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国诗论(第12期)何建洋 繁花似锦 劲歌如潮

繁花似锦,劲歌如潮

——《今朝江西更好看》序

何建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温柔敦厚,诗教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诗歌出现过不少高峰。先是有诗经楚辞,后又是东汉乐府魏晋五言,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峰波迭起,郁然有彩,以其美与善的艺术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在诗的国度中,“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歌派别。

宋徽宗初年,公元1111年前后,即黄庭坚逝世的第六年前后,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崛起是当时诗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影响在宋代以后亦不绝如缕,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互相羽翼,彬彬称盛。

千年来,江西诗派的诗意早已融入赣地文化,成为我们探寻江西文脉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江西省诗词学会的诗词作者群体,继承和发扬了历代江西诗词包括江西诗派的传统,积极努力进行创作,助力江西诗词文化的发展。摆在目下的《江西今朝更好看》这部诗词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果体现。览读《今朝江西更好看》,不乏精采篇章,健笔清思,辞藻斐然,使人读后有风雅未远之感。

202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江西省诗词学会开展“我为家乡点个赞”诗词大赛活动,面向国内外广大诗歌爱好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稿。诗词作品要求以“传承历史文化、记录重大事件、讴歌英雄人物、描绘秀美风光、展现文旅特色”为主题,反映全省各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家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通过诗词宣传推介家乡,提升家乡文化软实力。

参加“我为家乡点个赞”诗词大赛活动并入选《今朝江西更好看》的作品均为传统诗词(含赋、古风、律诗绝句、散曲),作品均选取身边寻常题材为吟咏对象,然诗人独具慧眼,以敏锐的艺术感觉,切磋琢磨入诗。不少作品除做到传统古雅外,更多作品充滿生活气息,文笔质朴天成,淡语有味、浅语有致。如王国维所言:“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诗言志。《今朝江西更好看》中的诗词,无论是获奖作品、特约作品,还是地市县篇的优秀作品,或豪放、或婉约、或述事、或抒怀,均洋溢着澎湃高昂的精神气象,涉笔成趣,吐纳英华,描绘了赣鄱大地的胜景与胜状,歌颂家乡的发展,吟唱家园的乡愁。时至当代,仍然具有“正得失、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人文价值。呈现了江西诗词作者们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对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这里我们想顺便谈谈旧体诗词写作继承与创造、"旧瓶"装"新酒"的关系问题。

写旧体诗词,要遵循格律形式规范,写诗用韵要平水韵,写词要词林正韵,这是基本的要求。同时,旧体诗词写作还要讲究语言的平仄,律诗还要对仗,字数也有特殊的规定等,这些都很严格,否则就不叫合律的旧体诗词。这种要求已经约定俗成上千年,今后也还会继续下去,毛泽东说格律诗“一万年也打不倒”。“旧瓶”有旧瓶的美,古色古香,贵在精典、雅致,乃称国粹,它有继承价值,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敬可爱之处。

但作为当代旧体诗词作者,更应该而且必须反映时代生活和体现时代精神。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无一不在创新和变化中。今人用旧体诗词格式去写作,一定要体现时代性,"旧瓶"要装"新酒"。所谓新酒,就是新题材、新思想、新语言。

首先,题材的时代性问题。古往今来,题材当然有其共性,如自然风光,天伦亲情,生离死别等,都是历代诗人歌咏的题材,但时代发展到今天,生活更加广阔,也更加绚丽多彩,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城镇化以及网络生活,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都需要我们拿起笔去抒写。其实古代的“当时人”,作为一个有作为的诗人,也无不是写他当时所处时代的特定历史和生活题材。比如作为“诗圣”的杜甫,历来受人尊崇,不光是他的诗作的数量巨大,也不光是写了山川云物,悲欢离合,更是因为他表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抒写了时代的变迁,国家的离乱,反映了当时人民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题材,表现了他高度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操和理想追求。

其次,思想内容的时代性问题。诗词是要表达和反映思想的。古代诗词有自身的稳定元素,讲求意境,讲求典雅,而这种意境和典雅,又常常是通过特定的事物和情境去表现的,而且不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但从某种角度看,因为它太稳定、太固化,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封闭性、自囿性,形成了格式化和程序化。我们如果只沉迷在这种情境中,那么一些当代的思想情感就难以表达,久而久之我们笔下的思想内容就会受到束缚,甚至与当今时代和社会生活脱节。因此我们在写作旧体诗词时就迫切需要进行思想内容的现代化转换。我们要树立起与时代同步伐的诗词价值观,写时代之变,抒家国之情,发人民之声,咏光明之景,全方位展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象。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使格律诗主要从过去的重在咏山林走向社会,从士林文学走向平民文学,充分去表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再次,语言的时代性问题。语言是为题材、思想内容服务的。既然题材和思想内容以及名物发生了变化,语言也就必然要发生变化。古人写诗,很多人用的也是当时语,现在我们用我们所属时代的语言词汇当然无可厚非。正因为古诗用词具有时代特色,今天我们才能通过诗词研究古代的制度、科技、战争、生活、风俗等。如果我们不用时代新词,后人还能通过诗词研究我们今天的生活吗?只是因为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形成了特定的审美情趣和固有的一些程式,现代很多诗词作者便以古为式,只讲传承,不讲创新,甚至食古不化,走不出来。其实,近代以来,有不少诗人和理论家都是在尝试着对语言的时代创新与突破的。如清末的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并以他有外交官的生活体验,亦试图将“来福枪”和“望远镜”写入诗词。到了“五四时期”,梁启超和胡适等人,更是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白话文运动,有的人甚至将格律诗也全盘否定掉了,这样当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足为训。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诗词得以复活,日渐活跃。欣逢盛世,更要珍惜,更要反映好时代,包括用词造语的与时代同步。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创新,是江西诗派延绵千年的精髓。历史上,江西诗派于大家林立间,另辟蹊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开创诗歌创作新天地。

《今朝江西更好看》中的多数作品,正体现了这一创新精神的时代传承,学古而不泥古,结合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让诗词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我们读这部作品,能充分地了解和体会到它的时代特色,这种时代特色,浸润到江西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文旅、风物等各个方面,这部诗词选集,就是江西近些年的时代发展史,我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江西经济社会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江西风光的无限美好,感受到了江西深厚的人文历史体现。《今朝江西更好看》的作品里,有对家乡风貌的描绘,有对扶贫干部的赞叹。城市广场、地铁、高速公路、文化中心等也一一入诗,翻阅《今朝江西更好看》,可一日千里,在平凡凝练、传神写照的诗作中游览、领略江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各地风情。其温裕的治世之音,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生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我们应该为这本书的出版感到庆幸、欣慰和骄傲。

时风唤得云霞绚,平野壮阔大江流。继承与创新,庚续与发展,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是写好旧体诗词的健康之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希望江西的诗人们和诗词爱好者继续将目光与文笔投向家乡的一草一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进行赓续传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诗国江西》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楼访谈|归 樵
【山海·论坛】《南宋诗词》(一)
【诗艺花苑】处身四海写家乡(旧体诗)
深圳当代民间旧体诗写作微探——以诗人深南和顾青翎为例
诗人赵缺:写古体诗不要做“古人模仿秀”
【诗林一枝】龙山村民旧体诗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