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联的产生、发展、格律及其他


在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讲坛”上的讲课稿

刘 兴 君

 

尊敬的各位爱好楹联的朋友们:

大家好。

受黑龙江省图书馆、楹联创作基地和两个诗社的邀请,在龙江讲坛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楹联。今天,我只和大家探讨春联的问题。因为春联是楹联(对联)家族的源头,春联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各门类的楹联也就好理解了。

春联是楹联这一文体最早的源头,是由其衍生发展成为楹联(对联)家族的。也就是说,春联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才有楹联(对联)这样的文体。春联的正式出现,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春联的孕育,应该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春联最初的发展是与民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千百年来,春联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在发展、在壮大、在繁荣。由最初的春联发展和繁衍出新春佳节联、名胜景观联、行业部门联、哀挽纪念联、婚寿恭喜联、祝贺庆典联、抒怀咏物联、题赠交往联、游戏技巧联、故事轶事联……等。春联一直深得人民大众的喜爱,早就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了。春联由最初的民俗文化,到今天已经完全具备了文学作品的性质,成为文学体裁之一。

春联,由桃符、春符演变而来,现在仍有人称春联叫桃符,后来有人叫春贴,俗称对子,简称联或对,对联是楹联家族中的统称,有时也用于代指春联。

春节张贴春联,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每临新春佳节,全国各地千家万户都要张贴春联,大红春联不仅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人们通过春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予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今天,我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谈春联。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第一部分  简谈春联的起源和发展

任何一种文体都是要经过一个慢长的孕育、发展、成熟的过程,春联更是这样。

据考春联源于桃符。上古的时候,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常把一些危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现象称之为“鬼”,把有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现象或者能够克制“鬼”的现象称之为“神”。因此,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诸多的鬼和神。据先秦典籍《山海经》(老版本)记载:在茫茫的大漠上有一座山,叫度朔山,鬼蜮横行,山上有一棵很大的桃树,有兄弟二人荼和郁垒在桃树下的鬼门旁守候,检阅百鬼,发现有害人之鬼,便用芦苇捆缚,“执以食虎”。民间讲桃木能驱邪,应该来源于此。人们为了企盼生活和生产的平安,就制成桃板,画上荼和郁垒的画像,挂在家门两旁,用以驱鬼避邪。经过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发现,作画毕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后来,人们干脆就把兄弟二人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桃板上一面写荼,一个面写郁垒,看起来不谐调,于是在荼前加上一个神字,一面是神荼,一面是郁垒。这样神荼、郁垒不仅成了我国最古老的门神,也为楹联的产生和发展播下了种子、奠定了基础,成为春联的最早起源。当然,这尽管还远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春联,但这一创造,使春联在产生之初就扎根在民俗的沃土之上,这就决定着春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决定着春联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决定着春联有着内在的文学性。我们在甲骨文,金文,还有典籍《尚书》《诗经》等也有许多对偶句,加上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这就为春联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

春联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我们汉字的特点分不开的。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如果把字还原到最初,就是一幅画。应该说,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真实地再现了客观世界。而我们民族的审美是以中轴对称为出发点的。那为什么一面写荼,一面写郁垒不行呢?一面一个字,一面两个字看起来就觉得不谐调,不那么舒服。这里就有一个审美观念的问题。这也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古老的哲学命题相一致的。我国古代哲学是以阴阳为出发点的。首先我们从人体来看,都是成双成对的,两只手、两条腿、两只眼睛……有的人说一个鼻子,我说有两个鼻孔,一张嘴,有上下嘴唇……从我国古代建筑上看,天安门的建筑是最经典的。包括我们的思维,凡事都有两个方面,阴阳、男女、正反、好坏、文武、左右、东西、南北、天地、大小……不胜枚举。而汉字不仅一字一音,音分四调,高低有致,内含韵律,方块象形,整齐划一,就是读起来一般也是以两个字为节奏点的。春联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其表现形式,让人感到平稳、和谐。

汉代许慎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讲:“今人(按:指汉代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析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而古籍《玉烛宝典》《荆楚岁时记》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我国古代在岁日和立春日均有写春符、春联活动。这个记载告诉我们,汉代已经有春联形式出现了,只是大小、应用方式不尽完全相同,但内容和用途是一致的。可惜的是,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看到完整的汉代春联。

