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接二连三——说“三”

朱英贵

“接二连三”意谓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二”是紧承于“三”之后的整数。“三”也常用作表示很多的概数,例如火冒三丈、狡兔三窟、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三令五申等等。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八卦的每一卦都是由三根或连或断的横线组成,分别表示阳爻与阴爻。《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既是万物的由来,又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因此“三”的最初含义就是包含天地万物的一切。本文就来谈谈这个“三”字。

一、“三”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汉字形体历经甲骨文、金文、战国大篆、说文小篆直至楷书的演变,“三”字的字形始终未变,都用简单的三条横画,标示一个概括的意思,它并不是专指某一特定之物,而是为抽象的数目造字,由于它是由三个“一”组合而成的,其构字理据当属于同文会意(参见下图)。

 “三”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众多学者都认为这是指事造字法,愚以为,其实“三”字的三条横线是均等排列的,都各自代表“一”这个数目的含义,三者之间并没有主次之分,因此也就不能够说哪一条线是用作指事符号的,因此拙论认为“三”不是一个指事字,而是一个同体会意字。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是画的三横,这是古人的记数符号。唯有说文古文的字形是另外一种写法,估计是为使记数明确不致增添窜改的原因,学界将其视为“从弋三声”的形声字也未尝不可。

《说文解字》卷一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三”,表现的是对天地人三者的认识。它的字形依从三个数字“一”构成。大凡跟“三”相关意思的字都可以用“三”作为表意偏旁。“弎”,这是古文写法的“三”,含有“弋”这个构件。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说文》“天地人之道也”的解说作了如下补充解释:

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

段注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之所以说第一条横线代表道,那是因为道生于一,道即是天;说第二条横线代表地,那是因为“二”为地数之始;说第三条横线代表人,那是因为人是处于王治理之下;可见“三”字之所以用三条横线,就是表示天地人的意思。《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对“三”字的解释。“三”之所以要比“二”多一横,也就是为了跟“二”字相区别。

对于“三”字的构字理据,许慎与段玉裁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想所作的解说,其实所谓“天地人之道也”并非它的造字本义,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引申义。“三”字的本义当为数字,表示二加一所得的数。

二、“三”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三”字的造字本义就是一个数词,表示二加一所得的数。例如:“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再如:“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又如:“三献书,不报,长揖而去。”(唐·韩愈《送张道士序》)

“三”字由此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多次,再三例如:“三折肱知为良医。”(《左传·定公十三年》)再如:“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又如:“禹稷当平时,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孟子·离娄下》)又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一些意思:

一是表示三倍例如:“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周礼·考工记·庐人》)三其身,谓三倍其身长。

二是表示例如:“三岁不还。”(汉·扬雄《太玄·进》)范望注:“三,终也……山川高险,终岁不还,以谕难也。”再如:“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李贤注:“三者,数之小终,言深也。”

三是指九宫历中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例如:“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火为木复,故其眚在东。三,东方也。”

其二,三星。谓心星也,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参星。例如:“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诗·召南·小星》)毛传:“三,心。”再如:“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毛传:“三星,参也。”郑玄笺:“三星,谓心星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一些意思:

一是指天、地、人例如:“纪之以三,平之以六。”(《国语·周语下》)韦昭注:“三,天、地、人也。”

二是指君、父、师例如:“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国语·晋语一》)韦昭注:“三,君、父、师也。”

三是指三皇例如:“兴败有数,承三继五。”(汉·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再如:“汉崇儒雅,几致刑厝,而犹道谢三、五者,以其致教之术未笃也。”(《南齐书·礼志上》)

四是指三王,即东方震位。例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颜师古注:“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其三,古人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例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根据上面对“三”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三”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三”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三”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大多数成语中的“三”都是用以表数目。例如:

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语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源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鼎足而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源自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源自《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日出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语见《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语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源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源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源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借指远古时代。语见《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三魂七魄——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语见《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语见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三年化碧——指忠心不泯。源自《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语见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语见《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三人为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语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语见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语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语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语见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三星在户——表示新婚之喜。语见《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三阳开泰——《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源自《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源自《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日三秋——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源自《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语见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语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源自《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其二,少数成语中的“三”是表序数第三的。例如:

半夜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语见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源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其三,有些成语中的“三”是用以表概数的。例如:

狡兔三窟——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源自《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源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户亡秦——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语见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语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源自《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语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源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相关链接:

细说汉字(516):知一万毕——说“一”

细说汉字(517):闻一知二——说“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金山和新金山,两个金山都是淘金热发展起来的
〖食补图文〗人体健康地图📈📉食物营养排列
1、读书决窍拿到一本书,先浏览一遍,找到框架,拟提纲,分章节,快
洒脱飘逸观运笔
冷知识(478)10个你不知道的奇葩冷知识,第9个一定不要去尝试!
50个微信小程序,后悔没有早点收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