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之路与丝路贸易

中国丝绸的西传、中亚商品的东来、粟特胡商的汉化、西域货币在河西地区的流通,这些都引起了中亚诸国对东方中国的美好憧憬,出现了以粟特人、回回人为主的东向民族移动和入华定居,显示了古代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经济发展的繁荣魅力。

▲反映隋吏部侍郎裴矩在河西走廊招商活动的隋代图画。


一说起“丝绸之路”,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景象:


一群高鼻深目的胡人商客,牵着数十峰骆驼组成的几行驼队,驮载着一捆捆卷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正在穿越茫茫的隔壁沙漠。他们不惮艰险,长途跋涉,往返于遥远的西域和繁华的中原之间,风尘仆仆,行色匆匆,为的就是通过长途的贸易贩运,获取巨额的利润差价。


在这里,想象中的浪漫与现实中的利益相交织,勾画出了一幅丝路贸易的生动画卷。不过,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并非只指陆上的驼队交易,还包括海上的航运贸易;丝路贸易也不只是中亚胡商的专利,还晃动着汉族商人的身影;丝绸之路上开展的不仅仅是经济贸易,还有着政治交往、军事征行、民族流动、宗教传播、文化互动、技术流传等丰富内容。这是一条全面展开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道路,是一条绵历了两千余年之久、横贯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时空隧道。

丝绸古道上的各国丝绸


这条东西交通大动脉早在纪元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丝绸之路”一词却到19世纪才诞生,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这条以中国盛产的丝绸而命名的东西方交通要道,毫无疑问地说明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汉唐时代的都城长安或洛阳。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所开展的对外交流,除了主要面向西方世界外,还通往东亚的韩国、日本等国,有人将丝绸之路的最东点定为奈良,也不无道理,而最西点则到了地中海地区的罗马。这条丝绸之路横贯整个亚欧大陆,全长近万公里,其道路里程之长、经历国度之多、持续时间之久、交流内容之丰,在古代东西方交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敦煌壁画中的丝绸之路商旅图。


轻盈飘动的丝绸质感、高档奢侈的丝绸消费带给人无比浪漫的遐想。丝绸之路当然不是专营丝绸,但丝绸无疑是丝路贸易比较大宗和极具特色的商品。大量丝绸制品从中国的南方及中原各地运至西北,再出口到中亚、西亚及欧洲,成为丝绸古道上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特点。敦煌文书多处记载该地有吴绫,吐鲁番文书中有专门从事丝织品交易的“帛练行”,中有梓州小练、河南府生絁、蒲陕州絁等。


这些来自江南、四川、河南等地的丝织品,被长途贩运到了西北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吐鲁番。文书还告诉我们,唐代官方设有负责向西域运送丝织品的“送帛练使”


运送到敦煌、吐鲁番的丝织品,除了在当地消费之外,更多的可能被远售到中国以外的丝路沿线地区。在吐鲁番出土的《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中,从事丝绸买卖的胡商有康莫毗多、康显愿、何刀、白迦门胧、车不吕多等人,属于中亚粟特昭武九姓及其他西域胡姓,他们的姓名中保留了明显的胡风特征


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夫拉西阿卜遗址壁画中,绘有手捧丝绸和蚕茧的中国商人;托勒密《地理志》一书记述了Serica(即丝国),指的就是盛产丝绸的中国。很显然,这些丝绸都是从东方的中国远道贩运西去的。除了中国丝绸的西传,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其他国家生产的丝织品也流通在丝绸之路上,通过出土文书与丝绸实物可以知道,唐代敦煌、吐鲁番市场上有来自中亚的胡锦和波斯锦,以及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锦和朝霞锦。因此,贯穿于整个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是以销售中国丝绸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国家的丝织品相参与的经济交流活动。


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

的贸易桥梁


丝绸是丝绸之路上最富特色的一类商品,但丝路贸易的商品种类极其繁多,无论是日常用品或是异域奇珍,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列有人、家畜、野兽、飞禽、毛皮和羽毛、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物、纺织品、颜料、工业用矿石、宝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18种,主要是从中亚等地传入中国的。据《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外来商品辑考》一文统计,这些外来商品分为胡粉、棉布、丝织品、铁器、银器、玉器、珠宝、竹器、毛织品、牲畜皮和牲畜、羚羊角、药物、硇砂、草豉子、矾、瓜果、饮食、颜料、兵器等19类,大多也是从西域贩运而来的。


