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体诗格律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产生于汉魏六朝时期。这种诗歌体裁由于比较自由,格律宽松,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近体诗(格律诗)极其兴盛的唐代以及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仍然是诗人们十分喜爱的体裁,创作者层出不穷,其中更不乏优秀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我们说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但不等于它没有格律。它既然是一种独立的诗体,就必然有其独到的特点和规范。这一节,我们就对古体诗的格律进行探讨。

  

第一节 古体诗的句式

 

  古体诗对句式的要求不是太严格,一是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二是每句诗的字数也没有硬性规定。因此它的种类繁多,有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之分。

  

   一、六言诗

    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但均不见传。而现在所能见到的,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六言诗也有古体近体之分,但都不是很流行,故不作更深入的研究,仅举两例欣赏。孔融的古体诗《六言》: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未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刘长卿的绝句《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

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

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

    二、五言古诗

    简称“五古”。全篇每句由五个字组成,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经六朝和隋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五言古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如孟郊的《游子吟》只有六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甫的《佳人》却有二十四句: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三、七言古诗

    简称“七古”。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起始于汉代民间歌谣。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最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七言古诗大为发展,与五言古诗同为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其句数亦不受限制。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只有六句:

风吹柳花满店响,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却有十八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挚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杂言诗

    杂言诗最初出于乐府,句子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一句中最短有一字,长的一句可达九个字或十个字以上,以三个、四个、五个、七个字相间杂者为多。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共四句,其中五个字的两句,六个字的两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又如李白的《蜀道难》,一共四十六句,其中以七字句为主,有二十一句,另外还有三字句二句、四字句七句、五字句八句、八字句一句、九字句六句、十一字句一句。

  噫嘘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流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回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外,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都是杂言诗。过去,一般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如《唐诗三百首》,这种分法其实有些不够确切,在此,我们把它们单列开来,便于习作时参考。

  

第二节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严格的要求。我们在写作古体诗时,句中用字可以不受平仄的限制。但是,唐代以后,诗人们为了追求古体诗的音韵和谐,也为了区别于格律诗,就特意使用一些格律诗中禁止使用的平仄格式。就五言、七言古体诗的“三字脚”来说,其常用的格式有四种:①仄平仄;②仄仄仄;③平仄平;④平平平。例如:

    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 (仄平仄)

山月随人归。 (平平平)

却顾所来径, (仄平仄)

苍苍横翠微。 (平仄平)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平平平)

绿竹入幽径, (仄平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仄仄仄)

美酒聊共挥。 (平仄平)

长歌吟松风, (平平平)

曲尽河星稀。 (平平平)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李商隐的《韩碑》

元和天子神武姿, (平仄平)

彼何人哉轩与羲。 (平仄平)

誓将上雪列圣耻, (仄仄仄)

坐法宫中朝四夷。 (平仄平)

淮西有贼五十载, (仄仄仄)

封狼生貙貙生罴。 (平平平)

不据山河据平地, (仄平仄)

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 (仄仄仄)

贼斫不死神扶持。 (平平平)

腰悬相印作都统, (仄平仄)

阴风惨澹天王旗。 (平平平)

愬武古通作牙爪, (仄平仄)

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 (仄仄仄)

十四万众犹虎貔。 (平仄平)

入蔡缚贼献太庙, (仄仄仄)

功无与让恩不訾。 (平仄平)

帝曰“汝度功第一,         

汝从事愈宜为辞” (平平平)

愈拜稽首蹈且舞,  (仄仄仄)

“金石刻画臣能为。(平平平) 

古者世称大手笔,  (仄仄仄)

此事不系于职司。  (平仄平)

 当仁自古有不让”,(仄仄仄) 

言讫屡颔天子颐。  (平仄平)

公退斋戒坐小阁,  (仄仄仄)

濡染大笔何淋漓。  (平平平)

点窜尧典舜典字,  (仄仄仄)

涂改清庙生民诗。  (平平平)

文成破体书在纸,            

清晨再拜铺丹墀。  (平平平)

表曰“臣愈眛死上”,(仄仄仄)

咏神圣功书之碑。 (平平平)

碑高三丈字如斗, (仄平仄)

负以灵鳌蟠以螭。 (平仄平)

句奇语重喻者少, (仄仄仄)

谗之天子言其私。 (平平平)

长绳百尺拽碑倒, (仄平仄)

粗沙大石相磨治。 (平平平)

公之斯文若元气, (仄平仄)

先时已入人肝脾。 (平平平)

汤盘孔鼎有述作, (仄仄仄)

