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中的孔门弟子

       

                        一、写在前边

                        二、《论语》中孔门弟子统计表

                         三、《论语》中孔门弟子分述

                          四、后    

     

 我在阅读陈同庆先生注译的《论语》(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时做了些摘录,写了点笔记。后来把这些材料编辑一下就成了本文。在这本《论语》中,我共检阅到三十位孔门弟子(见孔门弟子统计表)。在孔门弟子分述中,分章叙述了孔夫子这三十位弟子,每人一章。在一章中一般分成五部分:1、姓名  2、本人言论摘录 3、孔子评价摘录 4、他人评价摘录 5、刍议。

刍议者,我自己的粗浅评论也。在这些评论中,我对颜渊、宰我、樊须的看法,与传统看法有点相悖。望您宽大为怀。

( 2010/5/1)

《论语》中的孔门弟子

写在前边

闲来无事,读陈国庆先生注译的《论语》(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2月第一版)。我对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关系颇感兴趣。顺手摘辑成文。因此,本文可说是读陈先生注译《论语》的摘记。所引《论语》原文及孔门弟子资料均依陈先生所示。不过本人水平有限,如果引摘有误,错在本人,与陈先生无关。

《论语》中孔门弟子统计表

世传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在《论语》中共计有孔门弟子三十人(有争议的没有列入)。这三十人中,以章为单位进行统计,名字出现最多的是仲由子路)。孔子对他们评论次数最多的也是仲由子路)而在书中,自己无一言,孔子未予置评,其他人也无一语,只有名字者也有二人。现列表如下(基本以在《论语》中出现的前后顺序为序)。

姓名(字)

名字出现数(次)

本人言论出现数(次)

孔子评价出现数(次)

其他人评价出现数(次)

     

4

4



曾参(子舆)

15

14

1


卜商(子夏)

20

15

4

2

陈亢(字禽)

4

3


1

端木赐(子贡)

38

27

10

2           

樊须(子迟)

6

3

1


言偃(子游)

8

6

2


颜回(字渊)

19

4

15

2

仲由(字路)

40

19

19


颛孙师(子张)

18

8

2

2

冉求(子有)

15

6

12


宰予(自我)

5

3

5


公冶长

1


1


南宫适(子容)

3

1

2


宓不齐(子贱)

1


1


冉雍(仲弓)

7

3

5

1

漆开雕(子开)

1

1



公西赤(子华)

5

3

3


申枨(周)

1


1

1

原宪(子思)

2

1



闵损(子骞)

5

2

4


冉耕(伯牛)

2


2


澹台灭明(子羽)

1



1

巫马施(子期)

1




颜无繇(路)

1




孔鲤(伯鲁)

3

1



高柴(子羔)

2


1


曾点(子皙)

1

1

1


司马耕(子牛)

3

3

1

1

公伯寮(子周)



1

1

《论语》中孔门弟子分述

本标题所述内容有两个前题:一、所述之人均是在《论语》一书中出现的孔门弟子,即上表所列之三十人;二、议论、评价某人所依据的材料也绝大多数依据《论语》一书所揭示的材料。

有若:姓有,名若。

本人言论摘录: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注1.2*是指所摘文在《论语》中原篇章编号。以后各处均同此。)

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固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2.9“盍彻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答鲁哀公问)

刍议:有若对孔夫子理论体会深刻。言论虽少而精赅。特别是“礼之用,和为贵。”被后人奉为行动规范。

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鲁国人。

本人言论摘录:

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15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孔子言论答同门问)

8.3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训弟子)。

8.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陪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与孟敬子议)

8.5以能问于不能,一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吾友,指颜回)

8.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与?君子人也。

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2.2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26君子思不出其位。(接孔子语)

19.16.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张,指子张即颛孙师)

19.18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也。

19.19上失其道,民散久已。如得其情,则哀矜而无喜。(训弟子阳肤)

孔子评价摘录:

11.18参也鲁。

刍议:曾参与孔子关系密切。得到孔子的教诲也多于他人。虽然孔子说他迟钝,他却对孔子的理论有独特见解。如:“夫子之道,忠恕而矣。”从对颜回及颛孙师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很谦虚的人。从他的言论中还可以看出他对“孝”很推崇。

