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学写诗(12)例解格律诗的大小拗救

跟我学写诗

第十二章

例解格律诗的大小拗救

整理编辑:诗词轩

关于格律诗的拗救,其实在之前的章节中讲解句式时已经分析过了,本章节单独再讲,是为了让大家通过实例,去了解大小拗在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中的相同处,合并讲解,利于理清思路,更快的掌握拗救原则。

‘拗’是不顺的意思。‘救’是补救的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格律诗的正格,他的平声字和仄声字,字数是差不多的,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28字的格式里,有14个仄声字,14个平声字。平仄相当,使列式整齐划一,使音韵和谐统一。但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只按正格写,就会舍弃大量的好词好句。为了照顾意境,写出更多优美的诗句来,我们就要有所取舍的改变正格中某些部位的平仄排列,故而产生了‘拗’,而为了不至被‘拗’破坏整体的和谐,我们就要用到‘救’。

也就是说,为了让诗句格律更顺畅、更严谨,如果某处存在了‘拗’,那么可以在邻近,或相对应的地方施行‘救’,两者连起来,称为拗救。

拗,一般分为‘大拗’‘小拗’两种。‘大拗’多出现在偶数位(孤平拗救除外)。 ‘小拗’多出现在除尾字外的奇数位。

一般来说, ‘大拗’必须‘救’,‘小拗’可以不‘救’。

我们先分析大拗,大拗有三种,分别是‘1.邻句相救’‘2.句内自救’‘3.孤平拗救’。

1.邻句相救:

本拗救句式存在于五言诗四个基本中的‘仄仄平平仄’句式中,可以变化为(中仄),延伸到七言是(中仄

注:句式内的‘中’字,代表此处可以用平声字,也可以用仄声字,下同。

这个句式中有三个字被标为了绿色。其中,两个‘’,也即第一、第三位置的字,这是非紧要位置的拗,称为小拗,你想用平声字,就用平声字。你想用仄声字,就用仄声字。完全随意。也就是说,一三两字可以存在‘拗’,而不需要‘救’。

但是第四字位置的‘’由原来的平声,逆转为仄声,这就是大拗。‘大拗’必须‘救’,那么这句第四字的‘拗’,需要由下一句的第三字来‘救’。也就是说上句第四字平仄颠倒了,那么下句的第三字的平仄也颠倒,两相颠倒,以求互补,这有点歪歪得正的味道。

延伸到七言是将上句的第六字和下句的第五字的位置互换。

此大拗句式多见于绝句和律诗的第一句。

举例:

乐游原(唐·李商隐)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向晚意,驱车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多少楼台雨中。

赠王尊师(唐·刘得仁)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为道常,尊师此心。

挂肩黄布被,穿发白蒿簪。

符札灵砂字,弦弹古素琴。

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

题龙泉寺绝顶(唐·方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未明先见海,良久远鸡报晨。

古树含风长带雨,寒岩四月始知春。

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匀。

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来人。

2.句内自救

本拗救句式存在于五言诗四个基本中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可以变化为(平平仄平),延伸到七言是(仄平平仄平)这个句式。即,将五言的第四字和第三字的位置互换。延伸到七言是将第六字和第五字的位置互换。这个拗救句式叫‘句内拗救’。

因这个大拗句式古人使用的频率很高,王力先生将此拗句定义为‘准律句’。准律句的意思是这个拗句和正格一样有效,四个基本句式加一个准律句,成了五个句式。

此大拗句式多见于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七句。

举例: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唐·白居易)

五言绝句 押删韵

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

银台向南,从此到人间。

杂诗(唐·无名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不知今夜属何人?

王昭君(隋末唐初·上官仪)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送人之岭南(唐·李郢)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关山迢遰古交州,岁晏怜君走马游。

谢氏海边逢素女,越王潭上见青牛。

嵩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烟含古桂秋。

回望长安五千,刺桐花下莫淹留。

3.孤平拗救

本拗救句式存在于五言诗四个基本中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可以变化为(仄平平仄平),延伸到七言是(中仄仄平平仄平)这个句式。即,将五言第一字和第三字的位置互换。延伸到七言是将第三字和第五字的位置互换。这个拗救句式叫‘孤平拗救’。

举例:

夕次竟陵(唐·张祜)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

肠断巴江月,处声

送杜元颖(唐·元稹)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上五年同送客,与君长羡北归人。

今朝又送君先去,千里里尘

初到昭应呈同僚(唐·王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白发初为吏,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题建造寺(唐·王继勋)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曾看画图劳健羡,如今亲见画犹粗。

减除天半石初泐,欠却未枯

题像阁人渔浦叟,集生台鸟谢城乌。

我来一听支公论,自是吾身幻得吾。

关于格律诗的小拗: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讲到过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律诗口诀。我们也通过句式变化讲解后,总结出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在不出现大拗、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前提下,可以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律诗口诀。

那么这里所指的‘一三五不论’,其实就是指可以不救的小拗。举例如下:

弄玉(唐·蜀宫群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采凤飞来到禁闱,便母驻瑶池。

如今记得秦楼上,见萧郎恼妾时。

注:得,入声字。

这首诗对应的正格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便、王、偷,这三个字的平仄和正格是不符的,因为出现在一三五位置,所以这种不符,称为小拗。小拗可以不救,但是我们看到‘便’和‘王’的平仄,和正格标示正好相反。也即,‘便’的位置本来是要用平声字的,现在使用了仄声字;而‘王’的位置本来是要用仄声字的,现在使用了平声字。两相颠倒,形成了拗救关系。我们即可以说是‘便’拗了,‘王’来救。也可以说是,‘王’拗了,‘便’来救。总结来说,古人小拗也救了!

