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遵义(三)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1分)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语郎君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

③亡何,其人亡 亡:

④而翁知我 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20.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无锡二、阅读与赏析 (49)

()(12)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日:“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7.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①身干阖闾 身: ②被羔裘 被: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10.翻译下列句子(4)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

译: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

译:

盐城[]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D

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余姚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22.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A.墙倾屋塌之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学而时习之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

25.“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

聊城(二)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8.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8.B

9.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江西(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3)逃跑(1分)

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广故数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6C 7A 8C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9. 翻译。(6,每小题3分)

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

(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青岛()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

宗泽(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

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

1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

答:

ll(1)全、都,全部;(2)推测、估计、考虑。

l2(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13.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舟山(三)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21.1)惊异(认为……奇异)(2)穿 (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湖州()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

()(8)

20. (2)B

2l. (3)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

22(3)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

四、作文(50)

内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二)3. dàn;.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宁波(四)(8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四)(8分)

19.⑴ CD2分,每小题1分)

20B2分)

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温州()(10)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

四、写作(60)

()(10)

21(4)(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22(3)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23(3)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四、写作(60)

丽水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㈢(6分)

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评分标准:第23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第242分,意思对即可。第252分,没有文采扣1分。

义乌(三)(8分)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三)(8分)
  19.C2分)
  20.B2分)
  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眉山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23. 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4.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注解27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3--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
文言阅读训练:经典短文言文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二十?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试题文言文比较阅读17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