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选韵和押韵

    史文山 

1、诗歌为什么要押韵?

押韵是诗歌的第一特征,也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什么是韵,韵字在古书中的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这是音韵学术语,涉及到韵头韵腹韵尾等专用名词,一时讲不清,简单说来,就是把汉字尾音(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使声音好听。诗歌必须押韵,为什么要韵,这是因为第一,用韵能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第二,为便于成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不押韵就不能算诗歌。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诗歌同出一源,就是劳动。最初的诗歌都是能唱的,后来诗和歌分家了,歌曲属于声乐艺术,诗包括词曲民歌体诗成为声调艺术。为了抒发感情就需要使用有节奏感的声音和协调一致的余音,这样就需要押韵。把同类的在同一位置上,有规律地回环反复,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音乐使诗句声音和谐有余味,韵律鲜明流畅,这样吟诵和演唱起来琅上口,听起来声音悦耳好听,也便于记忆。诗词曲包括民歌、顺口溜都要押韵。在戏曲和民间歌曲顺口溜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从诗歌史看,无论中国的外国的诗歌都是押韵的,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诗韵是一种力量”,可见外国诗歌也是押韵的,只是外国诗歌押韵方式和中国传统诗不同。有人看到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以为外国诗歌不押韵,这是误解。翻译的文字有时是直译,只把意思翻译了,不可能把韵也翻译过来。现在许多不押韵的所谓诗歌其实就是翻译体诗。本质上属于散文,但是有诗歌的形象和意念。中国传统诗词曲都是押韵的。所以要学习诗词曲,就必须重视音韵,懂得押韵。

    2如何押韵?

诗词曲的押韵都有一定谱式,作诗词曲必须按照谱式才符合要求,才有味道。诗词曲的谱式不尽相同。

诗的押韵。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指的是不要求平仄规律和对仗的诗体。近体诗指要求平仄格律和对仗的格律诗体,诗有绝句、律诗包括排律。词有长短调,曲有小令套曲。

古体诗的押韵非常自由,可平可仄,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可以两句一换,三句一换,四句一换。邻韵可以通押。

格律诗押韵的要求或者说规定,通常讲四条:一是押平声韵,不能四声通押。二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三是两句一押韵,韵脚通常在双句,单句不押韵。四是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一般说来,五言首句多不用韵,而七言首句则多押韵。

    词的押韵。词的用韵没有一定规律,有的密有的疏,有的押平声有的押仄声,有的平仄交错。按照词学家龙榆生先生有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类 平韵格:一般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行香子》、《八声甘州》等

    第二类 仄韵格:一般是一韵到底,如《如梦令》、《念奴娇》等。仄声韵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可以通押,但不可与入声韵通押

    第三类 平仄韵转换格:如《西江月》但必须在同一韵部。

    第四类 平仄韵通叶格:有些词平仄韵脚可互相转换,或平转仄,或仄转平;或转换一次,或几次。如《菩萨蛮》

    第五类 平仄韵错叶格:有的词可以中途换韵或平仄韵交叉错押。往往一韵意思未写完,就插入另一韵;另一韵意思没写完又接用前韵,或转用第三韵。例如《定风波》(前后两韵相同中间插入另一韵叫“抱韵”例如“相见欢”;换韵并不完全是平仄交替转换,例如“钗头凤”)。

    词的韵还有一些特点:小令韵密,句句韵或隔句韵,例如《常相思》。长调韵稀,常两三句、三四句用一次韵,如《念奴娇》、《永遇乐》。转韵的多为小令,如《菩萨蛮》、《虞美人》,长调很少转韵的,如长达240字的《莺啼序》仍一韵到底。除词谱规定的叠韵外,一首词内一般韵字不重复(最好也避免音同字不同)。

 

曲的押韵。

1、以平仄通押为常规。这是对格律诗、词押韵规则的最大突破。格律诗无论绝句或律诗,均要求押平声韵,甚至限用邻韵;词的用韵,平、仄皆可,但在同一阕里,要么平韵,要么仄韵,平仄不得相串(规定平仄转押的除外)。而曲就有极大的灵活空间,可平仄通押,但不等于胡乱押,需要按照曲谱押。