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

本人言论摘录:

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8礼后乎?(问孔子)

12.5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答司马耕)

12.22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释孔子言答樊须问)

19.3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训门人交友之道)

19.4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

19.5日知其所亡,月勿忘其所能。可谓好学者矣。

19.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7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小人之过也必文》

19.9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9.10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者也。

19.1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12,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驳言偃)

19.1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孔子评价摘要:

3.8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6.13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1.3文学:子夏。

11.16师也过,商也不足。(答端木赐问)

他人评价摘要:

19.3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端孙师就交友答卜商弟子问)

19.12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言偃语)

刍议:卜商与孔子关系密切。孔子对他有中肯的评价:一启即发、尚不能完全合乎要求、却在文学上有独到之处。他人评价也佐证了孔子之言。按孔子高标准要求尚“不足”的卜商,在《论语》中却录有他的言论15处,仅次于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居第三位。其言论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尤其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被后人推崇为名言。

陈亢:姓陈,名亢,字子禽(有人说他不是孔子的学生)

本人言论摘要:

1.10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问端木赐)

16.13子亦有异闻乎?……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听孔鲤

答后而感叹)

19.25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赞端木赐)

他人评价摘录:

19.25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端木赐驳陈亢)

刍议:从陈亢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对孔子是有看法的。但还是对其老师不私于子而感叹。

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善辩。

本人言论摘要:

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答陈亢问)

1.1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就如何做人问孔子)

5.4赐也如何?何器也?(请孔子给自己以评价)

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答孔子问)

5.12我不欲人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向孔子做自我评价)

5.13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6.30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问仁与孔子)

9.6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答太宰问)

9.13有美玉于斯,韬匮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諸?(向孔子问求仕)

11.16师与商孰贤?然则师愈与?(问孔子)

12.7必不得一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问政于孔子)

12.8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答棘成子)

13.20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敢问其次。敢问其次。今之从政者何如?(问士等次于孔子)

13.24乡人皆好之,何如?乡人皆恶之,何如?(就如何评价人好恶问孔子)

14.17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问孔子)

14.28夫子自道也。(接孔子语)

14.35何为其莫知子也?(问孔子)

15.3然,非与?(与孔子议论)

15.2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问孔子)

17.19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与孔子议)

17.24君子亦有恶乎?(问孔子)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答孔子问)

19.20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恶皆归焉。

19.2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9.22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之有?(答公孙吵问)

19.23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驳叔孙武叔)

19.24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丘陵也,犹可越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日月乎?多见其不自量也。(驳叔孙武叔)

19.25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驳陈亢)

孔子评价摘录:

1.15赐也!始也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未来者。

3.17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5.4女,器也。瑚琏也。(答端木赐问)

5.9女与回孰逾?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2赐也,非尔所及也。(驳端木赐自评过高)

68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答季康子)

11.3言语:子贡。

11.13子贡,侃侃如也。

11.19赐不受命,而货殖,亿则屡中。

14.29(子贡方人)赐也賢乎哉?夫我则不暇。

他人评价摘录:

19.23子贡賢于仲尼。(叔孙武叔)

19.25子为恭也,仲尼岂賢于子乎?(陈亢)

刍议:端木赐与孔子交往密切,是《论语》中本人言论最多的孔门弟子。名字出现次数也仅次于仲由(子路)孔子对其评价则不很高,肯定其才智,却在品德上与以保留。而就端木赐之言行,我认为他德才兼备。特别是在维护孔子的理论和崇高人格、崇高地位上的言行让人感动。有弟子如子贡者,是为师者之幸也。

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

本人言论摘录:

2.5何谓也?(问孔子“无违”之意)

12.21敢问崇德、修慝、辩惑?(问孔子)

1222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问卜商)

孔子评价摘录:

