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兴泰:鸿硕诗话(五)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张兴泰

01

诗行建设,就是诗行本身和诗行间的建设。这是创建新诗体的根本和基础。

02

诗行本身的建设,就其形式而言,包括音步(音尺)、音步数量、平仄调剂、诗行中的结构等。核心是音节奏。
音节奏包括音步和顿。

03

诗行间的建设,指的是韵脚的安排、节的匀称、诗行间长短比例等。核心是韵节奏。
韵节奏包括韵步知顿。
一首诗用什么韵,以及诗行间韵脚的安排形成“韵节奏”,它和诗行本身形成的“音节奏”构成格律。
“韵节奏”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相当重要。“音节奏”、韵节奏共同决定体式,“韵节奏”还决定调子。

04

“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汉族人民的诗歌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至于《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王力《古代汉语》)唐中叶,民间便流行着一种小调,是用长短句来表现的。“敦煌曲子词”的发现,提供了这样的证明。

05

王国维先生云:“韵之娱耳,其相去不能越十言或十五言,若越十五言以上,则有韵与无韵同。即令二句在十言以内,若以歌二十言之时歌此十言则有韵亦与无韵同。然则风雅所以有韵者,其声促也。颂之所以多无韵者,其声缓,而失韵之用,故不用韵......”(《说周颂》)
如此说来,可能有人要问:既然《诗经》中的“颂”诗可以不用韵,我为什么非得用韵?此话差矣。毛诗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由于祭告时语气相当缓慢,用韵等于没用,不会有音乐效果,故不用也!这必竟是诗中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证明诗可以无韵。
个别人返祖有尾巴,能得出人有尾巴的结论吗?
现代语速比古时快,我意,韵距一般不超过二十言才好。

06

先驱的新诗人那里传来了新诗格律化的先声
梁实秋先生在《新诗的格律及其他》一文中说:“新诗运动的最早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大家努力的是摆脱旧诗的藩篱,不是任何建立新诗的根基。,其实,何止是最初几年。”——这些话至今也有警策意义,颇值得我们深思。
191865日胡适在美国的诤友朱经农写信给他说:“要想白话诗发达,规律是不可能不有的……如果诗无规律不如把诗废了,专做白话文的为是。”
同年,另一位诤友任鸿隽68日也写信给他说:“大凡有生之物,凡有活动,不能不一往不返,必有一个循环张弛的作用。文中之有诗,诗之有声有韵,音乐中之有调(HARMONY),也不过是新现象的结果罢了。”又说:“我以为此种律例,现在看来,自然是可厌,但是,塑造新体的人,却不能不讲究,就是以后作诗的人也不可不遵循一点。”(《新文学问题的讨论》)
自《新青年》提倡新文学以来,新体诗招人反对最多——不仅保守派纷起反对,就是那些先驱的新诗人也多感到不妥。
俞平伯说:“但诗歌一种,确是抒发美感的文学,虽主写实,亦必力求其遣词命篇之完密优美。”(《白话诗的三大条件》)
当时,在诗坛上与俞平伯齐名的康白情给诗下了一个定义:“在文学上,把情绪的想象的意境,音乐的刻划写出来,这种作品,就叫做诗。”(《新诗的我见》)显然,所说的“音乐”即是声律。
周无在《诗的将来》一文中说:“诗有节韵——与旧诗的音乐不同……”主张诗要有多元的音乐美,即音节多变化,以别于旧诗狭窄严格的规律。
鲁迅先生说:“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唱得出来。”(《致窦隐夫信》)”
……

07

在新文学运动中,新诗起步最早,可是,成就最差,1923年《诗》月刊停刊后,新诗运动沉寂了三年。究其原因,失之于“作诗如作文”,不要格律的主张。直到19264月《北京晨报·诗镌》的创刊,才使新诗恢复了生机,由中衰到复兴。
就诗论诗,这不能不归功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月派诗人追求新诗格律的努力。

