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中造句

陇南诗词

陇南诗词“天韵阁“中华名家大讲堂

(第二讲)

《诗中造句》

主讲老师:舍得之间

今天继续为大家说诗,诗言以句,集句为诗。今天就说说“诗句”。这是一个大课题,可能需要几个阶段来说,探究诗学之美。就从诗句开始吧。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范围里,或言之诗歌技法范围中,句法乃最重要环节之一。一篇作品里,语句之作用者甚。其上可与谋篇相配合,下可及炼字之精要。且句句之间的关联,或相对而对仗鼎立,或勾连而前后呼应。句外千丝万缕,句内风云变幻。骨血相连,脉络纵横,造句之法度,不可轻视之。古往今来,诗歌句法之演变,结构之类别,论述之精要,不胜枚举。而今我等论句法,兼而顾之,拆而分之,揉碎而细研之,透视而体悟之,可得出些许醒悟。句随意走,意取灵秀。内视句中有世界,自成体系而独立之。虚实有度方成气候,下字成词须具匠心。外视句外乾坤界,遥相呼应在其中。

古诗话云【凡作诗,使人读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读第二句知有第三句,次第终篇,方为至妙】(摘自《钟伯敬先生朱评词府灵蛇亨集》)。道的是“诗意贵开合”。这就是说句子的外延性、接续性、勾连而成篇。也就是,言一句而谋下一句,且同时,须回顾前一句。此等作诗之思维,应该养成习惯。

造句之法,蒙于谋篇之法。谋篇之法,缘于立意命题。我们说,不论下字还是造句,其守则就是要“瞻前顾后”,不可“盲人摸象”。写一山一石,须顾及此山石能否用于篇意。言一花一木,当化身为花木以花木视角代己言。晴天为何象,风雨何寓意,春天象征之心绪,秋雨如何入我心。取景者即为借景之言,咏物之,定为言情语。化景物为代言人,那么,不论言何景色,其实延续的都是情志之一脉。脉络不断,诗语自是流畅。诗语之流畅,语句之间的勾连呼应自然形成。如此,我们造句之“外延法”就出来了。

也即,不论言何景物之语,都须依情而造。时刻不忘记写诗初衷,维系好我们诗之脉络。一般而言,所谓诗的脉络,即是言诗立意时的情绪氛围。这个情绪氛围,是脉络,也是诗意基础。这里重点是,如何取景?究竟何方景物有资格入选,为我代言?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义山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开篇即是“锦瑟无端五十弦”,瑟,弦乐之器也。锦瑟,装饰华美之瑟。眼前之物,眼前之景。这里其实本意写的就是“锦瑟五十弦”。平铺直叙地道一景物,很简单吧?但如果只是写出“锦瑟五十弦”就干巴巴的很无聊了。这起句的重点是在“无端”二字上。此二字道出,情绪之感就开始了漫延。无奈、叹息、迷茫、回味,甚至有一些悲凉,等等说不清道不明的杂感就扑面而来。“无端”二字,就是无端带来了一种情绪态势,这是一种什么情绪呢?像雾像雨又像风。作者又为何而叹息呢?接下来便是“一弦一柱思华年”。从“锦瑟”到“一弦一柱”是一种具象化,仿佛把镜头拉近了,细细端详这瑟,纤毫毕现,弦柱分明。而“思华年”接续的就是起句之“无端”。通过此例,我们能感觉到其句子的外向意味散发,是如何延续的吧?句子可以简单写,诸如“锦瑟五十弦”谁都能写。但是这“无端”二字才是本句的精髓所在。这说明,写景物不是复制景物,而是要融进自己的情绪,使句子带有情味。

我们详细看后面的全篇,就会明白。这“无端”所带来的情味,漫延全篇的每一句里。这样的情味,就是这首诗的“诗脉”。

我们说造句,“其上可与谋篇相配合”,就是,句法之精要,首先要配合章法之构建。章法着,起承转合也。

起承转合是诗之结构的布局,也是对诗句位置的安排。不同的位置,就要有不同的诗句表现。一个是刚才说是整体情味之维系。二就是不同位置的诗句,完成不同的功能。起联该如何写,承联又该如何接,转联的升华又需要怎么处理,合联,收束中的艺术。明白每一句,在章法结构里不同位置的需要,就要表现不同的作用。我们的句子,可能就会随口吟成,挥笔成金。每一联(或绝句中的每一句)在完成谋篇任务的同时,再经营自己的小环境。

我敢说,即使我们的诗句看起来不那么华丽,甚至有些小瑕疵,但是章法稳了,诗写的也绝不会难看。所以,章法是造句的前提。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造句的二个前提是,1 融进情味,2 配合章法。想写出情味未必需要情语,如这《锦瑟》起句,“无端”二字无疑就是一声叹息。不露痕迹地在“锦瑟”和“五十弦”中的虚语,就可让人无限遐思,引人入境。至于如何配合章法,我们又大有文章可做。

上面提的二条,是诗句之外部环境处理纲要。也是造句的必备前提条件。而真正的诗句打磨功夫,更是我们要具体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最难的就是提笔忘大字,“万诗开头难”!事实上,这个开篇起句,一些老诗人也犯难。老练诗人其老练之处不是开篇,而是开篇之后的“顺流而下”很牛。每欲言诗之始,可能都会沉吟良久,而后再一日千里的诗情澎湃。正如我们的书法家一样。纸铺好,墨沾饱,却面对空白宣纸久久不能落笔。他们在干嘛?他们就是在作难。这个难处,首先需要构图布局,而后考虑笔法走势,都是落笔之前需要考虑的。我们写诗也是一样的。万千思绪无从起,一味回旋下字难。其实,这是一种慎重,这是一种尊重,先谋而后动,应该。不知所诗为何物,又何必言以诗之。

起句难,起句慎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起句本身的性质,其实就是为全诗而“定调”。这点一定要清楚认识,并且足够重视。不论是言愁、言恨、言欢喜、言悲凉。喜怒哀乐之情味,都取决于诗篇之“起”(句或联)。起句定调,承之发挥,转句升华,尾句收束。也就是所谓诗脉之源头,在于这个起。起句好不好写,看我们举例的《锦瑟》就知道了。“锦瑟无端五十弦”。其实就是触景所及,随手擒来。

我一再以它举例,也是想说明起句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随意起”。给所有起句犯难的朋友一个建议,这个“随意起”很重要,也很实用。所谓随意起,就是触手可及者,皆可入句。所见之景,尽能起之。哪怕是脑中忽闪而过的记忆片段,亦可用之。起无分类,俯拾皆可。

李商隐写《锦瑟》,可能就是因为看到锦瑟而起诗。或许,他眼前根本就没有瑟的影子,只是他想到了,就以其为起句,权当他守着锦瑟而写锦瑟。一个念头,也可起诗。如果这样看,最难的也就成了最容易的。随意归随意,前提莫相忘。写诗的前提是立意,立意之意须有情味。带着这样的情味去看景,去选景,这景也自然就沾染了“情”之味道。锦瑟本无情,弦柱也无意。从无情到有情,需要的就是一个“艺术处理”。

随后,我们会详细叙述处理之法。诗道学无限,痴迷可成仙。今天就说这些吧。感谢各位。


作者简介:孙连宏,笔名舍得之间,客居洛阳。多年致力于诗学文化的普及教育。著有《诗学要义》、《唐韵大观》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诗绝句的章法句法
《章法概说》
绝句章法
古典诗八五律第十讲
词学基础讲座手记(下)
[新锐视点] 韦树定:诗词创作应该注意“三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