12.21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3.4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刍议:樊须是个勤学好问的人。向孔子请教孝、仁、智、崇德、修慝、辩惑、无违,孔子也曾称赞其“善哉问!”并都给与认真地回答。他还向同门请教。虽然因问一些下层民众所需要的种庄稼、种菜的知识,给老师造成不务正业的印象,留下“小人哉”的千古评语。但这个“小人”,不是品德卑劣的小人之意,而是下层民众之谓。

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本人言论摘录

4.26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6.14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答孔子问)

17.4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婉言自辩)

19.12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以,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19.14丧致乎哀而止。

19.15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孔子评价摘录:

11.3文学:子游。

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割鸡焉用牛刀?(言偃提出异议后)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刍议:他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论语》中摘录他言论六处,其中三处是坦诚地评论他人,一处是婉言为自己辩护。他的自辩连他的老师孔夫子也不得不承认“偃之言是也

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

本人言论摘录:

5.26愿无伐善,无施劳。(答孔子问)

9.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有也已。

11.23子在,回何敢死?(答孔子问)

12.1(向孔子问仁,孔子答后)请问其目(孔子再答后)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评价摘要:

2.9吾与回言,终日无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法,回也不愚。

5.9女与回也孰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端木赐议)

6.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答鲁哀公问)

6.7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1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9.21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11.3德行:颜渊。

11.4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11.7有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1.9!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后)

11.10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之。(颜回死后)

11.11(门人欲厚葬回)不可,(门人仍厚葬回之后)。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1.19回也其庶乎,屡空。

11.23吾以女(指颜回)为死矣。

他人评价摘录:

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端木赐答孔子问)

8.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参)

刍议:在《论语》中对颜回的评述是一个让我大惑不解的问题。文中记录颜回本人的言论只有四处。一处是对孔子的赞颂;一处是表态;一处则是近于对孔子的奉承。而孔子对颜回的评论却多达十五处,仅次于追随孔子多年的仲由(子路),而且是只褒无贬!而端木赐(子贡)对颜回的评论也让我觉得他有点为讨好老师而顺杆爬的味道。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可能是颜回确实聪慧,而且自学能力很强。师前少问,人前寡言,家贫自乐,给同门特别是老师有近乎完美的印象。再者,孔子对颜回有过高的期望,而颜回的早死,使孔子把期望当成现实。这就像人们看见一个大花蕾,就幻想它会开出一朵特大特美的花。但这个花蕾却被无情的暴风雨吹落了。于是幻想中的花朵却永远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

本人言论摘录:

5.26愿无伐善,无施劳。(答孔子问)

9.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有也已。

11.23子在,回何敢死?(答孔子问)

12.1(向孔子问仁,孔子答后)请问其目(孔子再答后)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评价摘要:

2.9吾与回言,终日无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法,回也不愚。

5.9女与回也孰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端木赐议)

6.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答鲁哀公问)

6.7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1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9.21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11.3德行:颜渊。

11.4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11.7有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1.9!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后)

11.10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之。(颜回死后)

11.11(门人欲厚葬回)不可,(门人仍厚葬回之后)。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1.19回也其庶乎,屡空。

11.23吾以女(指颜回)为死矣。

他人评价摘录:

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端木赐答孔子问)

8.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参)

刍议:在《论语》中对颜回的评述是一个让我大惑不解的问题。文中记录颜回本人的言论只有四处。一处是对孔子的赞颂;一处是表态;一处则是近于对孔子的奉承。而孔子对颜回的评论却多达十五处,仅次于追随孔子多年的仲由(子路),而且是只褒无贬!而端木赐(子贡)对颜回的评论也让我觉得他有点为讨好老师而顺杆爬的味道。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可能是颜回确实聪慧,而且自学能力很强。师前少问,人前寡言,家贫自乐,给同门特别是老师有近乎完美的印象。再者,孔子对颜回有过高的期望,而颜回的早死,使孔子把期望当成现实。这就像人们看见一个大花蕾,就幻想它会开出一朵特大特美的花。但这个花蕾却被无情的暴风雨吹落了。于是幻想中的花朵却永远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也称季路。

本人言论摘要:

5.26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答孔子问)

7.13子行三军,则谁与?(问孔子)