从桃符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时空发展,直到唐朝,我们才发现所能考据到的真正意义上的春联成品。经研究发现,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中,发现十二副联语。这些联语后附有这样的话:“开元十一年八月五日写了,刘丘子投二舅。”由此可见,这些联语应写于公元723年。由于是历史文物,发现时已有残损,联文都是四、五言的作品。我选其完整的联语和大家一起欣赏 。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年年多庆

月月无灾

 

门神护卫

厉鬼藏埋

此外,还有几副特意注明立春日用的联语是:

铜浑初庆垫

玉律始调阳

 

宝鸡能僻恶

瑞燕解呈祥

我们看一下,最初的春联,类似于“符咒”,与汉代许慎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所讲的作用是相吻合的。我们从立春日的联语可以窥探出,古代计算一年四季就是从立春日开始的。是否立春日在人们心目中更显得隆重些呢?这里我不展开探讨。

从以上这些作品来看,春联,并不是春节的专用品,早期立春日也有春联。最早的春联,类似于“符咒”,内容比较单一,只是顺应天时,驱鬼辟邪,追求平安,寄予美好希望,有着浓重的民俗味道。这是原始春联的显著特点。

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五代蜀后主孟昶所写的一副春联。据《宋史·蜀世家》和北宋·张唐英所撰的《蜀梼杌》(又名《外史梼杌》)中都有这样的记载。一年除夕前,蜀后主命人写春联,认为不工,便自己动笔写出这样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副春联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我国春联的发端。上述我们讲的一些春联和还有一些可能存在更多的春联,大多没有记在正史书籍里,而这副春联就不同了,是有史可查的。过去人们认为这副联是春联的发端,我想有两个原因:其一,孟昶必定是蜀后主,皇帝身份,这个写春联的事件就记在了正史里;其二,此联写后的第二年,即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就统一了后蜀,将孟昶虏走,还派人来到成都当地方长官,凑巧这位大员叫吕余庆,而宋太祖赵匡胤在建隆元年(960)就下令,将每年自己的生日,即农历二月十六定为长春节。这样孟昶的春联一经附会和别解,仿佛未卜先知,成了大宋灭蜀的先兆。正史较详尽地记述了此联的产生,但不论这副春联历史作用如何,其对春联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副春联,在春联的发展史上十分重要。这副春联从单纯地“符咒”,走向了现实,也可以说是春联成熟的标志。

春联到了宋代,应该经接近到了普及的程度。虽然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宋代春联作品还不是太多,但春联有了空前的发展。我们通过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就足以说明问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也有诗句云:“老去怕看新日历,退归拟学旧桃符”。陆游《除夜雪》诗中有“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句。这里讲的“桃符”就是春联。由此可见一斑。

元朝,虽然是蒙古族入主中原,但汉文化有如长江、黄河不可阻挡。随着文化的洪流,蒙古族也接受了汉文化。春联在元朝也有发展,其表现多与书法结合在一起。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赵孟頫(字子昂)。元世祖听说赵子昂名声很大,便召见他,一见子昂风姿如玉,非常害怕,认为非人臣之相,就叫他把帽子摘下来。其一看,头是尖的,心里就踏实了,说“不过一俊书生耳”。于是就命赵子昂书写春联,赵子昂当场就写出: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虽然是从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中的句子摘取的,但用作春联,尤其是用在这时也是贴切的。

元世祖又命写应门春联,赵子昂挥笔写道: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这副联也是从诗句里摘出的。是宋代汪洙编撰的《神童诗》里的句子。通过这两个摘句,可见赵孟頫的阅历和才思,以及他当初的情形。

尽管这两副作品用在这里有溜须拍马之嫌,但这是记载在正史里的作品,让人多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对春联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动意义。

明朝的春联发展到了空前的地步,可以说已开始进入古代春联发展的辉煌期。为什么在明朝春联就进入了辉煌期呢?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生写了许多对联,而且不仅写得好,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故事。例如:一年除夕,朱元璋突然传旨,要求官府宅第和普通百姓家门都要张贴春联。然后,就领了数人微服私访。一个皇帝刚打下江山,又是新春佳节,看到满城喜庆的节日气氛,又加上大红春联的映衬,一派升平景象,肯定是颇为高兴的。再者春联的内容,歌颂天地、赞美山河、热爱生活,肯定也有为其歌功颂德的作品,想一想能不高兴吗?高兴里含着得意。这时,看到有一户没贴春联,一问,原来是阉猪户无人代写,所以没有张贴。朱元璋性情所致,就为其当场撰书一联:

