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英章 | 咏物诗(邕州葵花讲堂推荐)

岭南文化交流之窗

咏物诗

作者:黄英章

咏物诗就是以大自然中某一景物、某一生物或某一器物为描写吟咏对象,来抒发作者个人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诗。

咏物诗大都是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来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在诗中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是以咏物形式出现的抒情诗、咏物诗。

从历史发展溯源看,咏物诗源于三千多年前《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从最早的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体、古体诗及古乐府歌行逐渐演变成律诗绝句。咏物诗在唐代已趋成熟,宋代更为繁盛,元明清民国又有传承和发展。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诗歌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无论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喜欢写咏物诗的人很多,直到现在,热衷写咏物诗的人数不胜数。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大约没有一位没有写过咏物诗的,优秀的咏物诗也一直为后人传诵。有人统计,在近五万首《全唐诗》中,咏物诗超过六千首,约占全唐诗的百分之十五。

咏物诗的题材广泛,举凡山川草木、风云雪月、星光火电、花鸟虫鱼、声色犬马、兵农工商、帝王将相、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或者高人隐士、英雄美女、诸子百家、珍禽异兽、权贵平民、明星大腕等皆可作为咏物诗的题材。总之,自然界中一切景物,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可以作为咏物诗的题材。

一、三位唐诗人的咏蝉诗

唐代咏物诗题材扩大、广泛,不仅是所咏物类增多,而且对于物性、物貌的认识更为深刻,更富理性色彩。唐代的众多诗人,大都有咏物之作。诗圣杜甫写的咏物诗,在百首以上。

先看三位唐诗人的咏蝉诗: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俗名“知了”,在夏秋间出现,善鸣。古人认为它栖息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常用来形容清高纯洁的品格。上述三诗都以蝉为吟咏对象,都寄托了个人的感情。虞世南表达的是“高洁”,李商隐表达的是“孤清”,骆宾王表达的是“怨情”。但都不是直说,而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这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显得不生硬、不直白,让人有想象的余地,更为含蓄。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三位唐诗人咏蝉,表达的感情各不相同: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表达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三位诗人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不同的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二、黄巢两首咏菊诗

菊花原产我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菊花耐寒傲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历来为诗人看重,写下大量颂扬菊花的诗章。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晋人陶渊明爱菊,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以抒发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唐代黄巢咏菊,赋予菊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品格。请看: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的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寒、战天斗地的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冒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铁骨不少分寸。表现出一般坚如磐石的不屈精神。实际上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他年我若为青帝”则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摆布,发誓要当家做主的豪情。

再看黄巢另一首咏菊花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诗押入声韵,在唐人七绝中较为少见。古人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九月八”为押韵而改“九”为“八”。菊花花瓣重叠,有如黄金的甲胄,十分形象。作者咏菊喻志,谓待到重阳时节(革命成功之日),菊花盛开。“百花杀”即百卉凋谢,喻推翻封建统治政权。起义军占领唐朝都城长安,满城黄菊盛开,有如布满黄金甲胄。此诗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现状、翻身作主人的要求。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豪迈倔强性格的表现。也体现了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全诗出语豪壮:慷慨激昂,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以菊喻志,借物抒怀。表现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三、咏梅诗

梅花原产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有梅花品种二百多个。梅花素为我国人民喜爱,她迎飞雪,吐翠喷红;抗严寒,傲冰凌霜。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人们或赏其香,香中别有清韵;或爱其艳,但艳而不妖;或赏其枝,姿态苍雅而青秀;或赞其节,节坚而高洁;或颂其风采,越老越苍劲古朴。古人作咏梅诗甚多,宋元明清诗人作咏梅诗超过百首的不少。元诗人郭豫亨曾撰《梅花字字香》一书。收有他集句咏梅七律诗九十八首,工巧天然。所集以宋人句为多,间有唐人句。

咏梅诗以宋人林逋七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最为脍炙人口,历代传诵不衰,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作者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提升了梅花的品格,丰实了作者的境界,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南宋词人姜白石还以《暗香》《疏影》为题作了两首咏梅词,后来还成为专有的调名。

毛泽东主席曾记得两句咏梅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但想不起全诗和作者,即让秘书田家英去查。查出是明代高启的《咏梅九首》七律诗的第一首,这是颔联。毛泽东即用毛笔书写高启全诗,并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诗句描写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的梅花如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两句诗以山、雪、月、林为背景烘托,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充满想象空间,突出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飘逸绝伦,清雅超拔,堪与林逋匹敌。

再看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的原词有一种凄凉抑郁的调子,以受到风雨摧残和遭群花妒忌的梅花自喻,宣称即使被粉碎成尘也不会改变它芳香的品质,有种孤芳自赏的心情。毛泽东咏梅词则描写梅花在和严寒冰雪斗争中显得更加俏丽,而且在迎来春天之后,她在百花丛中欢笑,抒写了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全词于庄严中寓轻松,于严谨中有跳荡,于明快中富含蓄,于流畅中见丰厚。显示出自信、自豪、自强的革命家性格和情味浓郁的诗的意境。

四、郑鹧鸪与谢蝴蝶

唐诗人郑谷,写过一首七律《鹧鸪》,用暗咏法写鹧鸪在凄冷中的悲哀处境,借以抒发游子漂泊异乡的慨叹。全诗没有一字涉及“鹧鸪”二字,而鹧鸪的形、性、声、情、象一一呈现,蕴含幽深的情感,风格清新通俗,是借物抒情的典范。后人称郑谷为“郑鹧鸪”。

宋诗人谢逸,曾写三百首咏蝴蝶诗,人们称为“谢蝴蝶”。我们来看他较为出名的一首:

谢逸

咏蝴蝶

桃红李白一番新,对舞花前亦可人。

才过东来西又去,一时游遍满园春。

好像并不是很了不得,大约因为他写了三百首,前无古人,才获此誉称。

北宋词人贺铸,字方回。他写的《青玉案》末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博喻的修辞手法,将这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闲愁”,把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作者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比拟新奇,且兴中有比,意味更长。人称“贺梅子”。无怪同时诗人黄庭坚写诗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北宋词人秦观作的《满庭芳》首二句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抹”、“粘”二字,极见炼字功夫,所以苏东坡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后来人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学士”。

宋祁也是北宋词人,曾官工部尚书。他写的《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王国维云:“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时人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北宋词人张先,曾任都官郎中。他作的《天仙子》词中有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月亮破云而出,花在月亮下摆弄她的倩影。以拟人化手法写花,“弄”字摹态传神,历来备受赞赏,人称“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五、诗钟与咏物诗

诗钟是一种有特殊要求的七言对联。主要有嵌字与分咏两体。分咏诗钟似七律诗中间的两个对仗联句,也要求对仗工整,平仄调谐。

钟题相当于咏物诗的题目。一般是两个绝不关联的事物,上下句只求字面对仗工整,不要求意义关联,有如“无情对”。两句各咏一物,因只有七个字,更须要概括,凝炼。一般用典较多,也有纯用白描的。要注意的是,只能隐括暗示,不能明点钟题(所咏之物)的字。例如:

几辈座中遭白眼  (阮籍)

有人江上泣青衫  (琵琶)

三起三眠三月暮  (杨柳)

一年一度一销魂  (七夕)

人情送炭方能暖  (雪)

女足如文不喜平  (高跟鞋)

曾经沧海难为继  (水)

自是真金不怕烧  (火)

有人把分咏两个字的诗钟称为“笼纱格”。

六、诗谜与咏物诗

我国谜语的历史悠久,最初是通过民谣的形式来传播,从口头文字到文字记载,也是通过诗的形式来发表的。诗谜赋体居多,寄托较少,这是和咏物诗不同的地方。诗谜在诗句中不能出现谜底(诗题)里的任何字,否则即是“露春”,这是谜语的大忌。这和分咏诗钟的要求是一样的。

请看几则民间诗谜:

长脚小儿郎,吹箫入洞房。

爱饮红花酒,一拍命就亡。

(谜底:蚊子)

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

摆起八阵图,专捉飞来将。

(谜底:蜘蛛)

头上红冠生自来,锦衣不用剪刀裁。

此身果是英雄汉,一唱千门万户开。

(谜底:公鸡)

《红楼梦》第22回描写了贾府的一个家庭谜会,上至贾母、贾政,下至元迎探惜、钗黛宝玉、祖孙三代都制了诗谜,而且谜底和各自的命运、出身、遭遇均有关联。如元春制的诗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

谜底为“爆竹”,同时也是元春命运的写照。

又如《红楼梦》第51回,薛宝琴写十首怀古绝句,每首诗既怀古,又咏物,并且暗示某人的命运,三者有机结合,分不清是诗是谜。艺术造诣非常高。由于书中未写出所隐之物,两百多年以来,直至现在还有不少谜家猜射谜底,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答案。

七、如何写好咏物诗

多读前贤名作,勤于写作,自是写好咏物诗的不二法门。在写作上,除要掌握格律诗的基本要领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咏物诗特有的艺术要素、艺术原则以及艺术方法。

1.目的明确

对所咏之物须熟悉、喜爱,甚至情有独钟。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郑板桥爱竹,皆出于挚爱。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所咏之物的神韵。

2.特点鲜明

须掌握所咏物的外形与内在特征。清人钱泳云:“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

3.精确刻画

要精确写出所咏物的特性、特征、神态。这是基础,摹状描态必不可少。如无,则咏桃或杏皆可,咏梅或菊亦可,这就不算诗了。当然,也不可描摹过真、过微、过细,这样反失意味,无想象空间,与照片何异?须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不即就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不离即是切合所咏物的特点(曲尽其妙);不粘就是刻画上形容仿佛,内容上不紧粘住物件不放;不脱即是刻画上非此物不是,内容上不脱开所咏之物,信马由缰而行远,如林逋咏梅诗。

4.比兴寄托

托物伸意、言情、说理,要有寄托。这是咏物诗的重要表现手段和灵魂。所谓“寄托为上,传神次之。”咏物诗要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陶潜咏菊,表达他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他自己不媚于俗,坚守理想操守的气节。

5.形神兼备

这是写咏物诗的重要法则。咏物诗讲究兴会神到。有形无神,死物一个;形神兼备,方称上品。形神完美统一结合,物我浑融一体,寻求的不仅是描绘逼真,而是心灵感应,艺术共鸣。

6.物情交融

纯客观描状较为罕见,咏物诗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物与情交融一处,物和我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情物交融的艺术境界。咏物诗须有物,还要有人的思想感情内容作基垫,否则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诗才厚重,才有境界。

7.适度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称为用典。用典多见于诗歌,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能使立论有根据,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意如己出,不露斧凿痕。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8.避用题面字

不少诗人尚未注意及此,其实这和诗钟和灯谜的要求一样,咏物诗正文应尽量避免用所咏物名(诗的题目)上的字。否则便是“露春”了,不可不多加注意。

南宁市诗词学会讲座稿

2019年11月2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物诗的表现艺术
七律第十八讲~咏物诗的写作(一)
古代咏物诗赏析
第三章 诗的构思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