2、无论小令、重头、带过曲和套曲,均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用韵密。这是曲的特点。如〔一半儿〕五句押五韵,〔贺圣朝〕六句押六韵,〔醉中天〕七句押七韵,〔玉交枝〕八句押八韵,〔昼夜乐〕十句押十韵,句句押韵。连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也可增韵。甚至在句中都可另加暗韵(赘韵),比如萧自熙先生的〔那吒令〕:草儿卧风儿暖和,坎上坐鸥儿戏波;叶儿裹腌鸡卤鹅,调儿左他弹我歌。直吃得碗儿破盘儿梭酒儿浊,醒一伙醉半坡跌三个,堪笑他滚草窝体似田螺。于句中节奏点加暗韵(只能加在小停顿处,其它部位加之,则失去音节韵味),萧先生称之为竹节韵臥、和坐、波“ 裹、鹅“ 左、歌“ 破、梭、浊“ 伙、坡、个“ 他、窝、螺,前四句每句中设两韵,后三句每句设三韵,七句中共有十七韵,将韵文之韵味,随意发挥到极致,充分显示出散曲韵密的独有特色。

4、可以重韵(同一韵脚重复)、可以借韵(邻韵通押)

曲的韵律依元人周德清编的《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是元代北方语系,它按当时北方语音的音韵,提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即把平声分出阴、阳,把原为入声的字分派到平、上、去三个音韵里去。平分阴阳后的语音,与今天的普通话的读音基本吻合。派入三声的字中,有的读音与今天相同,有的因语言随时代发展变化而相异。清人李渔在他的《笠翁剧论》里说过这样的话:旧曲韵杂,出入无常者,因其法成未备,原无成格可守,不足怪也。既有《中原音韵》一书,则有畛域划定,寸步不容越矣。可见《中原音韵》一书对散曲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今天我们写散曲,弄懂《中原音韵》的十九个韵部和平、上、去声,也仍然是写好散曲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它的去声从严,上声从宽的原则,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旦逾越了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认为是有格律的散曲,只能叫出律的作品或自度曲了。所谓去声从严,上声从宽是说,上声和去声虽同属仄声字,在元曲里,上声与平声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融,即该用平声处,偶尔可改用上声。但对去声则限制极严,该用去声处,既不允许用平声,也不允许用上声这是元曲特有的声律规则。特别是尾句后二字必须分清上声和去声,不然表现不出“曲味”。例如[双调]沉醉东风 尾句后二字要求去上(押韵)。

定 格 

+ |――厶上[-](韵)+-+|――(韵)+|-(句)――|(韵)

|-+(豆)|――|(韵)+|――||-(韵)+|――去上[-](韵) 

例 一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白衣送。 

——卢 挚(重九) 

例 二 

  有待江山信美,无绪岁月相催。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画里。 

——任 昱(信笔) 

例 三 

   林君复先生故居,苏子瞻学士西湖。六月天,孤山路,载笙歌画船无数。万顷玻璃浸玉壶,夕阳外荷花带雨。 

——张可久(湖上晚眺) 

   而【鹦鹉曲】尾句后二字则必须是上去。[正宫]黑漆弩 小令用。又名【鹦鹉曲】、【学士吟】。【幺篇】换头。 

定 格 

  ――+|++去(韵)+++|-去(韵)|――(豆)||――(句)||+――上(韵)  【幺篇】|――(豆)||――(句)|||――去(韵)|――(豆)+|――(句)去上|(豆)+-上去(韵) 

例 一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幺篇】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流水东去。便宜教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刘敏中(村居遣兴) 

例 【鹦鹉曲】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篇】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冯子振(农夫渴雨) 

    曲的避忌。明人王骥德在《曲律》论曲禁第二十三说道:“曲律,以律曲也。律则有禁,具列以当约法”提出一些作曲需要避忌的意见。这些看法和上述之点有不同的地方,虽然要求较严,但是可供参考。

  重韵。(一字二三押。长套及戏曲不拘。)

  借韵。(杂押傍韵,如支思,又押齐微韵。)

  犯韵。(有正犯--句中字不得与押韵同音,如冬犯东类。有傍犯--句中即上去声不得与平声相犯,如董东犯东类。)

  犯声。(即非韵脚。凡句中字同声,俱不得犯,如上例。)

  阴阳错用。(宜阴用阳字;宜阳用阴字。)

  闭口叠用。(凡闭口字,只许单用。如用侵,不得又用寻,或又用监咸、廉纤等字。双字如深深、秾秾、恹恹类,不禁。)

  韵脚多以入代平。(此类不免,但不许多用。如纯用入声韵,及用在句中者,俱不禁。)

  叠用双声。(字母相同,如玲珑、皎洁类,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叠用叠韵。(二字同类,如逍遥、灿烂,亦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开闭口韵同押。(凡闭口,如侵寻等韵,不许与开口同押。)

按照王骥德的说法,曲的用韵比诗词还严格,可谓禁锢太多,很难完美。甚至连阴阳声都不许用错,开闭口韵也不许弄错,真有些强人所难。我们今天只可参考,不别拘泥。

3、怎样选韵?

