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苦之外是愁苦

农家望晴(1)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2)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3)

【注释】

  (1)望晴:盼望天晴。

  (2)尝闻:曾经听说。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即今陕西一带地方。西风雨:刮西风的时候预示要下雨。

  为问:相问。早晚:何日;几时。回:变换方向。

  (3)鹤立:形容瘦长者的站立貌。麦场:打麦场。云开:放晴。

【今译】

  听说陕西一带地方刮西风要下雨,

  问你这劲吹的西风什么时候停息?

  在打麦场高处仰脸看天盼望放晴,

  白发苍苍的老农像仙鹤一样伫立。

【蓊斋语语】

  媒体上有个说法,曰:农民在什么时候都是弱势群体。对不对呢?我缺少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不好妄下断语。不过,至少就靠天吃饭这一点而言,农民真是世世代代处于非常无助的境地,特别在旧社会是这个样子。诗人了解农民,以简练的笔触为老农写生,表达了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有一个话许多人都很熟悉:“山雨欲来风满楼。”我的家乡也有个类似的话,曰:“风是雨头。”雨跟风的确常密切相连。民以食为天。天对庄户人家的最大恩惠就得说是风调雨顺了。所谓“风调雨顺”,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调”者,适也。按照农作对雨水的需要,该刮什么风的时候就刮什么风,从而,使老天该下雨下雨该放晴放晴。二是,“调”者,使协调也。当雨水不是多太符合农作需要的时候,亦即需要雨的时候没下,不需要雨的时候却下,风就赶快调转方向,使天下雨或者放晴。诗人说他曾经听人讲过,陕西一带地方,刮西风预示下雨,请问现在正呼呼劲吹的西风,什么时候停下来呢?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杜甫有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春发生的雨固然是好雨,别的时候的雨只要是庄稼生长需要,无疑也都是好雨。相反,庄稼不需要的时候发生的雨,把庄稼下涝的暴雨,还有那种下来下去老不放晴的连阴雨,就不是好雨了。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一条谚语,曰:“麦收八十三场雨。”意思是说,农历八月下雨,小麦播种,十月下雨,小麦壮苗,来年三月下雨,小麦拔节抽穗,有这三场好雨,收成就有希望了。不知道陕西一带地方小麦要丰收对雨水有什么具体要求,反正小麦打场的时候,无论什么地方都害怕下雨,又特别害怕下那种没完没了的连阴雨。请看那位老农: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站在麦场高处,满脸焦虑,望着天际,他是盼望云开日出好打场呀!

  人们对李绅的两句诗大都比较熟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务农的体会为据,农民种田的确非常辛苦。“锄禾日当午”嘛,“汗滴禾下土”嘛,哪有不辛苦的道理?不过,种田劳作的辛苦是就体力而言。假如光是体力上辛苦的话,农民还真是并不多么太当做一回事。跟体力上的辛苦相比,心里的愁苦才是个更大的问题。最大的愁苦就是靠天吃饭,灾害频仍,又是怕天旱,又是怕雨涝,又是怕下雹子,又是怕招蝗虫。尤其是水旱两灾,频繁交替,毫无办法。“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里的一首诗,讲的是旱。“吉普车牵着弯弯的月亮,扑向一片汪洋,……青蛙敲着千面鼓,迎我进东昌。”这是当代诗人的诗句。如果我的解读不错,这实际上写的是雨涝之后的景象。诗人笔下的一片汪洋,原本是长着绿油油的庄稼的农田来着。农田而成汪洋的时候,农民望洋的那种苦楚,有如心泡在水里(对我而言,这样的苦楚不是感同身受,而是亲感亲受)。大旱大涝是这个样子,即使一般的年景,只要粮食还没有收到囤里,农民的心就始终提着。即如上述“鹤立”的“老农”,尽管麦子已经收割上场,不是还在担心天阴欲雨而期盼放晴吗?期盼止于期盼,愁苦自不待言。辛苦之外是愁苦,这才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命运的真相。

  眼下农民的境况较过去大大改善了。但是跟城里的人比,还是有着较多一些的辛苦和愁苦。有则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词的广告经常在播。很希望人们在想到农民辛苦的同时,更想到他们的愁苦,从而把节约粮食的自觉性提得更高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种秋收不违农时
农田里“地爬子”多,庄稼被大量破坏,咋办?老农用3个方法解决
【农民诗人陈敬东】老农劳作伴朝霞 侍弄庄稼如看娃
“6月立秋,颗粒不收”,为何农民会怕?今年是咋了?
庄稼的启示
中考古诗词鉴赏·雍裕之的《农家望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