7.35(孔子病重问子路是否为之祈祷)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11.12敢问死。(问孔子)

11.22闻斯行诸?(问孔子)

11.25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与孔子议)

11.2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指方也。(就个人志愿答孔子问)

13.3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与孔子议)

13.18何如斯可谓之士矣?(问孔子)

14.16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未仁乎?(与孔子议)

14.38自孔氏。(答守门人问)

14.42如斯而已乎?如斯而已乎?(连续问孔子何谓君子)

15.2君子亦有穷乎?(问孔子)

17.5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对孔子欲应公山弗扰之招表示不满)

17.7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为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对孔子欲应佛肸之召责问孔子)

17.8(孔子问子路知不知“六言六蔽”后答)未也。

17.23君子尚勇乎?(问孔子)

18.6为孔丘。(答长沮、桀溺问)是也。(答两人问)为仲由。(答两人问)然。(再答两人)

18.7子见夫子乎?(向丈人问路)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评丈人言行)

孔子评价摘录:

2.17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7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不知也。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答孟武伯问)

6.8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答季康子)

7.11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答仲由)

7.35有诸?丘之祷久矣。(与仲由议)

9.12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道路乎?

9.27衣蔽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反复背诵,孔子又说)是道也,何足以藏?

11.3政事:子路。

11.13(子路行行如也。)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5由之瑟奚为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1.18由也喭。

11.22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答子路问)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公孙赤问)

11.24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可谓具臣矣。(然则从之者与?)弑父与君,亦不从也。(答季子然问)

11.25贼夫人之子。是故恶夫佞者。(驳仲由干即学之说)

11.2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答曾点问)

12.12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3.3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驳仲由“子之迂也”)

16.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

刍议:在《论语》里门人中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仲由,也是孔子评论最多的学生。由于仲由长期追随孔子,因而师生相知甚深。孔子对仲由知之深,爱之切,评论涉及到他的才智、行为、性格等,可以说是无所不及。甚至熟到骂其“野”,忧其不得善终。子路善政事,勇于任事,处处善事孔子。但并不像颜回那样一味奉承。而是对老师所做所为他认为不正确的直接提出异议和谏阻。实为大益于师尊的賢徒..

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

本人言论摘录:

12.20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何哉,尔所谓达者?)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问孔子)

14.40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问孔子)

15.42与师言之道矣?(问孔子)

17.6请问之。(问仁于孔子)

19.1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祀敬,丧思哀,其可以矣。

19.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3子夏云何?(“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拒人也?(答卜商门人问交友)

20.2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孔子答后)何为五美?(孔子答后)何为惠而不费?(孔子答后)何谓四恶?(问孔子)

孔子评价摘录:

11.16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问孔子:“然则师则愈与?”)过犹不及。(答端木赐问)

11.18师也辟。

他人评价摘录:

19.15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言偃)

19.16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曾参)

刍议:颛孙师在德行方面达到了相当水平。孔子虽然说他有点偏激,但言偃认为他虽未达到仁,却也难能可贵了,而曾参则直言自己在仁的方面比不上他。

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曾为季氏家臣。

本人言论摘录:

3.6(季氏要越礼祭祀泰山,孔子让冉求谏阻)不能。(答孔子)

6.12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与孔子议)

11.22闻斯行诸?(与孔子议))

11.2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就个人志愿答孔子问)

13.9既庶矣又何加焉?(“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问孔子)

16.1季氏将有事与颛臾。(向孔子汇报,孔子责备)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驳之)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因季氏欲伐颛臾与

孔子议)

孔子评价摘录:

3.6女弗能与?(不能)呜呼!曾为泰山不如林放乎?(就季氏僭祭泰山责备冉求)

5.8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宰也,不知其仁也?(答孟武伯问)

6.4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责备冉求多给公西赤母粟)

6.8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答季康子)

6.1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劝冉求力学)

11.3正事:冉求。

11.17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指责冉求为季氏敛财)

11.22闻斯行之。(公孙赤问原因后)求也退,故进之(答公孙赤问)

11.24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然则从之与?)弑父与君,亦不从也。(答季然问)

