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更幸福

家教报告

《赵忠心: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更幸福》

本报记者  崇辉采访

《教育文摘周报》(北京)2006125

 

理想理念

探索家庭教育的客观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学科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家庭教育实践,提高家长作为教育者的素质,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为振兴、繁荣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做贡献。

 

家教语录

 教育子女是家长的职业。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要把子女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要把子女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家长自己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它跟学校教育有很多不同。家庭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遇物则悔”,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或者正在做什么事,就结合这个事对子女进行相关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赵忠心教授认为,首先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生态环境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土壤与禾苗的关系,土壤肥沃禾苗才茁壮。家庭生态环境对孩子又像是物理学习的“磁场”一样,孩子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生态环境里,他会不由自主地按照家庭期望的方向来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态环境,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就像是给孩子打的“底色”,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使孩子的发展符合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要,家长应该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

 家庭生态环境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风”,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有文化氛围。家庭成员要情趣高雅,有进取心,学习气氛浓厚。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家庭里必须要有文化氛围。

 第二,家庭成员的关系要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本身,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教育。现在家庭比较脆弱,不像过去传统家庭那么稳固。但是家庭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对家庭、对家长依赖性非常大。家庭关系和谐,子女就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家庭动摇或者父母分居、离异则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作为家长,有义务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三,家庭生活环境还包括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过去中国实行的是封建家长制,家长对孩子来讲是管理与被管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现在应该建立平等的、民主的父母子女关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主、自立、自强、自信意识,也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教育效果会很好。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遗传;第二是环境;第三是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这三点是缺一不可的。还有人认为是四个方面:第一是遗传;第二是环境;第三是教育;第四是自身努力。

 赵忠心认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家庭的传统,家长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及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等等。但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人格。人格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长的人格因素,在教育因素当中是头等重要。如果家长的人格不好,就不可能教育出人格好的孩子来。

 古时有个人叫窦燕山,他把五个儿子都培养成了人才,好几个都当了宰相。窦燕山是富家子弟,他原来品德不好,借给人家粮食用小斗量,人家还时他就用大斗量,损人利己,品德恶劣。他到了30岁还没有儿子,非常着急。那时他父亲已经死了,有一天晚上父亲托梦对他说:“你小子心术不正,现在如还不改正,你这辈子不仅没有后代,还会短寿!”把他吓坏了,从此以后他就改邪归正,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周济穷人,专做好事不做坏事。结果没几年,生了五个儿子。窦燕山为教育孩子,努力建立良好家风,家庭成员分工明确,男耕女织,秩序井然,各负其责。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

窦燕山之所以能把五个儿子培养成才,最关键的是他的人格起了作用。他变成了一个好人,孩子都自觉地以他为榜样,窦燕山后来人格向善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当中,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首先就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

       赵忠心老师对家长谈了家庭教育中最应该注意哪些原则和准则。

        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少子时代”,就是孩子越来越少。过去,人们在“多子多福”观念影响下,单纯追求孩子的数量。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逐步把追求孩子的数量转移到追求孩子的质量上。都希望少生孩子,但要提高质量。这是一个重大思想观念的变化。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让孩子生活的比我们还要幸福。现在家长们都主观设计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发展什么特长,上到哪一级学校,从事什么职业,考虑得太具体,有点盲目。

    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很复杂,也就是说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不是说你想怎么着,将来就会怎么样。我们有一个大体方向,家长视发展情况因势利导,让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追寻幸福。

    什么才是幸福呢?我理解的幸福就是既能够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能享受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只有金钱,不见得有真正的幸福。

        第二,具体怎么培养教育孩子,选择方式方法、选择内容的时候应当有所依据,不能说脑瓜一热或者根据家长自己的经历、主观看法来选择内容、方式方法,也不要听信社会上冒牌专家的“忽悠”。要根据什么呢?

    首先根据社会需要,这是大方向。因为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能不能立足社会,必须接受社会生活的检验并决定弃取。家长首先要树立这么一个思想:“立足家庭,面向社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因为孩子将来是不是能成才,那是一二十年以后的事,不仅看到社会的现实,也要展望社会的未来,使孩子将来出去以后,不被社会淘汰,别落伍。所以家长应该树立这么一个观念。

        第三,家长培养孩子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不能完全按照家长的主观愿望来进行培养教育。

    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肯定适得其反。要按照孩子的个性特征,选择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使孩子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发展;千万不能盲目攀比,人云亦云。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会使扎扎实实地进步,有发展的后劲;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适合孩子的特点,才能激发孩子积极性。

  第四,培养教育孩子不要单纯靠说教。

 中国的家长说教比较有特长,我发现有的家长一说孩子,我说你都“超过老师”了。意思就是说教太多,实践太少。要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要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去实践,让他亲身去做。我特别主张孩子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向实践学习,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总结教训,这样会发展得扎实。这也是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一个特征,不是完全由家长来说教,而是把孩子推向社会、推向实践,在实践当中学习,这也是家庭教育开放的一个趋势。我主张要大力提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度重视子女教育
2016寒假放假家长会发言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我心中理想的父母(朱永新)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教论坛:父母教育子女的十大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