08

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诗的老祖宗胡适,之初力主“全盘西化”,“作诗如作文”“诗须废律”(《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统统推翻,这便是诗体的释放。”(《中国新文学大系》),在后来《谈新诗》一文中也对自己原有的诗歌理论进行了修正,也已承认“诗有音节”,“可有音韵”。又说“现在攻击新诗的人多说新诗没有音节。不幸有些作新诗的人以为新诗可以不注意音节。这都是错的。”
艾青主张诗的散文化最力,就散文化的“诗”来说,他写的最多最好,他使散文化的“诗”或诗的散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到了五十年代,也回归格律,写起了行节均齐`韵调铿锵的格律诗(见195710月出版的诗集《海岬上》)。
还有力主“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份,”的戴望舒(《诗论零札》),1936年他和孙大雨`卞之琳等合编《新诗》月刊时,又开始写有韵诗了。
……
新诗格律化这是中国诗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新诗建立的关键。

09

关于诗歌内韵问题
郭老说:“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Lntrinsie Rhythm)。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徵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甚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Extraneous Rhythm )。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郭沫若《诗论三札》)
郭老的内韵说与胡适”诗须废律“同出一辙,是”诗须废律”的翻版,诚如他所提倡的“裸体美人”。在这个问题上艾青说得更直接,他说:“与其戴瓜皮帽,穿长袍背心,我宁可裸体!”(《我对于目前文艺上几个问题的意见》)。
郭老说的“内韵”,不是形式,是情感方面的问题,是内容。是无形的。
“情绪的自然消涨”不会形成内在的韵律。不要说散文,就是我们平时说话,也有“情绪的自然消涨”,如:放学了,一群学生拥到校门,说着、笑着,三三两两向各自的方向走去。——应当说有内韵,但这种情感就像风吹树叶一样没有律动,没有规律,不会形成韵律。没有韵律,不会形成鲜明的节奏、旋律,能说是诗吗?
我觉得内韵和外韵“合二而一”。外韵是内韵的表现,外韵不是主观加上去的,是根据创作实践对内韵有规律的揭示。
诚然,“律随情移”(黄淮),情感决定律,而不是律决定情感。只有韵律、节奏、旋律这些形式形成的诗体与诗魂(情、意、境、律)融为一体,才能成为诗。从这一点看,应当是情感支配韵律,以及由韵律形成的节奏、旋律。

10

著名评论家吕进先生说:“其实,内节奏作为一种音乐精神,蕴涵于一切高品位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作品给人像诗一样的感觉。)而外节奏才是诗的专属,诗的定位手段。诗史上(包括新诗史)几次废韵的尝试不成功便是证明。”
又说:“现代格律诗成熟的标志是成形,成形的关键是诗语的音乐性,有此创造出有规律的韵式和段式。”又说:“任何一种诗歌,其音乐性总是来自该民族语言的语音体系。”(《关于格律重建》)
所以,我们在积极构建各种新诗体的同时,对汉语言的语音体系,尤其是对现代汉语特点要特别认真地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

张兴泰,字霜子,号鸿硕,吉林省大安市人,高级政工师。先后出版诗集《霜子吟》《张兴泰诗歌精粹》《诗镜文心》(鸿硕诗文集)、该书续集、《鸿硕诗话》《情韵悠悠》(十情集)等。获得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个别作品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现任《中国韵律诗歌旗帜卷》执行主编,中国韵律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雅园学会理事,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张兴泰:鸿硕诗话(四)

张兴泰:鸿硕诗话(三)

张兴泰:鸿硕诗话(二)

张兴泰:鸿硕诗话

张兴泰:诗话

张兴泰:春分(外一首)

张兴泰:诗词(十六首·诗《中华通韵》/词《词林正韵》)

张兴泰:祈盼(外三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
诗人赵青山:什么是现代格律诗
李章斌:帕斯《弓与琴》中的韵律学问题
诗歌的音乐性
花开心动可成诗
新诗的形式美重不重要?刘涛:是不可逆转的文学潮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