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诗词语言运用之我见

关于诗词语言运用之我见

谭连元

    诗词是精粹的语言艺术。写任何体裁的诗词,语言不仅要精炼、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要自然、流畅,易诵、易懂、易记。古往今来,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很多名篇佳句,不但没有浮华的词藻和古奥晦涩的语句,而且大都是浅显易懂,清新流畅的。

    例如,每到清明节扫墓时,很多人会想起唐朝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晚上明月高照时,又会想起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爱惜粮食,经常给孩子朗读唐朝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流畅自然的语言,不仅艺术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而且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

    但是,有些诗词虽然也有丰富的形象和充沛的感情,却在语言运用上缺乏清新流畅,读来拗口,因而就不容易记。唐朝杜甫和明朝董其昌各写过一首题目相同的《望岳》诗。杜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董诗:“百里看山眼,迢遥岱色分。应为天下雨,不断封中云……。”这两首诗虽然都在“望”字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语言运用上不难看出,杜诗要比董诗的语言流畅自然,所以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再看唐朝李白和徐凝各写过一首咏“庐山瀑布”的诗。李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徐诗:“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李白的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易诵、易懂、易记。徐凝的诗,虽然铺写的场景也不小,但在语言运用上与李白的诗相去甚远。针对上述两诗,宋朝苏轼曾写一首《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上述相同的诗题,由于语言运用差异,有的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有的却沉没在书库中。

    讲到这里,我认为有一个问题需要统一认识,现在有人主张诗词要“我手写我口”,“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这显然与提倡诗词语言要清新流畅、浅显易懂的精神相违背。诗词语言要浅显易懂,接近口语,但它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否则就失去了诗词的“意境含蓄,生动形象”的美,那自然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诗词。

    我退休后习作诗词已经十几年了,至今没有一篇留在我的记忆里,我脑子里的诗词仍然是古今名人的佳句。其主要原因是我在语言运用上没有认真地下功夫,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精神。如何培养、锻炼、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搞好诗词创作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是主要途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出了从书本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放松了学习,没有知识充实和更新,用不了多久,就会才思枯竭。在勤奋读书的同时,还应虚心向群众学习,拜能者为师。社会上有不少能人,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清代诗人袁枚一次外出,偶遇一村夫见一树梅花怒放,脱口而出:“有一身花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认为此话有诗意,生动形象,朴实无华,随即将此意写进自己正在酝酿的一首诗中。其中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之句。

    二是要重视语言积累。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好诗来,没有丰富的素材和表现素材的语言是很难奏效的。积累在平时看来是星星点点,散珠碎玉,而积累多了,用时就能左右逢源,成为创作的珍贵资料。我常听到一些老同志反映,写诗词语汇太少,有言不随心的难处。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设法增强语言表现力,开阔视野,多方涉猎,建立自己的“语言库”(语言手册、资料卡片等)。新诗(白话诗),语言活泼,意象繁多;民歌,清新流畅;戏曲,雅而通俗。这些皆有可取之处,应该学习,取长补短。

    三是要注意炼字炼句。历代诗人写诗填词莫不在炼字上下功夫。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被誉为是炼字的典范。毛泽东对他发表的诗词,无一不经过字斟句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在反复修改中炼字炼句出来的。如《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起首两句:“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情更迫”三字初稿原为“无翠柏”。修改后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将士们奔赴战场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我们在创作诗词时,一定要反复斟酌、修正、润饰。诗不厌改,炼字炼句出佳作。以上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分享到:
   阅读(14)评论(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的炼字
诗词讲座
《诗词津梁》十五 还有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范洪璋:品鉴诗词 锤炼字句
《诗词与写作》诗词的写作技巧(下)
民族文化心理取向对诗歌语言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