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史话”之一百七十:《李畬母退廪米》

   唐朝初年,河北高邑人有个名叫李畬的人家境贫寒,父亲因病早早地离开人世,母亲李夫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

并供他读书,教育他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聪明好学的李畬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踏入仕途后他牢记母亲教诲,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深

受百姓爱戴。

起初,他任汜水主簿(在今河南)。传说李的记忆力相当强,他在任主簿时,翻阅当地户籍簿,只看一眼,就能将所有

人的姓名、职业、出身记得清清楚楚,久久不忘。

由于他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武则天皇帝将他调往京城任监察御史,主管考察官吏、巡视郡县、检查刑狱等。晚年还做

过国子司业。

  的母亲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道德修养的妇女。在李小时侯,就注意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孩子不要贪图便宜。就是李入仕做官以后,也是很严格地要求他。

      在李任监察御史时, 有一次官府发放廪米。所谓“廪米”,就是俸禄。当时不是以金钱做俸禄,而是以粮米代金钱。按照李的官位,应发给他廪米三石(一石是十斗,一百二十斤)。官府派人将廪米送给他家中。

       的母亲是一位正直的农家妇女,富有生活经验。她一打量送来的廪米,觉得不止三石。她请人帮她用斗量了一下,结果发现送来的廪米要比三石多得多。

李母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便问押车来的官吏:

“请问,这廪米怎么多这么多呢?”

那官吏说:

“官府发给御史大人廪米的时侯,一般都不用斗那样一斗一斗地量,大概其差不多就算了。”

母亲又问:

“那别的官吏发廪米量不量呢?”

官吏说:

“别的官吏当然要量了。”

     听那官吏这样一说,她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卸完廪米,押车的官吏和车夫要回官府了。母亲问道:

“送米的车费多少钱?”

押车的官吏说:

“给御史家送廪米,派的是服劳役的官车,不用付给车费。”

母亲说:

“给御史本人送廪米,这是私事,怎么能算官车,不给车费呢?”

母亲当即将车费如数付给车夫,并让押车的官吏将多给的廪米带回官府。那官吏推托说:

“老夫人,这点米既然已经送来了,也就别拉回去了。以后再送廪米的时侯,我们用斗量好再送来就是了。”

李母坚持说:

“不行。绝对不行!我不允许开这种头。多给的米全都拉回去。”

那官吏只好照办。

回家来以后,母亲狠狠地批评他说:

“你身为监察御史,你的部下任意多给你发廪米,这说明他们怕你。你还用官车送廪米,不付车费,这是什么道理?你怎么能这样为官呢!该得的廪米,可以要;不该得的,一粒也不能多得。该付的钱,一定要付,一文也不能少。这才叫廉洁。做官,要做廉洁的官,不能做贪官!”

      接受了母亲的批评教育,以后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贤母之十五
《陶母责子》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翻译重点实词汇编(二)
关于2016年文常“有司”一词的正义
柏桦 | 明清“滥设官吏”罪
关于古代史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