    选韵,是说要写一首诗,选用那个韵部的字作韵脚。选韵是创作诗歌的很要紧的事情,韵选的好,写起来顺达,念起来好听。这是个很具体,很重要,颇具个性的问题。每写一首诗都要在一个韵部中选一些字作韵脚。对于选韵,总的来看,要灵活,要以生活为参照。选韵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根据自己对韵部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用韵习惯选择韵部。每个人都有一些个人喜欢的古人或名人的作品,甚至耳熟能详,觉得这些诗词的韵律很优美,这就可以借用这些诗词的韵字来押韵。如果是步韵作诗就不存在选韵了,但是存在选择词组的问题,总不能和别人用的词语相同吧。

   二是从韵部的宽窄考虑选韵。字多的,称为宽韵,字少的称为窄韵。选韵要选宽韵用,可供选择的字多,写诗挑选韵字就比较容易些;窄韵字少,选字搭配词组就比较困难,窄韵的律诗也就比宽韵的律诗少见。字数多少涉及到词组多少,韵字能组成词组的越多越好使用。《平水韵》宽韵的部有:上平声四支七虞,下平声七阳八庚等。有的韵部虽然字数不多,但能组词,搭配能力强,如上平声五微,下平声十一尤,被广泛使用。

    根据灵感句选韵。有时为了写诗,突然来了一句诗意,甚至是睡梦中产生的,觉得很妙,从这一句出发,就大致可以确定将要用到那些字押韵了,于是就确定了韵部。

是从所要表达的感情出发选韵。有的发音响亮高亢,如“麻”、“豪”、“寒”、“唐”,比较适合写感情激昂奔放的诗词;有的发音轻微低沉,如“波”、“皆”、“儿”、“微”、“姑”、“鱼”,比较适合写感情上孤寂凄苦悲凉的诗词;其它韵部发声适中,对写不同感情的诗词有广泛适用性。

词学家龙榆生认为作词选韵与声请有关,他引用明代散曲理论家王骥德法,说:《中原音韵》这十九部韵的不同性质:

各韵为声,亦各不同。如“东钟”之洪,“江阳”、“皆来”、“萧豪”之响,“歌戈”、“家麻”之和,韵之最美听者。“寒山”、“桓欢”、“先天”之雅,“庚青”之清,“尤侯”之幽,次之。“齐微”之弱,“鱼模”之混,“真文”之缓,“车遮”之用杂入声,又次之。“支思”之萎而不振,听之令人不爽。至“侵寻”、“监咸”、“廉纤”,开之则非其字,闭之则不宜口吻,勿多用可也。

          ——《方诸馆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他虽是为着唱曲来谈,而且谈得也很笼统,但各韵部的声情不同,确是事实,在填词选韵时也是值得参考的。

    有人认为韵字有声音亮度。一首诗的选韵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这首诗的诗风。一东之韵宽洪,二冬之韵稳重,三江示爽朗,四支显缜密,五微蕴藉,六鱼幽咽,七虞细贴,八齐整洁,九佳舒展,十灰潇洒,十一真严肃,十二文含蓄,十三元清新,十四寒挺拔,十五删隽妙一先雅秀,二萧飘逸,三肴灵俏,四豪超脱,五歌端庄,六麻豪放,七阳宏亮,八庚清厉,九青深远,十蒸清淡,十一尤回旋,十二侵沉静,十三覃(读作“潭”)萧瑟,十四盐谦恬,十五咸通变。这些说法可参考。

    4、格律诗押韵的忌讳

  格律诗押韵的要求严格,人们在押韵上又常常出毛病,所以,参照人们常犯的毛病,历代诗词家不断总结提出了押韵的一些禁忌,需要加以避忌。主要有:

    落韵,又叫出韵韵脚用了别的韵部的字。例如绝句首句入韵用的是字,第二句韵脚用字,正确,韵母都是“ong”,可是结句却用了个字,它的韵母是“eng”。很相近,但不是同一个韵部,这就是落韵了。
  凑韵,就是为了押韵而选了勉强对付的字来押韵,在诗界称其为趁韵”“挂脚韵。是指在韵脚上用一个与全诗意思毫不相关,很不统一,可有可无的字。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改为黄河入海休字就是凑韵。 
  重韵字重复是词穷。重韵就是前后句韵脚用了相同的字。例如神九会天宫,蛟龙入龙宫,这就不妥当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头脑中词库贫乏。 
  僻韵。僻韵是指不常用的生疏怪僻韵字。读者不查字典不认得。例如hao),空虚之意。腹枵可以组词,指肚里没有学问,腹中空虚,但社会交流和通常书面都听不到,也看不到,用它押韵,就形成了交流的障碍。 
  复韵,同韵。同义韵是指前后韵脚所用的字,虽然字不同,但韵部相同、意义相同,接近用同一个字,是应当防止的。例如芳与香、忧与愁、先与前、花与葩等。  
  现在又提出不许新旧混用。所谓混用,是指在一首诗中搞双重标准,诗的这一句遵普通话新韵,另一句却遵平水韵,这是不行的。例如有人分明是用普通话韵,可是对诗中个别字却坚持是入声字。还有人用平水韵,却用入声字押韵。都不对。 