那么既然小拗可以不救,为什么还要重点讲解呢?因为笔者通过阅读古诗词,发现古人对于小拗,其实也是能救就救,不能救才不论的。这种发现虽然没啥论证根据,但是笔者还是希望重点讲讲小拗拗救,以此来说明古人对于音韵和谐的追求,也希望大家能正视小拗,而不是局限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律诗口诀中。

下面,我们用七绝来详细说明小拗的拗救关系:

第一句第一字拗:

霓裳词十首 其六(唐·王建)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索摐摐隔綵云,更初发一山闻。

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

小结:弦字拗,五字救;弦字拗,武字救,也可以说是五、武,两个字拗了,用弦来救,一个字救两个字。

宫词一百首 其四十(唐·王建)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舞胜诸人,恨未承恩出内频。

夜宫中修别院,地衣帘额一时新。

小结:自字拗,歌字救;自字拗,连字救,也可以说是歌、连,两个字拗了,用自来救,一个字救两个字。

总结:第一句的第一字拗了,有三个位置的字可以来补救。即,可以用本句的第三字来救。或者用第二句的第一字来救。或者用第三句的第一字来救。

注意:如果用三个位置中的一个来救,那么是一个字救一个字。如果用三个位置中的二个来救,那么是一个字救二个字。如果用三个位置中的三个全来救,那么是一个字救三个字。

以下规律相同,不再赘述!

第一句第三字拗:

春陌二首 其二(唐·韦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丝黄,句引花枝笑凭墙。

马上王孙莫回首,好风偏逐羽林郎。

小结:轻,同时和嫩、柳,形成拗救关系。

山寺见杨少卿书壁因题其尾(唐·冯少吉)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迹满僧居,祗恐钟王也不如。

为报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

小结:真,同时和少、远,形成拗救关系。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 其二(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爱惜将同宝玉,喜欢胜得王侯。

弄璋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

小结:肯,同时和应、诗,形成拗救关系。

总结:第一句的第三字拗了,有四个位置的字可以来补救。即,可以用本句的第三字或第五字来救。也可以用第二句的第三字来救。也可以用第三句的第三字来救。
第一句第五字拗:

赠僧五首 宗实上人(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荣华成唾,戒定真如作香。

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小结:弃,同时和恩、和,形成拗救关系。

竹里梅(唐·刘言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竹里梅花并枝,梅花正发竹枝垂。

风吹总向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时。

小结:相和竹,形成拗救关系。

总结:第一句的第五字拗了,有三个位置的字可以来补救。即,可以用本句的第三字来救。也可以用第二句的第五字来救。也可以用第三句的第五字来救。

第二句第一字拗: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下题诗满壁尘,树已皴鳞。

古来唯有王文度,见平生竺道人。

小结:塔,同时和廊、松、重,三个字形成拗救关系。

第二句第三字拗:

魏宫词二首 其二(唐·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日映西陵松柏枝,顾一相思。

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

小结:相,和下形成拗救关系。

缑山庙(唐·许浑)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王子吹箫月满台,转鹤裴回。

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桃春自开。

小结:清,同时和玉、碧形成拗救关系。

咏和亲(唐·苏郁)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关月悬青冢镜,寒云薄汉宫罗。

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小结:秋,和夜形成拗救关系。

赤壁(唐末宋初·王周)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帐前斲案决大议,赤壁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敢破王师。

小结:火,和烧、焉形成拗救关系;(本诗内含两个大拗,有兴趣的诗友找一找)

总结:第二句的第三字拗了,有四个位置的字可以来补救。即,可以用本句的第一、五字来救。也可以用第一句的第三字来救。也可以用第四句的第三字来救。

第二句第五字拗:

只有孤平拗救,没有小拗!

第三句第一、三、五字拗:

……举一反三,自己试试看,怎么救。

第四句第一、三、五字拗:

……举一反三,自己试试看,怎么救。

至于五言绝句、律诗,所涉及到的小拗拗救,是一样的哦!

概括总结:

1.一个字小拗了,只要在其相应的地方有一个字来救,就可以形成拗救关系了。至于一个字救几个字,不是必须的。一个字救几个字,只是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构思的精巧。

2.本句内小拗相救:本句内,一三五相邻两字可形成拗救,即一和三,三和一或五,五和三,可以形成小拗拗救关系;

3. 邻句间小拗相救:

A.第一句可以和第二句、第三句间存在拗救关系,拗的字和救的字必须位置相同;

B.第二句可以和第一句、第四句间存在拗救关系,拗的字和救的字必须位置相同;

C.第三句可以和第一句、第四句间存在拗救关系,拗的字和救的字必须位置相同;

D.第四句可以和第二句、第三句间存在拗救关系,拗的字和救的字必须位置相同;

4.第一句和第四句之间不存在拗救关系,因为这两个正格句式大部分(前四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无法形成互补);

5.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不存在拗救关系,因为这两个正格句式大部分(前四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无法形成互补);

6.如果偏信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那么就是一种意识错误。大家可以根据今天所讲的小拗,去找些古人格律诗来看看,古人对于小拗,其实也是能救就救,不能救才不论的。

7.再次建议,作为格律诗创作者,不要再把格律诗一行一排了!比如:

靴又上玉花骢,

在君王一笑中。

宫瑶草碧,

少恨春风。

这样排列,是很难看出小拗邻句相救的。

靴又上玉花骢,在君王一笑中。

宫瑶草碧,少恨春风。

这样排列,精巧的一救N小拗,就能一眼看出:‘凤’救‘恩、三’;‘三’救‘凤、六、不’;‘不’救‘多、恩、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句,五言、七言律诗平仄等的要求是什么?
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平仄格律大全,学诗必备
格律诗写作(连载7)律诗的标准格式
诗词知识大全
吃透这三字,格律诗再无秘密
格律诗的句式、章法、结构、炼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