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诗词的三美 新诗三美

浅谈诗词的三美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是无可厚非的,自从两三千年前,中国就有了诗,后来又出现了诗歌总集的《诗经》,《诗经》对中国的诗歌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某些高才弟子谈诗,并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当时上层社会在日常谈话中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如果不学《诗经》,就无法与上层社会的人们交谈,这一点在《国语》、《战国策》中都有体现。《诗经》之后有楚辞,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秦汉时期有汉乐府,魏晋时期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古体诗,包括四言诗,典型的代表作有曹操的《观沧海》、《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等。诗歌文化发展到隋唐宋元朝,进入鼎盛时期,近体诗和词曲的出现使得诗歌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影响至今。

    然而,近体诗是现代公认格式非常严谨的,虽然只有七言、七律、五言、五律四种形式,但是其格式要求甚至比古体诗更为严格,而诗词的音韵美是讲究格式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国的汉字是非常奇妙的,读起来抑扬顿挫各不一样,有的字铿锵有力,有的字则柔和婉转,然而可以分为平仄两种音调,平就是现在的阴平、阳平,也就是第一声、第二声,仄是指上声、去声和入声,也就是现在的第三声、第四声和部分轻音。不管是每句七个字的七言、七律,还是每句五个字的五言、五律,平仄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诗加上押韵和对偶就构成了近律诗的格式,这种格律诗不但视觉上给人整齐的严谨美,读起来在听觉上也给人一种音韵美,因此很多人才喜欢吟诵,也容易记忆。

    格律诗的格式严谨绝不是一种恶意的限制,而是为了诗歌本身的格式美和音韵美,如果肆意放弃这种格式限制,那么就成了不伦不类的打油诗了,如果连押韵也不要,肆意堆砌文字,还要称作诗那就是自欺欺人罢了。当然有时候为了意境美可以对格式有所放松,比如格律诗中要求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五句、第七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而也有一些诗不用仄声,例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实不但是诗,词和曲也是一样,既讲究格式美、音韵美,又讲究意境美,宋词如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元曲有如王实甫《西厢记》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些都是格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的上乘之作。

    诗歌除了格式美,音韵美,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意境美,诗歌是高雅的艺术创作,如果俗不可耐,没有意境美那就失去了诗歌的意义。那些现代所谓的诗人,一味因为格律诗格式严谨,押韵、平仄、对偶的限制太多,而去写自由诗,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连意境也没有,只是肆意连串几行文字,就称之为诗歌,那也是在令人啼笑皆非!某些诗人甚至把粗鄙的文字用不合常理的句式连接起来,让人莫名其妙,就认为是绝佳的诗歌,实在是自以为是。殊不知古今诗歌凡是绝佳的作品都是很自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熟读唐诗的应该能够领会得到。比如小学最先学到的骆宾王七岁所作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明白如话,但是符合平仄、押韵和对偶,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将鹅在水里游的情景很好的展现出来,非常生动活泼而传神。而五代十国时被公认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也是这样,虽然平实,但是很好的体现出春天到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有一种春来池塘先得知,而草争相发芽、生长,大地一片盎然,这就是意境美。《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到处作诗的关键:“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所谓的奇句就是符合意境美的诗句,比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给人一种月夜静谧安详,鸟儿也找到了窠巢,而得道高僧轻轻敲门,打算投宿,已经非常美。像我《咏桃》诗中:“流枝欲滴晶晶露,掠草不惊淡淡风”,也都是这样,妙手偶得,清新自然。现代诗也可以有这样的“奇句”,像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押韵,而且是意境美的“奇句”,我的《明月》诗中:“黄昏里的树影,挂不住西沉的夕阳;是几时,明月又溜到树梢上”,也一样颇有一番意境。因此意境美是诗的灵魂所在,更是诗人的灵魂所在,诗歌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也是诗歌能够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原因。

    诗歌是一种艺术凡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需要不流俗的心境和情操,有李白的超凡脱俗,才有清新雅致的诗歌,有杜甫的高尚淳朴,才有可歌可泣的诗词经典,......。即使是伟大的诗人也不识时时刻刻都能写出传世佳作,而一般的诗人也能写出千古绝唱,那是需要心境、环境的合一,即所谓天人合一,就像崔颢《黄鹤楼》,张继的《枫桥夜泊》,崔颢和张继并不有名,但是崔颢的《黄鹤楼》让李白搁笔,可见都在于当时的意境已经完全与诗人的心境融合,灵光一点诗千篇,这种灵光并不是能够苛求的。当然这种诗的灵光也也只会降临在真正有诗人气质的人身上,一般内心粗鄙的人是永远没有这种灵光的,也就写不出像《黄鹤楼》,《枫桥夜泊》这样的千古绝唱。诗歌是传播美的,如果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那么诗词的意义就荡然无存。

    很多人热衷于诗歌创作,无非是附庸风雅,根本不具备诗人情操;更有些人甚至是媚俗或者邀趣名利,这样的诗歌注定苦涩而难以长久,即便有些人附和,也是自欺欺人。因此,必先有诗人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良好的心境,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才能写出真正优美的作品。诗歌的艺术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领略的,就像绘画、音乐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驾轻就熟,那么诗歌同日常谈话又有什么区别呢?诗歌允许像“池塘生春草”这样的浅显平淡,但是不允许恶俗和势利。然而诗词的格式有时候并不是需要刻意玩弄文字,有些诗句写出来就是很有规律,符合格式美、音韵美的,这一点我很有经验,很多我后来自认为不错的诗句都是当时信手得来,而且符合格律诗的格式,并没有刻意地改动,例如“风光无限看桃李,霜雪不凋是竹松”,“王侯将相本无种,运数穷通还在人”,“幽林有韵风先拂,净室无尘月自来”,“眷眷山云缓缓过,溶溶林月珊珊来”等等,都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脱口而出的。因此,写诗不难,关键在于心境和情操,只要心境和情景到了,本身又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就可以写出好的诗歌。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以《再别康桥》为例简单地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议诗词论十美
诗歌的音韵美
声情并茂咏诗韵——《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探究
不懂格律,能不能写诗?
诗歌时光|近体诗入门第四部分
骏言说诗:探讨篇(6)平仄不是诗歌音韵美的唯一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