    5、如何选择韵书?

    人们掌握的韵字毕竟有限,因此作诗词曲包括歌词就要借助于韵书。韵书种类很多,也有个选择问题。

    关于韵书的选择,有旧韵书和新韵书。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时李登编的《声类》,在此以前是没有韵书的。人们作诗就依照当时的口语,而且不懂字音的平仄四声,只要顺耳好听就行。以后由于文学创作日益发展,就产生了声律学,产生了韵书。魏以后历朝都有韵书出现,只是有的没能保存下来。韵是随时代发展发生变化的,但是主体声音是具有沿袭性的,世代相传,不然,那些口头文学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正因为如此,为了适应人们写作诗词的需要,韵书就受到重视,到唐代以后,韵书都是经过皇帝批准来颁布的。历朝历代不断出现各种韵书,比较出名的而人们普遍采用的有《中原音韵》《词林正韵》《佩文诗韵》。《佩文诗韵》的体系叫“平水韵”。为什么叫“平水韵”,十几年来,许多人作过研究探讨,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平水”一词有多种说法,大体有三种说法:地名,河水名,官职名。这种诗韵体系究竟起源是什么,得名于谁,看法也不同。大致有三种说法:南宋刘渊,金代王文郁,金代毛麾。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诗词对联大为兴盛,私塾也普遍起来。上至皇帝,下至小学生,对韵书也更需要。这样就产生了多种韵书。古代科举考试也以官方韵书为规定,作品不根据韵书便不及格。但在民间有的诗人并不是为了考试升官,便不严格遵守韵书,而用通韵写作。明清时期由于群众对于文娱演唱节目的喜爱,产生大体合乎韵味的韵辙十三辙,但不能用于写作诗词。

目前人们选择韵书情况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情况:第一种,喜欢和习惯用旧韵的,保留入声。第二种,采用《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而选用和现代语音相同或接近的韵字。第三种,诗词曲通选用《词林正韵》。第四种,用新韵《诗韵新编》及其他韵书。

    我个人建议,喜欢和习惯用旧韵的,可以依然采用《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佩文诗韵》只有韵字而无词组,可以用《诗韵合璧》《诗韵集成》。 

保留入声。

用新韵的选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诗韵新编》。这是一本经历比较久的韵书。旧体新诗均可参考。

都可以参考广东诗词学会《中华新韵府》,秋枫主编《中华实用诗韵》,杨发兴《中华今韵》等新出版的韵书,这些韵书均有词汇,《中华新韵府》附有历代诗人的例句,有的还附有倒韵可参考。

    

谈谈我对旧韵和新韵的看法:《平水韵》始终不是一种活在口头或曾经活在口头的现实语音,而是一种具有延续性,长期保持恒定的“书面语音”。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它只代表一种被认为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这种语音系统纯然是属于书面语言的;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基本上遵守着这一个语音标准。”毫无疑问,这一音系与任何一种现实的口语语音都存在偏差,但大部分不变,它可以构成中国各大方言的最大公约数(吴宓语)。我国各大方言、各地方的人,用《平水韵》作诗,虽有少许偏差,都能基本合用。那种认为古代的现实语音与《平水韵》完全吻合,只是到了现代才出现偏差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千年以来,现实的语音、词汇在不断流变,而前人并没有根据当时的口语来修订《平水韵》,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平水韵延续千百年一定有其道理。古人确定韵部肯定有一定有根据,只是我们没找到依据。例如平水韵为什么把平声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绝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因为平声韵字多那样简单。为什么把同是尾音ong相同的韵分成一东二冬;把尾音韵母同样是en的分成十一真十二文,把韵母同样是ang分为上平三江 ,下平七,把尾音an相同的分成上平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下平一先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分为七个韵部,把韵母同样是ao的字分成下平二蕭三肴四豪,把韵母同样是eng的分为下平庚九青十蒸,为什么下平十二侵历来是独用,《词林正韵》可以说是把平水韵的部分韵字的合并,但是把尾音an相同的分为两个韵部,第七部元寒桓删山先仙通用 第十四部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 《中原音韵》分为五个韵部,寒山九恒欢十先天十八监咸十九廉纤。而在《词林正韵》第十三部侵寻,《中原音韵》十七侵寻,依然属于独用,并没有和十一真十二文合并,这肯定有一定道理。难道古人不懂音律,难道千年以来的古人都是傻子。

