真没必要神圣化。

总有一些人抱着糊涂的认知不放,不惜冒着牺牲难得的自由空间的风险,以批评世风日下的忧国之心慷慨之姿,大声呼吁着加强这加强那的,这是有可能把我们拉回到过去年代的危险的社会思潮。而这首诗以平民史观、以简炼诗语、以“何须”之问,对此提出了有力的反驳,并提供了建设现代平民社会所亟需的新理念新价值。

我以为,这是李梦唐先生最好的诗。

张庆辉1970年生,重庆云阳人,定居云南昆明,《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爱诗词,好交游,性旷达。

编辑/章雪芳审核/小楼听雨校对/冯 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诗---李梦唐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83期
(7)诗词欣赏漫谈(2)
《千家诗》142《送毛伯温》朱厚熜 |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索靖--章草《史孝山出师颂》
白崇禧将军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