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作要点

诗作要点

1,七绝的起句要压阵

 七绝字少没那么多空间去铺景造境,在写七律时我们推荐七律的起句适合平起,因为七律具有“文”的性质,起的平稳,渲染的足够的气氛,那么在转结处在后面就可以高调的掀起“意”来了,起句不着力,后面就很难表现了。我们看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个“问”就将读者吸引了过来,再看“何处吹笳薄暮天”, “谁家玉笛暗飞声” 也是一个问哦这种手法是常见的,很有效果“执袂还应立马看”上来就给一句“可怜”很吸引眼球。其实,七绝的起句不可起的太轻,不然后面就很难收束住。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七律中的“转”的写法直接提到起句上来开篇就是一个意的点出,或问或高起都是为了在短短的字数当中尽快的推出主题,慢条斯理的铺完再提在七绝中是行不通的

2, 七绝的承句多为对起句的接应和起句用疑问句

承句就给予接应,这点上,和七律的章法上吻合的。既然高起,就不能只露一下头就没音儿了,诗脉的连续性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持的,如果起句起的平淡些,那在第二句,也可以把它抬起来。我们看这个例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起句平写“李白乘舟将欲行”,很平常的陈述句,但是次句的一个“忽闻”就把诗意提了起来让人读下去的兴趣就来了,在这里再强调一个观点 “亮点”不可过多,尤其是七绝的体裁,字数本来就少, 突出一个“亮点”就足够了。前面我说了,七绝的性质就是“私字一闪念” 闪的多了, 就是长明灯,就没闪烁的效果了。总的来说,承句还是以稳妥为主,如果起的“高”,那它就应该接应一下,并缓冲一下这个高调,并为转句做好准备,起句或者承句起的高了,那么转结二句就不适合再高起了,同样的道理:按照这样的道理, 高调之句也可以放在转句或尾句 ,不论在哪句高其他的句都要为它服务,对它铺垫收束或者散发章法上没有一定之规,重要的是整体的合协。

3, 转句,要突兀

前面说了,写七绝就是要盖高楼,要构建立体效果而转句,就常常是这楼的最高点:即使前面起的高,起的精神在转句上也要体现出一个转折或者提升转句是高调与前面的高起并不矛盾。只要构成统一的描写意象就能达到协调一致的整体效应我们所谓的“高”一般是指语气上的高调语气上给人的刺激性而言比如,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等语气的运用最能代表这种含义这类的语气用在了首句。首句就精神了用在了转句,转句就精神了语气的搭配使用也要合理。“最怕清明看北邙,残寒销尽又添凉。十年孤冢烟不散,谁在风中哭洛阳”。 “谁在风中哭洛阳”,是把疑问的语气放在了尾句上意在对诗意的发散作用形成余音但是在转句上却采用了否定句 “十年孤冢烟不散”,这才是诗意的高点所在。

转句要突兀就让它突兀到孤冢之烟经历十年而不散夸张的修辞手段加上否定的语气,构成了诗意的楼之最高点形成立体效应所以,对这些语气的运用也要拿捏住尺寸其实,我们再怎么强调起呀转呀的作用其基础出发点,还是以正规的章法为准绳而这里之所以被称为“转句”那么,我们聚焦的重点所在结构上的重点,还是在这里总结一下转句的要求语气上要突兀精神,语意上要提升转折一般的讲七绝的高楼尽在这里表现转句,是我们必须予以重点雕琢的。

4, 讲述章法时,最难讲的就是结

最难以描述起规律的也是结。不论是七律还是七绝其结总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特点说它应该收束,它却还必须发散说他要留有余味而将诗意引向远处但是又不能不照应前面所做的描写结句,是要跟着转句走的。我们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结是跟着转句走的是吧再看其他的例子,多数都是接应转句而来的但是难点在,不仅仅接应转句在接转的同时,还要照应前面的意象描写也就上面我们所说的“收束”作用。看例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这个结句“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接的是“深千尺”  但是写上了“送我”,就照应了前面的起承二句的描写了与“乘舟将欲行”“岸上踏歌声”都呼应了起来,浑然一体诗句在此嘎然收住。诗意却由此散发开来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回头看去看那乘舟欲行之景象,又仿佛看到踏歌而来的汪伦的身影这种接续和照应的运用,使我们产生的是对整体诗意的回味想象这种送友的情谊其实已经曼延到诗句之外了正所谓笔尽意不尽。

结句,可以写的轻松自然,但是必须具有这些效用。上面从章法的角度来分析了一下七绝的写作方法,我们会再次感觉到,七绝,很好写但是很难写好,七绝是最能体现诗味的一种体裁所以大家都喜欢容易上手,格律平仄也好记但是这种容易之中却藏着更多的不容易。我们要注意的有几点:

一是音韵上的安排,要合乎旋律美,节奏美感尤其是韵的把握让韵字贴合主题旋律 贴合每句的字意 押韵八戒在这里时刻要警惕

二是结构上它具有多变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础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调性。

三,在炼字方面,以前讲过我就不多说了但是炼字上方法和七律没有大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七绝的语言要流畅通俗为主千万不要堆砌也不要有任何的强凑词字,这里强调的是尽力避免我所谓的“多动症”就是一句之内不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词写,七绝的基础。

注:来自网络,感谢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绝特点
诗词格律第二十三讲-绝句7
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下)
舍得点评各群诗作(二)
格律诗作·咏花
【国藩讲座】七律的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