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将信将疑——说“疑”

将信将疑——说“

朱英贵

成语“将信将疑”的意思是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可见“疑”是“信”的反义词,“疑”就是不相信。然而,这只是“疑”字的直接引申义,“疑”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当为迟疑、犹豫。比如走到岔路口,下一步该往哪边走呢?这种不知所往的迟疑与犹豫才是初文意义的“疑”。

一、“疑”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疑”就是困惑,“疑”就是迷茫,这样一种抽象的意思该如何用象形文字来表现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疑”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吧(参见下图):

 “疑”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最后三个字为金文)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疑”,也就是“疑”字的初文,原本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它的形体构造是描画一个扭头张望的正面人形,表示左顾右盼或者回首凝思之状。为了更加明确“疑”的意思,多数字形又将人的一只手增加了持物或持杖的形态,像人持杖而行,徘徊歧路而凝思不决的样子。而上图最后一个甲骨文形体(最下一行第三个字),又增加了表示半边街道的彳、亍类符号,“彳”、“亍”二字读为 chìchù,古义为慢步行走,徘徊,李贽《观涨》诗中就有“踟蹰横渡口,彳亍上滩舟”之句。后演变为“踟蹰”(读为chí chú),也是表示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汉乐府《陌上桑》就有“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的诗句。这样的构字理据,就更明确了“疑”字歧路困惑、不知所往的造字本义,不过,这样的形体已经不再是独体象形字,而是演变为会意字了。

金文的“疑”字(见上图最后三个字)承继甲骨文形体并有所发展演变,特别是有些字形又增加了“止”形符号和“牛”形符号作为会意构件。“止”形符号表示行走徘徊,自不必说,而“牛”形符号又为何意?学界解读则有分歧:一说“牛”形符号为添加的声符,因为“牛”与“疑”的上古音接近;一说“牛”形符号为“屰”(逆)字的误写,用以辅助表意,或许是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之意。然而,说迷路者像迎面来的人问路,这和字义关系并不大,且略有附会之嫌,而且从字形上看,那个符号很明显就是“牛”字,既然找不到完全从屰的金文“疑”字,“牛”与“疑”的古音又相近,上古音两者都属疑母,那么将金文“疑”字看作是会意加注声符的构造更符合造字法。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疑”字的古文字形体演变(参见下图):

 “疑”字的古文字形体演变

上图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已如上述,而战国秦系文字(倒数第二字)则承继早期甲骨文或早期金文,并不含有半边街道的构件,但是却在人首回顾的正面人体腰部增加了一横画,使得字形讹便为“矢“,而原有的杖形符号讹化为“子”,遂使之成为从子、矢声,像人回首的构形了。

篆文承继战国文字,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写成为“匕”,又在“子”下加“止”,遂成从“匕”、从“子”、从“止”、“矢”声的结构。“止”为脚,与走路有关,和“彳”义近可通;然而从“匕”、从“矢”则不可通,使得构形失去了凝思犹豫的样子。

《説文解字》卷十四子部:“疑,惑也。从子止匕,矢声。

许慎的解说大致意思为:“疑”,就是迷惑的意思。它的字形采用“子、止、匕”作为表意偏旁,采用“矢”作为标音的声旁。

宋代整理注釋《说文》的徐鍇曰:“止,不通也。𠤕(“疑”字的左半边),古矢字。反匕之幼子多惑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从子止匕,矢声”的补充解释是:“此六字有誤。

可见后代学者对现代汉字“疑”字的构形也是深表疑惑的。

综上所述,拙论认为“疑”字的构字理据当为行至岔路不知所往,它的造字本义当为迟疑,犹豫。外部的无知为“疑”,致知即可释疑;内心的迷乱为“惑”,明智则可解惑。孔夫子云“四十不惑”,并非“四十不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如果他出门遇到歧路,即便是五十岁、六十岁,也还是会有疑的。

