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登高望远——说“高”

朱英贵

“登高望远”这个成语源自《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意思是登上高处,遥望远方。登高的“高”即为高处的意思,这也正是“高”字的造字本义,那么“高”字的构字理据又如何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高”字。

一、“高”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高”字的基本意思就是从下向上的距离大,那么它的构字理据又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说文》的解释:

《説文解字》卷五高部:“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是:“高”,就是“崇”的意思。它的字形就像台、观等建筑高耸的样子。它是一个从“冂”从“囗”的会意字,其中的“囗”跟“倉”、“舍”两个字下部的“囗”的意思相同。大凡跟“高”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采用“高”作为表意偏旁。

《説文》在解释“崇”字时说“崇,嵬高也。从山宗聲。可见“高”与“崇”本是可以互相解释的同义词。

《説文》解释“倉”字时说“口象倉形”《説文》解释“舍”字时说“市居曰舍……口象築也。”可见“高”字中的两个“口”都跟修筑的仓形空间有关。

然而,许慎毕竟没有见过甲骨文,《说文》是依据“高”的小篆形体来解义的,若要弄清“高”字的构字理据,还是要依据它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参见下图):

 “高”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以看出,“高”字的下部就像一个高台,上部像一个建筑在高台之上的高高耸立的建筑,也许这就是它的构字理据。徐中舒释为:“象高地穴居之形。”下部的“冂为高地,口为穴居之室。”上部的构形“为上覆遮盖物以供出人之阶梯。”(以上引文均见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第950页)这样看来,“高”字的构字理据当为象位于高处的穴居之形,借以表示位于高处的意思。这样认识“高”字的构字理据是符合造字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居状况的。至于有人说它象修在城门上的塔楼,则是以今解古,相信在造字时代是还不曾有什么“城门”或者“塔楼”的。因此,“高”字的造字本义当为高处。

二、“高”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高”字的造字本义就是高处例如:“若升高,必自下;若涉遐,必自迩。”(《书·太甲下》)再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又如:“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字由此高处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诸方面的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增高,升高,抬高例如:“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国语·周语下》)韦昭注:“高高,封崇九山也。下下,陂障九泽也。”再如:“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史记·日者列传》)又如:“建隆元年,以河北仍岁丰稔谷贱,命高其价以籴之。”(宋·曾巩《本朝政要策·边籴》)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高度例如:“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再如:“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又如:“正走之间,见路旁一座大土山子,约有二十来丈高。”(《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二是表示比高,争胜例如:“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史记·太史公自序》)再如:“其间有斗讼相高,婚田未决,畜产交夺,契券不明者,在乎察其情伪……使刑罚得其中。”(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又如:“自世教之衰,以诡激相高,竞趋细行,以徼名誉。”(明·方孝孺《王处士墓志铭》)

三是表示声音响亮或尖锐例如:“亢音高歌为乐方。”(汉·傅毅《舞赋》)再如:“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唐·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诗)又如:“爆炸声接连地响着,一声高过一声,一声比一声可怕。”(巴金《寒夜》二)

其二,表示从下向上距离大,这是与“矮”或者“低”相对而言的。例如:“陟彼高冈,我马玄黄。”(《诗·周南·卷耳》)再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又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

由此可以引申出深、高深的意思。例如:“其理诚高矣,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队。”(《荀子·礼论》)再如:“隅目高匡,威慑兕虎;莫之敢伉。”(《文选·张衡〈西京赋〉》)薛综注:“高匡,深瞳子也。”又如:“闻母高病驰归,月余母竟不起。”(明·赵南星《明太学生魏元伯墓志铭》)又如:“请择畿南及山东河南要地,分兵控镇,俟秋高进剿。”(清·魏源《圣武记》卷一)

其三,表示清高,高尚例如:“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再如:“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又如:“物白讳受玷,行高无污真。”(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优良例如:“令怒收笃送京师,会大司马吴汉薨,世祖诏诸儒诔之,笃于狱中为诔辞最高。”(《东观汉记·杜笃传》)再如:“这胭脂粉不见好,还有高的换些与我。”(元·曾瑞《留鞋记·楔子》)

二是指高尚的人,隐士例如:“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南史·何胤传》)

三是指高尚的品德例如:“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唐·王勃《滕王阁序》)