我们现在许多人写诗说要弘扬国粹,国粹里就有古典诗词曲,这些古典都是用旧韵写的,可见国粹里就含着旧韵。旧韵的功劳不可诋毁。不能因为旧韵中的不少字音和现在的语音不一样了,就全盘否定它,甚至大骂“平水韵该死了”,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念。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在旧韵基础上改革使用,而不要一脚踢开。

关于新韵。金元以来,大部分作者依然遵守平水韵,但不少人采用了新韵。因为金元以来,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北京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地位也日益显著。诗歌押韵就逐渐依照北京语音分为十八韵。“五四”以来的新诗创作,基本上就拿十八韵作为押韵标准。依此编撰的重要韵书1933年黎锦熙、白涤洲的《佩文新韵》《中华新韵》。这种分韵法一般称为“新诗韵”。 因为这样适合诗词创作,无论写新诗写旧体诗都可以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65年出版后来经过修订的《诗韵新编》,就是在黎锦熙先生的《中华新韵》的基础上改编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本很受好评的韵书。

近十几年来,在诗韵改革潮流下不少人一方面否定旧韵,认为古人分韵不科学,分错了,认为旧韵阻碍诗词发展,一面提出新韵方案,韵部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各家分韵部多不一致,比较混乱,很不统一,互相批评,就像军阀混战。有人主张就用词韵写作,有人主张用曲韵写,也有人主张诗词曲三韵统一,也有人主张干脆不用韵书,就用口语。到底该怎样用韵,使作诗者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不知该用那家的韵书,作品后面虽然标着(新声韵),但是谁家的新声韵却不知道。这样给评定作品带来麻烦,亟待有关专家和权威部门研究决定,颁布统一韵书。在目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那种认为因为旧韵阻碍诗歌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诗词的质量水平虽然与用韵有关系,但这并非是主要因素。还有诗词的内含,如立意,取材,语言,意境等。使用旧韵并不为错,许多人沿用已经习惯,特别是南方人和广大的海外华人依然如此,应当尊重。使用新韵的,在目前没有统一新韵书的清况下,建议依然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为依据,毕竟这书是经过语言专家认可,广大作者习惯使用几十年了。再说许多新韵分部过于宽,细品起来缺乏韵味。古人作诗时是要吟诵的,吟诵起来才能品味韵味,因此分韵就细,现在人们作诗是在纸张上写,更多的人使用电脑打字作诗,写完或打完拉倒,并不去吟诵,不管音调如何,所以觉得旧韵繁琐,认为新韵大体差不多就行了。我个人认为分韵还是不宜宽泛了。过于宽泛选韵较容易,表现不出语言的水平。

对于押韵和选韵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人在旷野上走,没有限制规则,也表现不出技术性,可以无拘无束,随便走来走去,没有人来管;如果在街道上走,就不能随便了,大城市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是体育竞技,在跑道上赛跑,你不能乱占别人的跑道,否则就犯规,谁跑的快就看个人能力,但是也要遵守规则,否则犯规,成绩不算;如果是走平衡木,只能在上面做各种花样动作,走不好就会掉下来,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规则限制,难度很大,犯规成绩不算。作诗和上面一样,走路散步谁也会,在旷野没有规则,也没有难度,赛跑就有规则,也有难度,走平横木就只有特殊技术才行,不是任何人都会的。你如果只是个人抒情,可以随便不押韵或者放宽押韵,没人管,但是你作完诗又想发表,发表的意图无非是让别人知道,别人承认,无论是自我炫耀,还是自我安慰吧,一旦发表,别人就会用规则衡量和评判,这就有了标准,因此不能随意。我们既不要像在旷野上随便走,也不要求走平衡木那样难度大,能在街道上走就行了,要求高的,参加诗词大赛的能像在跑道上赛跑就了不起了。

                  

                史文山写于北京20141130日 星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说格律诗的用韵规则与戒忌
格律诗词写作(诗律③)韵和押韵(续)
写诗词有哪些韵?(4)
《平水韵》正宗?李白杜甫不同意
(四)诗 韵
(原创)浅谈格律●平仄●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