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下古诗词选稿与质量判定

                                                                                禾刀

当下,热衷古诗词创作的作者不少,诸多刊皆开设古诗词栏目刊登古诗词作品。但古诗词作品如何选稿,不仅是一个作品怎么样,而是给古诗词以怎样的质量判定,也即认可和推行什么样的诗词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关于古诗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这一文学样式在当下社会能得以传承与发展,尤其可贵。当下作者的古诗词创作水平层次不一,良莠不齐,精品难觅,大家难寻。在网络尤其新媒体环境下,古诗词的发展更是复杂,以微信平台为媒介的文学选稿更是让人担忧,甚至没有文学理论知识、不懂编辑工作规律的人,个人性地玩文学,但微信平台起的名不得了,动不动就是全球某某文学、什么实力作家(诗人),其实就是个人在玩微信媒介平台。这样选出的低端作品在社会横行,可能就会误导人的认识。

不管文学媒介形式怎么发展,随社会发展,文学自发选择什么样的载体,要想推动古诗词文化发展,基础规律的东西不可违背。这方面还真的需要向传统纸媒诗歌刊物学习,因为选稿是一件复杂、严谨的事。

古诗词作品选稿复杂的地方就是古诗词自身特征所带来的难度。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社会语境下的文学产物,得益于古代汉语的语言环境,即古诗词作品与古代汉语环境是一体的。今天我们写古诗词作品是缺失古代汉语环境的,那么,当下古诗词创作是在现代汉语环境下创作的,问题根本在于能不能做这个语言环境的区别。例如,古代语言是多单字表意,语言简单,现代汉语是词为单位来表意的,若是没有这个认识,你用词为单位来写古代诗词,那可能就有问题了。再比如,古代语言进入古代文学中,它组合的逻辑和当下也是不一样的,它讲究诗性思维,但你以日常生活思维来写作,那么问题可能就是你写不出诗味来。

作为编辑,最起码的要对汉语言文学有深度的掌握,对纵向的文学历史有透彻的研究,这样选稿时,无意识中会形成参考因子。而不是想当然。

看到一个古诗词作品,编辑关注是从艺术直觉开始的,也即语言层面,是不是具有古诗词语言的古代语言特征,还是完全就是现代语言形式,仅仅借用了古诗词外形,这就是艺术直觉。另外,最突出的是古诗词用韵、平仄是否合律,很多编辑也就止于此,认为用韵没问题、平仄合律就是好诗,那是不对的,这仅是最基本的判断。韵律没问题就是好诗吗?一个编辑对作品质量的衡量,绝不止于此,不然你选不出好作品。

从古代文学历代选诗本,对古诗词质量判断有很多参照。因为诗歌流派巨多,理论各异,作品是百花齐放,但基本判断是大体一致的。

意境是古诗词质量判断的一个标准。一首诗的意义表达和场境的描述有没有?一首诗读完,读者的思维马上就停下来了,一览无余,就是字面意义,那这样的诗一般会有问题,也就是缺少意境。没有意境的诗歌难于称其为诗歌。唐代,司空图提出的诗味说,也是对诗歌意境的另一种表述,有没有味道是判断诗歌的一个参考维度。

这个意可高可低,高是深入生活,高于日常生活的“高”。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体悟被掩盖的道理(哲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被封为经典,不就是哲理使然吗?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被人麻木冷视的道理,诗者用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诗句是有价值的,也是有质量的诗句。

可低是什么意思,可低是那些没有明显哲理所在,多是闲情逸致之作,诸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白云生出有人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闲看儿童捉柳花,闲敲棋子落灯花,东风又入

小人家。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些诗句玩的是艺术,无非写出一种让人神往的意境,给人艺术想象,美感颇丰。对这些诗作质量的评判也是意境,看有没有写出令人神往的意境。

编辑还可以进一步琢磨作品,字词使用是否雅,是否涵蕴丰富,是否具有陌生化和艺术力。古诗词以单字为语言单位,在字的使用上下足了功夫。在古诗词里面往往有诗眼,即诗作里面最闪亮的部分。一首诗达不到每句每一字都出彩,但要有闪光的地方来拯救这首诗作才行,不然称不上好诗作。

还有一类诗作,是风格使然,需要编辑认真辨别,类似于宋代诗词,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诗,那么这一类诗作质量的评判完全聚焦于主题的表达。诸如李绅悯农二首,苏轼的《题西林壁》,龚自珍《已亥杂诗》等。就看这类诗作的主题表达是不是有价值。

苏东坡提出词的评判高低是全篇是否通彻,我觉得也很有价值。诗作承转启合,是不是浑然一体,是不是通彻的一块玉石。这是相对较高的评判。

要之,古诗词诗作质量判断无外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判断,形式的判断是最基础的,形式没有问题并不代表是首好诗。内容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认真鉴别。一般来讲,像韵律、平仄形式的上可以修改,而一首诗的内容却是既定,决定着一首诗歌的质量高低。具体讲,诗歌或艺术极端突出,或思想哲理极端突出,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端突出。若三个方面都不关联,那就和好诗关系不大。

看到一个诗歌平台,提出的诗歌评判几个标准,作为编辑,个人还是认同的。稿件质量判断标准:要有诗味、有内涵、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简练、有佳句、有技巧。若是一首诗没有这些因素,难于判断为好诗。

本刊提出稿件质量评判参考因素(7因子):小,简,细,深,朴,真、灵。

选材要小。不要大,动不动上下五千年,国家、宇宙的,这种宏大题材容易概念化、

虚假、表面化,因为文学还是要聚焦小的东西,并且开口度要小,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贴近生活。小更见文学艺术力。

三简:简洁的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单的诗,表意不复杂,浅语深意,简朴的诗,诗风简单朴素。语言简单,力量出来,靠字来传达力量。而不讲究语言,不会打磨诗歌语言,是大部分来稿通病。诗歌为什么要简约语言,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通过剪掉部分语言可以结构出来。不简约语言,像记流水账一样周全,反而会失掉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同时,诗歌文本留白,读者消费介入与否,都需要留白。甚至在一次省改稿会上,对一个诗友作品做出隔行删除,这种简单的不得已的改稿,反而改出这首好诗。要之,这些技巧,诗者要有,不然很难写出像样的诗作。

三细:选材细小;表达细化(要有细节);语言细腻。文学艺术讲究形象性,抽象的概念化的语言不是文学。

三深:深入、深刻、深味,即深入生活,表达深刻,文本深味。

三朴:取材朴拙、文风纯朴、表达质朴。反对浮夸、虚假。

三真:真实,艺术真实是诗歌的生命,要有真的成分。否则,虚妄,没有深层的生命体悟,虚假,闭门造诗,违背三贴近创作原则和文艺群众路线的。文学来源于生活,要坚持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最大忌讳是不能“造诗”。真情,诗言情,这个情要深要真挚,而不能虚妄。真言,要有金句名言,富有哲理的句子。

三灵:语言灵秀,意境空灵,表达灵透。

总之,古诗词是一种具有难度的文学样式。好诗词是炼字、炼意、炼情的一种质变,是细节、想象力、意义承载的综合体。编辑要具备从事编辑工作的基本文学理论修养,才会树立基本选稿标准,为社会大众选出好的诗歌作品,推动诗歌发展。

    作者简介:禾刀,男,山东诗歌主编,山东诗歌艺术研究协会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古诗鉴赏题的7大规律,学霸必备!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精选11篇)
美国人将李白诗作译成英文,留学生读过原文后:英文版也配叫诗?
脱了裤衩去捂脸——中国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