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律诗基本写法与注意事项

    1、起句的注意事项

注意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要不然你在起句话都说完了,人家承句写啥啊?就像聊天一样, 你跟别人聊天 ,聊天自然是要两个或者以上的人嘛。结果就你自己在那不停不停的说,跟和尚念经似地。这就叫自言自语,不叫聊天。
    比如写春吧,你可以在起句就开始直接写春天中的景色,也可以大概的提下春,不写具体的景物,这样你的承句就会非常好写,承句就具体写春天里的景物就好了。你起句把春天的莺莺燕燕啊 花花草草啊 都写上了。你让人家承句咋办嘛。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

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  

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春天的景物多了去了,花草树木,莺歌燕语,不要把所有的景物都堆砌上去,都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的,现在不要你只取一瓢,你可以多取几瓢,但你不能把三千弱水都取光了吧。要有选择的选景。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比如题目是夏夜,你选的景物是太阳当空照。或者写月的时候同时写雨,这些都是不符合自然逻辑的。
注意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如果你心情很好,那么就不要选用“凄风、冷雨”凄凉的景物来写。如果心情不好呢,就不要选用“自在娇莺恰恰啼”等欢快明丽的景来写。
注意
6:起句一定要扣题。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个景,人如果是在低处,肯定是看不到的。所以这起句,紧密扣着题目《登高》。 
注意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2、承句注意事项: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
     
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
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
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3
、转句的注意事项: 
    
诗的“转”非常重要。
     
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总之,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2. 不断裂。 
3. 形转而意不转。
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不是说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4、合句的注意事项: 
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
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
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 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
要注意扣回起句。
5
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继续学习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

上节课说过,起承转合本来是绝句的专用写法,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练习的是先景后情的五律笔法,也有着很明显的起承转合的脉络,所以我们今天的分析,不知单纯的针对五律,而是适宜此法的各种近体诗。

要想写好律诗和绝句,关键就在于如何布局,也就是如何写开头,中间和结尾。
那么最常用的就是起承转合法,而且特别适合初学者。起承转合就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的。此法往往表现为起承转合在诗中的具体运用。

“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在采用此法时,要求:

起要注意扣题;

承要连贯自然

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做准备;

合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在我们把起、承、转、合一条条具体的说说
    (一)起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头。

   万事总要有个起端,文章总要有个开篇。

   我们看那说书的,把那醒木
的一声使劲一拍话说……如何如何,这就算开场了。
   我们写散文,写议论文都要有个开头,写诗文,更是要有个好的开头,术语上就叫“起”,简单明了。关于诗的起法有多种,个人体会,一般的情况下,

律诗的适合平铺而起,淡然而起。因为相对于绝句而言,律诗就相当于的性质。起的不必过于惊涛骇浪般那么突兀。因为空间相对充足,为诗意的精彩做好足够的铺景造境是必要的,用起的平淡来衬托后面(转结联)的精神高远,波峰汹涌,它起个对比的作用。这样表现出诗的起伏感,也就形成了诗的音乐性---“的旋律美。这也适合那种起的闲云出岫、轻逸自在的气氛。
   而七绝,则需要起的精神一些了。因为字数少,没有足够的铺垫空间,所以要先声夺人

 起的适宜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四溟诗话》说的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也是主要针对七绝而言的。
   七绝写作与其他近体诗还有所不同,他表现的立体感尤其明显。

 不同于五言的是,不论是律还是绝,七言诗的起句一般都是押韵的,目的主要是为诗的韵律感定个基调。其效用相当于音乐上定个音阶,高八度还是低八度,这种比喻是种意会的感觉吧,呵。
     
五绝是近体诗中字数最少也最难写的,它的起,反而不需要象七绝之起那么突兀惊人了,这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
   五言诗,因为字数少,单句本身的节奏感施展不开,空间不够。所以,它的特点是让句和句之间形成错落感,节奏的表现是交给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落差表现的,所以,五言的起句多为仄收而不适宜押韵的

   五律五绝皆如此。五绝的起,语意要平实,但音节要突兀。

   我们起联起句多去写景,包括后面几联,要注意,在写景色时,不要把景色写的太实了。

   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
   举例
  虢国夫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2
,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举例
  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起句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3
,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举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
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由来写眼前之景色,从而引出题目来,
4
,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举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本是写喜事的,却先从
无邻”“”“等悲凉景象写起,以此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5
,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举例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先侧写居住的环境,以引出承句的“花径,蓬门”
 6
,兴起----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的本意。
举例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先写出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意渡汉江

   二)承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在绝为句,下同),

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

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

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

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

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
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 
先看个例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来看这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承接首联
花乱飞,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一脉相承。
再看个七绝的例子: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目是个但起句却不写怨,却写了个不知愁,是就是前面讲起法时说的反起之法
    
这里,我们注意一下承句,用凝妆上楼的姿态,接着上句那个不知愁。意思很连贯吧?至于真不愁还是假不愁,那交给下面处理。
   承,的任务就是接和续。一般的来讲,起联点出个意象,或是景,或是情
 承联呢,就是铺展这个意象,把这个意象铺的充分一些,铺足它。目的,就是为后面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你要是铺的过分夸张了,突兀了,整大了,后面的就不好处理了。如果后面再重新来描述景色,或铺垫情绪背景,则使诗意为之一顿。失之流畅,这就难看了。说到这,我再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诗的每联每句甚至每个字,都要是要为主题服务的。不论是正写反写,不论是用赋、用比、用兴,你都要时刻想着扣题。起和承是这样,转和结也一样。承的概念就说到这吧,不难理解的   

摘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言律诗写作基础
诗词讲座 || 七律的章法和注意事项(上)
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标准
浅析五律的结构
说一说写七律注意事项(指尖编辑)
格律诗写作之章法、格律诗写作之虚实、律诗写作的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