双手辟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春联写得极为切题,非常适合阉猪户张贴,同时也为未来行业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经常撰写联文赠送大臣,以评价他们的功劳。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明代春联之风渐盛,也正是朱元璋的亲为,使楹联开始走向了辉煌。朱元璋也因此博得了“对联天子”的雅号。

清代是春联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清代张贴春联就成了全民的习俗,不贴春联过年都失去了意义。清朝,可以说每个皇帝,包括慈禧太后都能写楹联,我在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联从内容上在扩展,不仅仅保持了民俗的味道,其中还有具体的生活内容,也有一定的社会内容。说明春联发展了,其内涵在丰富。

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时期又给楹联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楹联的战斗性和文学上轻骑兵的作用十分突出。如太平天国时,楹联十分普及,所有宫殿、大厅、王府、各行各业都有楹联,而且多为嵌名联。洪秀全为太阳城天王殿创作的楹联是这样的: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归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甲胄逞威风

这副联是战争动员令,是声讨檄文。我们再看一看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副给土地庙写的春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通过这副联我们知道了什么?一是新的思想已经进入中国大地,男女平权,日历也开始以公元计,不单是天干地支了。二是现实社会怎么样呢?用一个字来概括:乱!已经乱得没办法,只有到土地庙来求助神灵了。再深一层我们想一想,是不是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曾留下这样一副春联:

镰刀开出新世界

铁锤砸烂旧乾坤

这副联把党旗上的镰刀锤头写在联语中,表现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和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一些不错的春联,后来被标语口号代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楹联获得了生机,1984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楹联组织,楹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数不胜数的楹联作品和楹联作家把楹联创作和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潮。2014年中宣部又提出“把楹联写在党旗上”,这一提法,把楹联上升到从未有过的政治高度。

1989年1月27日,哈尔滨市楹联家协会成立,1998年3月20日,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成立,从此,黑龙江楹联人有了自己的家,每逢新春佳节,会员们都写大量的春联,还搞各种大赛,有的刊发报刊,有的在电视广播里播发,有的被制版印刷,分发给广大群众,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推动了楹联的发展,展现了楹联的繁荣。

春联发展到今天,除了具有最早春联的民俗特色以外,生活和社会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又赋予了家国情怀,充分展示了春联的广泛内涵。

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楹联,而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每逢新春佳节,张贴春联是我们民族的习俗,尤其在海外居住的中国人,思乡之情,报国之心,用春联来表达,这是十分符合实情的。受中华文化影响很深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贴春联的习俗。也有不少外国人创作对联的实例。这里就不多谈了。

 

第二部分  春联的特点和种类

春联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是最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是最能代表我国大众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最灵活、最受大众喜爱、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文学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下春联的分类。过去的春联分得很细,种类很多。例如,家庭用的就有:大门、二门、客厅、书房、卧室、灶间、库房、厕所,还有马厩、牛棚、鸡舍、猪圈等地方都要张贴春联。现在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春联虽然不像过去分那么繁杂,但春联的内容比过去更加细致、丰富,牵扯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也就是说,形式简单化了,内涵和外延更丰富多彩了。

就现在而言,从创作的角度上看,春联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用春联;一是专用春联。

    所谓的通用春联就是一般张贴到哪里都可以的春联,不分场合,甚至不受时空的限制。我向大家介绍几副古代的传统春联: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副春联突出一个新字。讲新年开始,万事万物都得到了新生和发展,用“爆竹”、“桃符”的喜庆把新春节日烘托得更加热烈和吉祥。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忠厚一生嫌善少

平安二字值钱多

这两副春联都劝人们持家和做人“忠厚”。上一联还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而下一联却强调安全第一。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这副春联从家庭写起,劝人面向光明,多做好事,这样,美好的春天和富裕的生活就永远相伴。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副春联从自然法则到人们的美好愿望,无不带有浓烈的祥瑞色彩。

