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作古诗词可借鉴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创作古诗词可借鉴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古诗词的格和律都相当严格,古诗词的语言强调含蓄、委婉,要求使用蕴藉的语言,却和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存在差距;毕竟是数百近千年的形成的一整套创作技法,很难符合现代人的要求。我们在欣赏、点评和创作古诗词时,“工”是它最大的优点,恰恰也正是这“工”带来了很多难以避免的缺陷和遗憾。

现代诗歌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语言比较流畅,很少有人使用冷僻的字,冷僻的词和冷僻的典故。语法结构,修辞方法和句式变化等都形成了自由舒畅的风格,符合人们现代语言的习惯。诵读新诗能使读者品赏到一种明快、灵动和新颖的美。其次是排比句的使用,重字的使用等,可以加重语气,增加诗句的感染力,所以现代诗歌更加适合表达诗人的感情。第三是诗组的使用,诗组扩大了诗词作品所容纳的信息量,适合表现景物事物内容较多的题材。同时使诗组内各首诗词的联系更加紧密,抒怀、抒情等内涵更加丰富。

笔者在很多年以前,就着手探索古诗词如何借鉴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其目的想改变古诗词由“工稳”所带来的种种弊病。目的是想使古诗词在严格遵循诗词格律的前提下,少一点刻板,多一点灵动;少一点生涩,,多一点流畅。为此笔者尽了很大的努力。下面讨论一首豪放词,解读作者对现代诗歌表现手法的借鉴。

(淮水渔翁)临江仙·雪花

一片雪花溪水上,似形似影纷纭。

天高地远本无分,何流何逝,相绕杏花村。

一片雪花梅蕊上,有缘有意欢欣。

梅红雪白一家亲,谁融谁落,相伴化芳魂。

这首豪放词借物抒怀,表达词人对人生旅途的坎坷而发出的感慨。一片雪花落在溪水里,溶化了,流走了,消失了。而另一片雪花落在红梅上,沾染了花的芬芳,留下清香在人间。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结局,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和抒怀。下面从借鉴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着手,讨论、点评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1),没有冷僻的字,冷僻的词和冷僻的典故。便于欣赏和诵读。

(2),上片首句“一片雪花溪水上”,下片首句“一片雪花梅蕊上”,二句组成了排比句,排比句的使用,增加了上下二片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使上下片在内涵上的对比变得更加鲜明。

(3),重字的使用比较多,增加了词句的美感,使这首词更加具备可读性,如:

上片,似形似影; 下片为,有缘有意。

上片,何流何逝; 下片为,谁融谁落。

这些重字不但没有重复累赘之感,反而感到轻松明快,读起来更加上口。同时,词人在谱格允许的前提下,对上下二片的句式节奏和语言结构做到了精细雕琢,刻意采用了上片和下片整片扇面对仗的方法,所以这篇词既显得更加工整,又颇有新颖有趣之感。

现代诗歌的作者为了对所表现主题更加深刻,景物和事件的描写更加充实,感情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常常用组诗的方法。而古诗词则很少有诗组的作品。下面我们欣赏由三首七绝组成的诗组《岁寒三友》,讨论古诗词的作者是如何借鉴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诗组创作的。

(淮水渔翁)岁寒三友

松风

冰霜雨雪傲穹苍,峭壁悬崖沐旭阳。

我酿松风迎好友,少陵感慨慰凄凉。

三千青碧立云冈,雅士亭亭顶雪霜。

我酿竹情传好友,板桥画竹听潇湘。

梅香

云重雪落五更长,幽谷年年复旧妆。

我酿梅香吟好友,琅琊当记醉翁觞。

    这三首绝句的起句都是平起平收式,采用了起承转合的谋篇方法,一、二句起承,用景和事相结合的诗句,完成了对所表达主题的赞扬。第四句是结句,作者在“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分别选了三个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文人,用与其相关的历史典故来对主题进行深化。

    《松风》结句“少陵感慨慰凄凉”。出自(唐)杜甫诗《四松》中“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竹》结句“板桥画竹听潇湘”。出自(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人中丞括》中“衙斋卧听潇湘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梅香》结句“琅琊当记醉翁觞”是指安徽琅琊山尚存一株古梅树,传说为宋代诗人醉翁欧阳修所栽,花繁枝茂、十分艳丽,年年如此。傍边立一石牌,称之为“欧梅”。

这种结句,显示了本作品语言的蕴藉,符合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增加了整首诗的文采。

三首诗用的都是平水韵下平七阳韵部的韵,严格遵守了律绝的一切格律要求,每首诗单独看来都应当是很规范的绝句。如果你觉得这组诗比预想还要更加具备可读性的话,那是因为每首绝句的第三句,“转”的与众不同。

起承转合法中第三句转的作用,就是要把一、二句起承的写景写事,合理的转到第四句抒怀抒情上。这组绝句的第三句的语言简练、流畅。转的很自然,很精彩。这个诗组的三首绝句第三句的“转”,分别用了三个排比句:

“我酿松风迎好友”。

“我酿竹情传好友”。

“我酿梅香吟好友”。

排比句加强了诗与诗之间的联系,使得这组诗的整体感更强。

欣赏古诗词的读者,大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无论他们懂不懂格律,有一种对文学作品直观的鉴赏能力对诗词作品的汉语语法,修辞造句以及选题立意,谋篇布局等要求都很高。希望所欣赏的作品是一个有着很高文学价值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词人,在创作古诗词作品时,如果能合理的借鉴现代诗歌表现手法,借鉴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今为古用,丰富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升自己的作品档次,无疑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能上升一个大大的台阶。有着新颖风格的古诗词作品必将千姿百态,自由舒展,必将增加可读性,也必将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术语集锦
洪瑜沁:我们为什么要学现代诗歌?
关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技巧和语言等
诗词知识集锦
我创作白话诗的体会
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