   二、“疑”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疑”字的造字本义当为迟疑,犹豫例如:“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书·大禹谟》)蔡沈集传:“去邪不能果断,谓之疑。”再如:“见善而怠,时至而疑。”(《逸周书·王佩》)孔晁注:“疑,由豫不果也。”又如:“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疑”字由此迟疑、犹豫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怀疑,不相信例如:“或之者,疑之也。”(《易·乾》)再如:“《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谷梁传·桓公五年》)又如:“愿陛下疑先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专己。”(《后汉书·范升传》)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疑忌,猜忌。例如:“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再如:“逮至暴乱已胜,海内大定……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淮南子·泛论训》)又如:“正以招疑,忠而获戾。”(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二是表示猜度,估计。例如:“凡燕见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仪礼·士相见礼》)郑玄注:“疑,度之。”贾公彦疏:“不可预度君之面位邪立向之。”再如:“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晋·陶潜《饮酒》)又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三是表示疑问,疑难。例如:“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礼记·坊记》)孔颖达疏:“疑,谓是非不决。”再如:“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张湛注:“献疑,犹致难也。”又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其二,表示迷惑,惑乱例如:“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战国策·秦策二》)姚宏注:“疑,犹惑也。”再如:“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韩非子·五蠹》)又如:“韩愈有取于墨翟、庄周,而学者乃疑。”(宋·李觏《原文》)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五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惊恐,畏惧。例如:“駮食虎豹,故虎疑焉。”(《管子·小问》)再如:“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礼记·杂记下》)郑玄注:“疑,犹恐也。”又如:“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赴百仞之溪不疑,似勇。”(《大戴礼记·劝学》)按,《荀子·宥坐》作“其赴百仞之谷不惧”。

二是表示怪异,责怪。例如:“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晋·陶潜《饮酒》诗之九)再如:“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前·蜀韦庄《与东吴生相遇》诗)

三是表示类似,好像。例如:“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列子·黄帝》)张湛注:“分犹散。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再如:“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诗)

四是表示比拟。例如:“阴疑于阳必战。”(《易·坤》)高亨注:“疑,当读为拟。拟,犹比也。”再如:“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礼记·燕义》)孔颖达疏:“疑,拟也。是在下比拟于上。”又如:“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史记·苏秦列传》)

五是指与之相类的人。例如:“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荀子·尧问》)再如:“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书·食货志上》)

其三,用为古官名,天子“四辅”之一例如:“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礼记·文王世子》)孔颖达疏:“其四辅者,案《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下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再如:“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一举一动,戒其骄矜。”(宋·王禹偁《端拱箴》)

根据上面对“疑”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疑”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疑”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疑”字的相关成语为数不少,其中“疑”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疑”字表示犹豫、迟疑的意思。例如:

迟疑不决——形容拿不定主意。语见《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其二,“疑”字表示迷惑、惑乱的意思。例如:

狐疑不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源自《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其三,“疑”字表示不相信、怀疑的意思。例如: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源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语见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将信将疑——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语见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夏虫疑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源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形迹可疑——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

疑神疑鬼——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语见鲁迅《准风月谈·前记》:“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

自信不疑——相信自己,绝不怀疑。语见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其四,“疑”字表示疑问、疑难的意思。例如:

毫无疑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语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解疑释惑——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源自汉·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赏奇析疑——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源自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疑团满腹——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源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归至怡红院中。”

质疑问难——质疑:请人解答疑难;问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源自《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众难群疑——众人心中都有疑难。源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相关链接:

 细说汉字(408):由此及彼——说“此”

 细说汉字(409):不可企及——说“企”

 细说汉字(410):争先恐后——说“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人很准的48个小细节,建议收藏
男人有一个秘而不宣的择偶需求
《水浒传》系列老版年画
书法突破:掌握5大调锋技巧,成就书法大师之路!
了解商人的思维,让自己做大做强!!!!1、生意要么小而精,要么价
干货|中国古建筑上的“明珠”:第三篇——斗拱的构造(以清代斗拱为例介绍)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