11.26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答曾点问)

16.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之?(冉求辩解后)求!周仁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求再辩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顼,而在萧墙之内也。(就冉求、仲由助季氏伐颛臾批驳求与由)

刍议:冉求是一个很有治国才能的人,但与孔子“仁”的标准却有较大差距。故孔子说“不知其仁也”并对其进行多次批驳指责。

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

本人言论摘录:

3.21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使民战栗。(答鲁哀公)

6.26仁者虽告知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17.21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煫改火,期可已矣。(于女安乎?)安。(与孔子议)

孔子评价摘要:

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训宰予)

5.1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听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因宰予昼寝而怒斥之)

6.26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答宰予问)

11.3言语:宰我。

17.21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予出)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答驳宰予)

刍议:宰予是个有奇思的人。其看法虽然与师教相悖,却也有他合理的成分。孔子对宰予的态度与对颜回的态度截然相反:处处批驳。但也不是一概否定,他肯定宰予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在这对师生之间,也有一点相似之处。在6.26中孔子理智的认为,你要用你的智慧去救人,而不是去陪死。在这里理智战胜了感情和礼教;在17.21中宰予理智的认为逝者去矣,留下的人还得活下去,哀适可而止,不必三年。在这里理智的思索战胜了感情的迷惘和礼教的束缚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女婿。

孔子评价摘录: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刍议:世传公冶长懂鸟语。一天一只喜鹊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了头黑头羊,你吃肉,我吃肠。”他依照喜鹊说的到了南山,果然有一只死了的黑头羊。他把羊背回家中吃了,却忘了给喜鹊内脏。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喜鹊又对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了头黑头羊,你吃肉我吃肠。”他又依照喜鹊说的到南山去,却是一具人的尸体。为此,公冶长被关入了监狱。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可以看出孔子是历史的、全面的看人的。而不是某人犯了点事,就一棍子打死,或者永远打入另册。

南宫适: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通称他南容。孔子的侄女婿。

本人言论摘录:

14.5羿善射,奡荡舟,具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与孔子议)

孔子评价摘录:

5.2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与刑戮。

14.5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刍议:在《论语》中,南宫适的言论只此一处,述其行动者,也只有一处(11.6南容三复白圭。),却被孔子称为君子。(在整本《论语》中被孔子称为君子的孔门弟子只有两个人),而且还把侄女嫁给他,看来孔子对南宫适了解至深。

宓不齐: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孔子评价摘录

5.3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刍议:在《论语》中所列的孔门弟子中,宓不齐这名字可能是含金量最高的吧!他一语不发,就被孔老夫子誉为君子。

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

本人言论摘要:

6.2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与孔子议)

12.2(问仁,孔子答后)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向孔子表态)

13.2焉知賢才而举之?(问孔子)

孔子评价摘录:

5.5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为人言冉雍不善言辞而辩斥他人)

6.1雍也可使南面。6.2(冉雍指出“居简而行简,无奈大简乎”)雍之言然。

6.6犁牛为之騂且角,山川其舍诸?(评定冉雍是个有用之才)11.3德行:仲弓。

他人评价摘录:5.5雍也仁而不佞。

刍议:在孔子看来冉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弟子。虽不善言辞,却具仁德,因而能南面为官。而且上层统治者也会乐意任用他的。

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

本人言论摘录:

5.6(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吾斯之未能信。(答孔子)

刍议:孔子想让漆雕开去做官,他却直言自己尚无能力为官。孔子为自己的学生有自知之明而高兴。看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本人言论摘录:

7.34(孔子谦称自己未达到圣与仁,但愿为之而努力后)正为弟子不能学也。(赞美孔子)

11.22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赤也惑,敢问。(请教孔子)

11.26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向孔子说自己的志愿)

孔子评价摘录:

5.8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答孟武伯问)

6.4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26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为小之,孰能为大?(答曾点问)

刍议:公西赤是个好学善问的人。孔子很欣赏他的才能,但却认为他尚未达到仁的要求。

申枨:姓申,名枨(chéng),字周。

孔子评价摘录:

5.11枨也欲,焉得刚?

