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的构思途径


常江

      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

  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点题法

  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

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

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扇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

至大至刚,三天两地

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数字起首

  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

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列嵌入

  湖北楹联学会成立时,我代中国楹联学会撰写了贺联:

一楼云鹤,双流帆影

三楚精神,四海联情

  顺序嵌入“一二(双)三四”。又如1984年底,我与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上联的“一二三四五”,是等差数列,下联的“个(孤)十百千万”是等比数列。

  以上可称之为“顺嵌”。还有“混嵌”,即打乱数列顺序。1988年我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之约,所做的一副春联: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回首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舸,乘万丈春潮,同心十亿人双舞龙凤,一览江天

  联中将一至十以及百千万亿诸数词不按顺序分别放到适当位置上。

数不对数

  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的“四”,无论把它看作上下对,还是自对,都没有数字与其构成对仗。再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

  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

已过半程临古渡

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

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颍(颍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结语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终校版  转贴请注明

常江,本名成其昌,满族,1943年生,吉林市人,吉林历史文化名人成多禄曾孙,抗俄殉国的清寿山将军曾外孙。1966年原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有“帐篷诗人”的誉称。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名誉会长,多次主持全国征联评选和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有关对联的节目主讲人,是楹联学术的代表人物,被评为全国“联坛十杰”,现为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在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任上退休,现为该馆文化顾问,中国地质大学语言学教授,《中华辞赋》、《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对联文化研究》、《诗词之友》、《华夏诗联书画》、《天津楹联》等刊艺术顾问。出版各类著述50多种,《中国对联谭概》、《对联知识手册》等在楹联界影响较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构思途径(常江)
楹联构思十法
对联中的“词性对品”
对联写作指导:对联的字词对仗与格式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其词性的运用
对联例话(44):对联中的方位与数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