这些春联估计也有几百年了,用在现在,虽然少了点时代氛围,但也不是不可以。我们每年报刊上登载的作品,还有一些印制的作品,大部分都属于通用春联。

专用春联,就是专门为某个行业和家庭撰写的春联。这样的春联换了场合和时间就不对了。例如,2010年春节,我为哈尔滨机场大厅撰写了这样一副春联:

壮志凌云,龙港雄风,八方鸿运八方暖

前程焕彩,虎年丽日,一路凯歌一路春

专用春联是要有所写客体特点的。这副联围绕着机场的特点和服务去写,用在其他领域显而易见不合适。2010年是虎年。这副联只有用在虎年哈尔滨机场,用在别的地方和换了年份是不合适的。

春联从应用范围上划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用;二是单位部门用;三是其他用。

我在这里介绍几副我们会员写的春联。

春风入户千家暖

政策归心百姓安(柳成栋)

 

九州绮梦九天月

一带春风一路歌(于化文)

 

喜气涂红新岁月

春风染绿好生活(韩文莲)

 

春风骏马康庄路

笑语欢歌幸福家 (刘宏松)

 

鹊上梅枝春满眼

霞辉庭院喜盈怀(王宗伯)

 

金鸡唱响迎春曲

鸿运撞开贺岁门(王立君)

 

一幅春锦千家梦

四季韶光两岸情(杨柏森)

这只是我随意找来几副会员的作品,让大家感知到当代我省作者创作春联的魅力、含量和水平。由此可见,春联应该有这样的特点:

一、春联的格调是吉祥喜庆的。我们试想一下,春节是我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吉祥喜庆既是传统留下来的格调,也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春联就是要有浓浓的年味。

二、春联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正如年终写总结,不仅要写出过去一年的成绩,更要写出下一年的工作目标。春联一定要歌颂生活,并对未来给予美好希望,使人感知到在喜庆中,更要有目标,有奔头。

三、春联的语言是流畅自然的。要言简意赅,要言简意深,要言简意广,不要避俗。好的春联是简单明了的,既让人一看就明白,也要让人有回味的余地,这才是好作品。

四、春联的创意是高尚新颖的。春联已经写了一千多年了,要想把春联写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创作上要与时俱进,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在楹联固有的原则上,大胆创新,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新颖的思路,这样就一定能写出不负时代的好春联。

春联以上这些特点,不是人为的,是千百年的传承、是百姓的愿望、是时代的发展所要求的。

除此之外,春联和其他楹联作品不同的是要有横批。横批也称横披、横额。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横批一般都是四个字。都是十分积极向上、十分美好、十分简洁概括的句子,或者说是词组。例如:“四海同春、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六合同春、户纳千祥、万象更新、人寿年丰、鹏程万里、春意盎然、国泰民安、大展宏图、春色满园、龙凤呈祥、政通人和、福如东海、振兴中华……”一般横批的内容,与春联的内容要相互照应,要有内在联系,要更有张力。横批内的字与联文最好不要重复,这样春联的含量更大一些。

我们不要小看春联创作,这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通、打成一片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我们民族团结、聚力凝神、开创未来的一个重要力量。

 

第三部分  春联的创作和应用

说春联的创作,就必须知道如何去创作。首先大家要知道,不是特殊情况下,春联一般不要太长,多见七言和五言,但是要是单位、行业部门用可以适当放长一些,可用十一言或十五言,再长就少见了。

写春联和搞其他创作一样,必须重视基础。犹如建筑,没有基础,楼房建不高,也建不大,道理很简单。

在创作上,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春联的写作特点。那就是两点:一是对仗,二是韵律(声韵)。这两点构成了春联写作的基本格律要求。

对仗大家都清楚,是我们汉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创作时,要很好地运用对仗就必须知道汉语的词性和词组属性。

词性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实词,一类是虚词。

实词可分七种:一、名词(附:方位词)。二、动词(附:能源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三、形容词。四、数词。五、量词。六、代词。七、副词。

虚词可分四种:一、介词。二、连词。三、助词。四、叹词。

还要注意一种词就是连绵词。这些词是固定的,不可拆,拆开就是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词组要比词性复杂一些,可分为六种。一是联合词组。二是偏正词组。三是动宾词组。四是主谓词组。五是特殊词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防伪结构)。六是复杂词组。