其四,表示大,盛大例如:“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一》)高诱注:“高,大也。”再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又如:“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高明,高强,高超例如:“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庄子·让王》)再如:“既是心中忍得,不说更高。”(明·冯梦龙《挂枝儿·醋》)又如:“笔意高,有羚羊挂角之意。”(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二是指骄傲,高傲例如:“不以人之庳自高也。”(《吕氏春秋·诚廉》)再如:“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后汉书·班固传上》)又如:“好宾客,所友者皆名士,然不以所长高人,人以故喜亲之。”(明·方孝孺《吴处士墓表》)

三是表示擅长例如:“奴家久闻相公高于音乐,如何到来此间。”(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

其五,表示,这是与“近”相对而言的。例如:“高,远也。”(《广雅·释诂》)再如:“咱则去那小道儿上隔斜抄,行不到半里其高,则听的脑背后喊声闹。”(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摺)

由此可以引申出有余的意思。例如:“掂详了,纵六千来不到,半万来其高。”(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凌景埏校注:“超过、有余的意思。”

其六,表示年岁大,年老例如:“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楚辞·九辩》)王逸注:“年齿已老,将晚暮也。”再如:“太师之平汴州,年考益高。”(唐·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又如:“坐在首座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鲁迅《彷徨·长明灯》)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尊贵,显贵例如:“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易·乾》)高亨注:“爻辞以亢龙比喻统治者居高贵之位,无人君之德,民不拥护,朝无贤臣,所以动而有悔也。”再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孝经·诸侯》)又如:“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史记·苏秦列传》)

二是指尊贵之位,显贵之位例如:“感物众而思深,因居高而虑危。”(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再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是表示尊崇,推崇例如:“高勇而贱仁。”(《晏子春秋·问上八》)再如:“高气节,尚道艺。”(唐·柳宗元《处士段弘古墓志》)又如:“吾近观乡曲之事,高贞女之节。”(清·姚鼐《张贞女传》)

其七,表示宗族中在最上之称也泛称远祖。例如:“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尔雅·释亲》)晋·郭璞注:“高者,言最在上。”再如:“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汉·班固《西都赋》)又如:“则谨条袁氏本所以出,与其世系里居:起周,历汉、魏、晋、拓拔魏、周、隋,入国家以来,高曾祖考,所以劬躬焘后,委祉于公。”(唐·韩愈《袁氏先庙碑》)

由此可以引申特指汉高祖例如:“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宏丽,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汉·班固《西都赋》)再如:“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汉·张衡《东京赋》)又如:“舜潜历岩,高晦泗渚。”(南朝·宋·谢灵运《宋武帝诔》)

其八,表示超越例如:“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史记·孟尝君列传》)再如:“创业已来,列圣功德,未有能高于陛下者。”(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例如:“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再如:“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征不起。”(唐·韩愈《寄卢仝》诗)又如:高速度;体温高。

二是指等级在上的例如:“周报社的中坚人物是跟觉慧同班的张惠如和高他一班的黄存仁。”(巴金《家》二五)

三是表示方正威严例如:“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后汉书·陈蕃传》)

根据上面对“高”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高”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高”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高”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高”字的含义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如下一些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高”字含有高处的意思。例如:

北窗高卧——比喻悠闲自得。源自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语见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处高临深——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语见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登高望远——登上高处,遥望远方。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源自《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源自《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源自《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源自《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源自《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语见《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其二,成语中的“高”字含有从下到上距离大的意思。例如:

高不可攀——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源自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高城深池——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语见汉·鼌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史记·礼书一》:“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高门大户——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语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源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源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源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瞻远瞩——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源自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高枕无忧——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源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比喻恩德深厚。语见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源自《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豨,不知地之厚也。”

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远走高飞——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源自《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至高无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语见《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其三,成语中的“高”字含有尊贵、显贵的意思。例如:

不敢高攀——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尊贵、显贵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源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语见《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其四,成语中的“高”字含有高贵、高尚的意思。例如:

才高行洁——才智高超,操行纯洁。语见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源自《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源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语见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其五,成语中的“高”字含有高深、浓厚的意思。例如: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源自《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语见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源自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源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源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其六,成语中的“高”字含有等级在上的意思。例如:

高文大册——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语见宋·汪藻《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其七,成语中的“高”字含有高度、高超的意思。例如: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其八,成语中的“高”字含有骄傲、高傲的意思。例如:

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源自《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源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书技法百日通》,绝佳的篆书练字教材,全是书法练字干货
把人性扒光了看看:社交中很扎心,毒打之后才懂得18个社交陷阱
终于有人把电脑主机接口含义,整理出来了,一目了然,需要的收藏
图文:必效方、好经验方、同仁验方
摄影:南京夫子庙and秦淮河畔(2)
女性老不老,看看下半身,若有这3个迹象,或许离衰老不远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