今无其器存其辞。 (平平平)

呜呼圣皇及圣相, (仄仄仄)

相与烜赫流淳熙。 (平平平)

公之斯文不示后, (仄仄仄)

曷与三五相攀追? (平平平)

愿书万本诵万遍, (仄仄仄)

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 (仄仄仄)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平平平)

    古体诗四种常用“三字脚”格式中,较常用的是“平平平”和“仄仄仄” 。上例李商隐的《韩碑》共52句,其中“三字脚”是“平平平”和“仄仄仄”的就有31句,其中押韵句二十七句就有十四句用了“平平平”。非押韵句二十五句就有十七句用了“仄仄仄”。

    “三字脚”用“仄仄仄”的,也叫“三仄脚”,在格律诗中一般不允许或者极为少见,但古体诗却把它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三字脚”用“平平平”的,又叫三平调,这在格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古体诗却喜欢在押平声韵时使用。这种手法在五言古诗中较为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像前面所列举的例子《游子吟》中的“迟迟归”和“三春晖”就都是三平调 。三平调在七言古诗中极为常见,有时甚至连续叠用三平调,以追求一种特别的韵味。如杜甫的《岁宴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缺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该诗平声“冬” 、“东”邻韵通押,共有十个韵句,其中就有七个用的是三平调。而且最后六个连续叠用。

  

 第三节 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没有具体要求。作者可以根据修辞需要自行安排。在不少优秀古体诗作品中,全篇没有对仗的为数不少。如柳宗元的七言古诗《渔翁》,就没有一句对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古体诗的对仗可以用在诗中任何地方,没有严格要求。如杜甫的《前出塞(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中的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是对仗句。再看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中第一句的前八个字和第二句的前八个字相互对仗,第九句和第十句对仗。

    由于古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比较宽松,其对仗也相对宽松。一是出句与对句可以同字,而且经常出现。如前面所举杜甫的《前出塞(其六)》中的“挽弓挽强,用箭用长”和“射人射马,擒贼擒王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日之日多烦忧”和“抽刀断水水流,举杯销愁愁就有不少同字相对。二是同声字可以相对,即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如上例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中的“人”和“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的“刀”和“杯” ,就是平对平。又如白居易《凶宅》中的“枭鸣松桂枝,狐藏兰菊丛”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则平对平、仄对仄兼而有之。

 

第四节 古体诗的押韵

 

    古体诗的用韵比较宽松,一般隔句押韵(即双句的最后一个字入韵),平、上、去、入四声都可以押,但四声之间一般不能通押。具体地说,就是平声和上、去、入声不能通押,上、去声不能和平、入声通押,入声也不能和平、上、去声通押。特别要提醒的是,入声字虽然也是仄声字,但与同样是仄声字的上、去声不能通押,上、去声之间也极少见通押。一首诗中,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还可以使用邻韵。用新韵写古体诗,则无须顾及入声和邻韵,只考虑平声和仄声就行了。

   古体诗的用韵情况如下:

    1、只押平声韵。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共二十四句,十二个韵脚字全用“七阳”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只押上声韵。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通篇十句五韵,用的是“二十二养”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3、只押去声韵。如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之一,十六句诗八个韵,用的是“四寘” 。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4、只押入声韵。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八句四韵,押入声“陌韵”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5、邻韵通押。如储光羲的《樵夫词》,平声“四支” 、“五微”通押。

山北饶朽木,山南多枯枝。(四支)

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四支)

诘朝砺斧寻,视暮行歌归。(五微)

先雪隐薜荔,迎暄卧茅茨。(四支)

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五微)

终年登险阻,不复忧安危。(四支)

荡漾与神游,莫知是与非。(五微)

    6、换韵。换韵也叫“转韵” 。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受平声韵、仄声韵限制,也不限于邻韵。换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有的还会出现数次换韵的情况。

  一次换韵的如李白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四首》之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前八句的韵脚字是“亲、人、身、春”属平声真韵,后六句的韵脚字是“乱、散、汉”属去声翰韵。

    多次换韵的如李颀的七古《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守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全诗共十八句,五次换韵。前四句韵脚字“黄、长、乡”属平声阳韵,第五、六、七、八句的韵脚字“荡、颡、莽”属上声养韵,第九至十二句韵脚字“曹、毛、高”属平声豪韵,第十三至十六句韵脚字“黑、得、息”属入声职韵,最后两句韵脚字“多、何”属平声歌韵。

 

第五节 古体诗中的特殊诗体

 