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就不展开讲了。

词和词组是创作楹联的最基本要素。在楹联创作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这是必须的,但这还不够,还要正确运用词组的结构,是并列呀,还是偏正,是主谓呀,还是动宾……当然了,由于汉语的内涵丰富多彩,词性也不是固定的,看似名词,也可能是动词,形容词动词化是很普遍的现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灵活掌握。知道了这些楹联的对仗才算入门。

举一副我们会员写的七言春联为例:

万里江山披锦绣

千条道路奔康庄

这副联无论从词性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把握得很好,内容也很好。

以上是讲的对仗。下面我们讲一下韵律。

春联不要求押韵,但属于韵文类。它的装饰和渲染作用不仅要求整齐划一,读起来还应朗朗上口。汉字有四声,一字一音,一词多义,这就给楹联的发展奠定了语言基础。楹联不仅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而且要求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平仄相反,读起来才和谐通畅,抑扬顿挫,才具有音乐美。说联讲究韵律就是指平仄而言。虽然联字数比较灵活,但其音韵是有规律可循的。

    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上、去、入为仄声字,入声字我们东北没有这个发音,入声字对于我们东北人是要死记硬背的。现代汉语也分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为平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为仄声。由于历史的变迁等诸多较复杂的因素,古四声与今四声是有较大差别的。在当下的汉语里,入声字大概300个字左右,例如德、学、竹等,用古韵的人是要很好地掌握的。楹联界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时代,所以允许一部分人用古代四声,也允许另一部分人用现代四声,同时也允许人们用两种韵律去进行创作,但在一副联中只能择其一种要求。我认为,最终结果是现代四声代替古代四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普及楹联文化的需要。

    春联在发展中吸收了诗、辞、骈文和赋等文体的营养,尤其是受近体诗词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格律诗无形之中使楹联规范化了。为楹联成为独立的文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研究楹联的韵律也要借鉴和涉及格律诗的韵律。当然有人认为马蹄韵是楹联的格律。我觉得马蹄韵使楹联格律更加完整了,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创作上不止马蹄韵一种方式。一会我们专门讲马蹄韵和传统的创作韵律要求。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短联的音韵。短联的韵律是基础。

四言联的正格只有一种:如一副新春联:“心存四化;手绣三春”。韵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的正格有两种。一是平起式。如一副传统春联:“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韵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是仄起式。如有一副鸡年的春联:“我唱迎春曲;鸡鸣报晓声”。韵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言联的正格只有一种。如一副通用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韵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联的正格有两种。一是平起式。如我会会员龚志华前些年写的春联:“家和纳福常年顺;人孝呈祥诸业兴”。韵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是仄起式。如我们会员门奎写的一副春联:“红日一轮书福字;丹霞万朵写春联”。韵律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联的韵律,尤其五、七言,是和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其中的颔联和颈联中的格律要求是一样的,但从整体结构看又是不一样的。

    春联平仄的运用,主要根据语句的节奏点来交替变更,因为中国人在阅读上习惯两字一个节奏,所以说,平平仄仄……就成了格律,无论近体诗的格律,还是马蹄韵,还是其他方法,都应是依此而产生的。

     有的联虽然是七言,但句子结构不同,也不能按律诗的格律套。如“辞旧岁业兴人寿;贺新春花好月圆”。“辞旧岁”为一个节奏,应按三言的韵律,“业兴人寿”应按四言的韵律。在楹联的创作中,考量韵律节奏点很重要。有时还会碰到领字,领字后不用加标点,但格律应单算,与句中要谐调,与下联同样位置的领字平仄最好相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变格,但万变不离其宗,正如写律诗的人常讲的那两句话一样:“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联虽然也是这样,但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这可以看成是创作楹联不能打破的一个原则。

    下面我们讲一下长联的格律要求。长联短句是要遵循短句的格律安排的,这一点大家一点要把握。

我这里讲所谓的长联,是指两句以上的楹联。两句以上的长联,每个短句句脚的平仄也是要有规律的。下面我举个相反的例子。例如一副古联:

    满堂和气,蔼蔼张公门第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室春光,雍雍田氏家风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副作品当我们读起来时就觉得不是很顺畅。原因就在,上联第一个短句句脚,和气的位置,他用了仄声。如果用平生呢?那就会顺畅了。我查了一下古联,像这样的例子不多,也就是说,当年这样安排短句句脚的也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所以,我们今天就拒绝这样的句脚安排。