他人评价摘录:

5.11申枨(刚强)。

刍议:申枨因欲望多,孔子否定他刚强。这与他人的评论有出入。看来孔子对学生了解地更深刻、更全面。

原宪: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在任鲁国司寇时,原宪曾做他家的总管。

本人言论摘录:

14.1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问孔子)

刍议:原宪忠于职事,孔子给他较高酬劳,他却推辞。可见他是个很自俭的人。

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

本人言论摘录:

6.9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在汶上矣。(辞不就季氏聘)

11.14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非议鲁国改建国库)

孔子评价摘录:

11.3德行:闵子骞。

11.5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14夫人不言,言必中。(赞同闵损非议鲁国改建国库)

刍议:世上传说闵损是个大孝子,被列入廿四孝中。从孔子的评论中证实了这一传说。另外,闵损还是一个很有头脑、不肯为官的高人。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

孔子评价摘录:

6.10(孔子探冉耕疾)亡夫,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1.3德行:冉伯牛。

刍议:在《论语》中冉耕一言未记。孔夫子因其病重前去探望、且痛惜不已,并与颜回一样评之为有德行。可见冉耕实非常人.

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

他人评论摘录:

6.14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言偃向孔子推荐语)

刍议:澹台灭明是个品行正的人。所以言偃向孔子推荐他,说他是一个人才。

巫马施:姓巫马,名施,字子期。

刍议;他就是在《论语》中,自己无一言,孔子未予置评,他人也无一语,只有名字的两人之一。因此我也无据于评。

颜无繇:姓颜,名无繇(yóu),字路。颜回的父亲。

刍议:颜无繇也像巫马施一样,《论语》中只列其名,没有留下他的言论。但是《论语》中却记下了他的行动。他让孔子把自己坐的车卖了,为他儿子颜回做一个椁。这个不近当时礼教的要求,逼的孔夫子发出了以下的感慨:“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无椁。吾不徒行以为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孔鲤:姓孔,名鲤,字伯鲁。孔子的儿子。

本人言论摘录:

16.13(子亦有异文乎?)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答陈亢问)

刍议:孔鲤之名在《论语》中出现三次,其中一次是孔子亲口说出孔鲤的葬礼规格。另两次是记述孔子教导他学诗、学礼的重要性。陈亢虽称赞孔子“君子之远其子也。”但从字里行间仍让我感到圣人与常人一样的父子亲情。

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

孔子评价摘录:

11.18柴也愚。

刍议:孔子认为高柴愚而耿直。所以不同意仲由(子路)让高柴到费地做长官、并在干中学的主张。应当先好好地学习,“学而优则仕。”

曾点: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

本人言论摘要:

11.26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向孔子言其志)

孔子评价摘录:

11.26吾与点也。

       刍议:学者说,曾点的志向符合孔子的礼治社会的理想,因而得到孔子的赞许。我却觉得曾点是一个与其子曾参迥异其趣的洒脱先生。

司马耕:姓司马,名耕,字子牛。传说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本人言论摘录:

12.3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问孔子)

12.4不忧不惧,斯为之君子乎?(问孔子)

12.5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与卜商语)

孔子评价摘录:

12.4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答司马耕问)

他人评价摘录:

12.5君子何患无兄弟也?(卜商劝慰司马耕)

刍议:桓魋曾危害过孔子及其弟子们。但无论是孔子或者他的弟子,都能善待司马耕。让人感到司马耕思兄之隐情,师生、同门间之情谊。

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曾任季氏家臣。

孔子评价摘录:

   14.36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答子服伯)

他人评价摘要:

14.36夫子固有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服伯)

    刍议:公伯寮向季孙告发仲由,引起子服伯的不满,向孔子表示他有能力把公伯寮除掉。但孔子却以天命为辞,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子服伯的意见。在我看来,孔子是对仲由帮助季氏并不满意,因此有意保护公伯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侍坐》章正读
孔门七十二贤之二十六:有若
论语庄子名言1000字[五篇材料]
曾子与《论语》
《论语》中孔子弟子人物汇总
说不尽的孔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