    古体诗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完善自身格律的同时,不断地汲取营养,借鉴各个时期优秀作品的精华和创作手法,以丰富自己的诗体。下边介绍古体诗中几个特殊诗体。

    一、古绝

    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就已经有了绝句。唐以前的绝句讲究押韵,但平仄较自由。因近体诗也有绝句,格律严谨,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区别于近体绝句。古绝既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以五言较为多见。

    (一)押平声韵的古绝,一般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最末一个字通常用仄声字。第一句有时可以不押韵,末一字可平也可仄。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二)押仄声韵的古绝,第三句最末一个字通常用平声字。一般第一、二、四句押韵,首句也可以不押韵,末一字平仄均可。例如裴迪的《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邱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园里。

    再如孟郊的《喜雨》:

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又如李绅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用律句的古绝。这种绝句押的是仄韵,但句中的平仄格式则采用律绝的格式。有的还采用律绝的变格和拗救。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 (平平仄仄平)

但闻人语响。 (仄平平仄仄)

返景入森林, (仄仄仄平平)

复照青苔上。 (仄仄平平仄)

    再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平平仄仄仄)

     “不”字应平变仄)

处处闻啼鸟。 (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 (仄平平仄平)

 (孤平拗救,“风”救“夜”)

花落知多少。 (平仄平平仄)

    二、律古

    唐代的诗,有一部分介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由古体诗的句子和符合格律诗平仄要求的句子共同组成。这种诗形成的原因难以考究,或许是格律诗尚未完全定型时的作品,或许是在写古体诗时受了格律诗的影响,也可能是在写诗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古体诗和格律诗的格式,只是按照思路写出来,无意间形成的一种风格。后人把这类诗叫做“入律的古风” ,本人在此简称为“律古” 。也有人将那些大部分句子符合格律诗要求的诗归入近体诗。严格地讲,这应属于古体诗一类。

    例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仄平仄平平仄仄)

  此地空余黄鹤楼。 (仄仄平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 (平仄仄仄仄仄仄)

  白云千载空悠悠。 (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 (平平仄仄仄平仄)

    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烟波江上使人愁。 (平平平仄仄平平)

    该诗首句不入韵,四个韵脚字“楼”“悠”“洲”“愁”都是平声尤韵的字;从平仄格式上看,第一联和第二联的出句都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对句有个“三平调” 。但第三联和第四联都符合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且第三联对仗工整。这首诗就是一首入律古风,属于古体诗的一种,但《唐诗三百首》却将其归入七律了。

    三、柏梁体

    “柏梁体”是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汉武帝元鼎二年春,在长安城中北门内,修筑一台,以香柏为梁,故曰“柏梁台” 。武帝经常在柏梁台上摆酒设宴,召群臣和诗联句,会七言诗的才能上得此台,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这种和诗联句的方式,由于系当场即兴对句,往往质量不高。以后就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由一人单独完成,每句七字,句数不受限制,句句押韵。最初并没有“柏梁体” 这个名称。到了南北朝时期,古体诗发展成熟,隔句押韵已成为常用的押韵形式,这种每句押韵的形式反而显得别成一体,又因它起源于柏梁台联句,故称之为“柏梁体”。这种体裁较为高雅,常为帝王所采用。如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三国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就是一首柏梁体: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区竖有一碑,上书清乾隆皇帝巡游此地时所写的一首《七贤咏》就是“柏梁体” ,现抄录如下:            

嵇生放达意真豪,祠宗青眼夸神交,

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行陶陶,

向秀佐锻炉锤操,小阮不愧玉树曹。

阿戎清爽舞浊醪,竹林之游芳躅高,

延亡过激山去朝。五君成咏寓贬褒,

我过山阳望古遥。土阜惟见横岧峣

     犹使逸兴轩轩飘。

   “柏梁体”也常为诗人所用。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一首柏梁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本人在读过乾隆皇帝的《七贤咏》以后,依其意,用其韵也写一首“柏梁体” :

    次乾隆帝《七贤咏》原韵

 翠竹拔天英气豪,魏晋名贤结至交。

 归隐山阳伴林涛,行吟放歌乐陶陶。

 讼案遭诬守节操,笑吹横笛对阴曹。

 高颂酒德品甘醪。

 白眼向礼自清高,崇法拒儒斥当朝。

 山折王贪多贬褒,弹丝弄阮任逍遥。

 黄沁源长云台峣,思旧歌悠满天飘。

    诗中七贤指魏晋间七个文人名士,即“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摘自伦炳宣先生编著的《诗词格律简明手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旧体诗(1)
古诗词谱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传统诗词理论学习
《诗词格律》要句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