    两句的联,就句脚安排而言,只有一种写法。我们还举一副古春联为例:

    晓日初晴,海宇云霞呈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春风乍暖,汇城梅柳生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要记住,两句的联,初晴的位置,必须是平声。下联相反。

    三句以上的联,都有两种以上写法。我们还举古时正月十五的联为例:

    庆此良辰,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际滋美景,不金貂换酒,尚待何时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再举另一种格律例,我在2010年为鸡西机场大厅写的春联:

雄鸡唱晓,溢彩煤城,银燕腾飞书壮丽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劲虎鸣春,诵歌雪域,宏图大展抖精神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句的也一样,以此类推。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尤其是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了《联律通则》,给楹联创作提供了一个规范。我们再深入一步,应该对两句以上长联的短句句脚也要有所规范。所以,近些年来,我们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提出了在创作上拒绝不讲长联短句句脚平仄的写法。

    我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说明两句以上的长联句脚应该是怎样安排的,这两种形式都属于正格(这里的平仄,是指长联短句句脚的平仄)。

    第一种:属于马蹄韵的写法。马蹄韵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要是针对两句以上长联短句句脚而定的一种规矩。

每边一句:仄

             平

每边二句:平,仄

             仄,平

每边三句:平,平,仄

             仄,仄,平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第二种:传统的错落有致的写法。就是长联的短句句脚交替使用平仄的方法。

一句的:仄

           平

    两句的:平,仄

           仄,平

    三句的:仄,平,仄

           平,仄,平

    四句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

    五句的: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

    时间关系我就不多举例子了。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在创作春联时,由于要求对仗很容易把作品写成合掌。合掌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有如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比喻两个东西雷同。在这里就是上联和下联意思一样。春联本来就两句,应该说是我国最短小,最灵活的文学样式。本来字就少,内涵就不大,你再把上、下联的意思写成一样,那含量就更小了。合掌在春联创作中是大毛病。

下面我谈一下春联的应用。

张贴春联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有要求的。不懂要求,可能就会把上、下联贴反,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很别扭。例如,每年春节期间都能看到许多家庭,甚至是单位把春联贴反。更有一家很有名望的电视台,主诗人在读春联时,先读了下联,因为春联是有韵律要求的,听起来感到十分不舒服。

那如何张贴春联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一张是上联,哪一张是下联。从内容上来讲,一般上一联是写过去的一年,下一联是讲新的一年。从音韵上来讲,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也就是我们现在读的三声和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是现在所说的一声和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例如:“春风化雨千山美;政策惠民百姓欢”。前一句最后一字是“美”字,因为“美”是三声,属于仄音,肯定是上联。而下一句最后一字是“欢”,“欢”是一声,属于平声音,就是下联。然后我们把上联贴在右边,把下联贴在左边。因为左右不同的定位和指向有时是相反的。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和你右手相对的一面贴上联,和你左手相对的贴下联。其实这个要求来自我们民族最初的阅读和记录习惯。我们的古书,都是竖版的,是从右边开始读的,春联也是竖写的,所以要遵守传统的读法,张贴时也应该是从右向左的。

横批是贴在门楣之上的,张贴时最好不要和上、下联连上,要有一点距离,要比春联高一点,这样更美观。横批的字,现在都是从左向右写。可是我们刚刚改用横排书写时,最初也是从右向左的,因为借鉴外来文化和方便,现在一般都从左向右写,偶然也有从右向左写的,不多见。

还有,张贴春联一般都在大年三十的白天或前一、两天。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楹联的创作者和爱好者,虽然一副作品质量的高低最后不取决格律,而是取决于内容和意境,但不懂格律就没有迈进门槛,也就是没有入门。希望通过这次讲课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更希望大家能写出好的春联作品和好的楹联作品。

    是不是还有点时间,希望大家主动提出问题,凡是有关春联和对联的问题都可以问,我会尽量回答大家的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对联与对联创作
楹联:墨走时字字珠玑
你家今年贴春联了吗?杭州有群对联小达人,教你自己写对联!
怎么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写春联,对对子,开始啦!(附对句点评)
对联不是瞎胡闹,坐听少卿来论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