这两种论著主要依据的传世史籍和敦煌文书,对外来商品的记载极为分散零碎,而吐鲁番文书则有集中的展现,如《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记录了丝、金、银、铜、香、药、硇砂、石蜜、郁金根等交易商品,《唐天宝二载(743)交河郡市估案》汇集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商品,如上文提到的梓州小练、河南府生絁、蒲陕州絁等丝织品,以及来自江南的常州布、四川的益州半臂、东海或朝鲜半岛的昆布、热带地区的犀角及各色香药、突厥敦马、波斯敦父驼、印度的菴磨勒等。这些商品种类众多,分布范围极广,几乎遍及整个亚洲,都荟萃于吐鲁番这个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市中。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记录的贸易商品的缩影,完全可以折射出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贸易的盛况实景。


正因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是如此的种类多样,所以姜伯勤把它又称作白银之路、香药之路、珠宝之路、琉璃之路、法宝之路,以及其他学者早就提到的玉石之路、陶瓷之路等。这些不同称呼的名词充分表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和文化


伴随着丝路商品的交易买卖,各色商人的身影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其中最典型的是来自中亚地区的胡商,如早期的粟特人和晚期的回回人。魏义天所著《粟特商人史》一书概略地揭示了他们四处经商的情况,其中东向入华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旧唐书·西戎传》记载,粟特康国人“善商贾,争分铢之利。男子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敦煌莫高窟第45窟南壁所绘观音经变中,有一幅胡商遇盗图,高鼻深目的胡商们牵着驮载货物的毛驴,在途中遭到了手持长剑汉人形象的强盗劫掠


敦煌长城烽燧遗址出土的粟特文信札告诉我们,粟特胡商在从撒马尔罕到洛阳乃至更东的丝绸之路沿线道路上,尤其是以武威为中心的河西走廊,构筑起了体系完备的商业据点和网络。由于中亚两河流域地处丝绸之路的中间环节,粟特胡商从事的主要是中转贸易,比如在十六国前凉“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拂菻作”,西胡即西域的粟特胡人,他们将拂菻(即拜占庭)制造的金胡瓶转卖到了河西走廊。


又如,高昌国王麹文泰给唐高祖进献了一对拂菻狗,“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也应是粟特胡商从拜占庭转售到高昌,再由高昌王进贡给唐朝。杨贵妃养了一只康国猧子,有一次唐玄宗与人下棋,眼见就要输局,杨贵妃遂放出猧子,搅乱了棋局,玄宗的面子得以挽回。这只康国猧子“性甚慧”,当即拂菻狗,之所以又称为康国猧子,是因为粟特康国人在从事拂菻狗的中转贸易而得名。相对于身影活跃的胡商而言,也有不少汉族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


由于丝绸之路国际贸易活动的盛行,在丝路沿线中国境内各地出土了许多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而在中亚地区也发现了中国制造的铜钱。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在北周时期,“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北周统治下的河西走廊,之所以流通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等外币,就是因为有大量的粟特胡商在这里从事商贸活动。


早在十六国时期,就有许多粟特人来到河西经商,公元439年北魏攻克北凉国都武威后全部被俘,过了十多年后才被粟特国王赎回。与河西走廊相毗邻的西域高昌国,吐鲁番文书中经常出现银钱使用的记录,应该就是波斯银币或其仿制品。这些丝路货币的历史记载和出土实物,是古代东西方丝路贸易的重要实证。


汉唐时代,粟特胡商不断东向入华,由起初从事商业活动,到后来定居生活,在中国娶妻生子,经过长年累月的繁衍发展,使得这些远离中亚本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在中国定居下来,出现了像敦煌的从化乡、吐鲁番的崇化乡等著名聚落。


由于逐渐接受了汉化,融入到中国社会中,成为中央政府统治下的编户百姓,得到了汉地社会的高度认可,在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丝路沿线地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家族郡望,如武威安氏、曹氏、石氏和建康史氏等,被列进唐人编写的《元和姓纂》和《新集天下郡望氏族谱》中。


如前所言,丝绸之路并不只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还包含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古代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经济繁荣在丝绸之路上产生的无限魅力,使得中亚诸国对东方中国产生了美好憧憬,出现了以粟特人、回回人为主的东向民族移动和入华定居。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活动与良性互动交流,对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楼兰:丝绸之路重镇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织品为何能独家冠名于丝路?
荣新江:丝路考古探险与丝路研究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回鹘民族与茶叶在亚洲腹地的传播
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