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对联合掌

        合掌原是佛教的用语,指两手合十。后被联界借用,指联对中对仗的一种毛病。到底合掌的定义是什么?诗、联界众说纷纭。《王力近体诗格律学》说: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山如屏立当窗见,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卷五·二二),在这里,袁枚并没有给合掌下定义,只是说如字与似字犯重。将这种毛病或瑕疵称为或纳入合掌,是后人的主张。

         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
         显然,王力给出的两个定义是有不同的。前一个定义重点在对偶中使用同义词上,凡有这种现象就是合掌;后来的定义放宽了些,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才叫合掌合掌的概念被对联使用后,要求对联避免合掌,因为合掌是在浪费文字,囚锁思路,困窄联意。对初学对联的人,或者不注意的人,往往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例如:

华夏/江山/迎晓日;

神州/湖海/沐朝阳。
      从对联格律的三大基本要求(平仄、词类、语法)来看,这副对联完全符合。但是它上、下联(比)对应的短语完全同义或近义,这便导致合掌。下一对联有合掌的嫌疑: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韩信墓前的祠堂联)
       有人认为此联合掌的理由,是生死存亡完全同义。该联的联意是:生死之命运都与一知己萧何相关;得以生存和导致诛杀乃因两妇人两妇人指淮阴城下的漂母和长乐宫中的吕后,前者是韩信的救命恩人,后者是诛杀韩信的主谋)。
       对这种情况,有些人提出所谓的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这些理论还是围绕同义词、近义词做文章,而从佛教的两手合十的内涵相比,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显然不是两手合十,这不是对佛祖大大不敬?其实,古人早有说法,南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就明确指出:两句不可一意。对仗中两句一意应是合掌的本质。我们再来看下联:

大棚/常年绿;

温室/四季青。(尹贤著的《对联写作指导》)
       我们在此不说此联的平仄违律,只讲合掌。此联的大棚温室并不完全同义 ,是两种不同的建筑物,它们前面的修饰词的含义完全不同。但此联仍然是合掌,理由是室内种的蔬菜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因此,我们在作对联时,就要认真思考,通过不断推敲,避免合掌 在构思、立意时就要统筹全局,安排好上、下联的布局──这是对联创作中避免合掌的根本。只要在上、下联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寄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时空落笔,上、下联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就不会重复,就不会合掌了。下面选择避免合掌的表现手法,供读者参考。

     

1、时空对上、下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构思落笔

     人间/岁月/闲难得;
             天下/知交/老更亲。

           ──【清】佚名赠友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清】孙星衍自题联

2、形声对(上、下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构思落笔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清】佚名题趵突泉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清】李尧栋题莫愁湖

3、今古对(上、下联分别从过去和现时、古代和现代构思落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清】佚名题西湖岳庙

         4、动静对(上、下联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事物构思落笔

小楼/容我静;

大地/任人忙。

                                 ──【清】杨应琚题罗浮山酥醪观楼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方休。

                                 ──【清】鲍桂星自挽联

5、纵横对(上、下联分别从景物、事件的纵向和横向构思落笔:)

积石/导流/趋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清】左宗棠题拂云楼

6、远近对(上、下联分别从近景和远景落笔)

对岸/绿杨,摇乱/三春/旗影;

出场/红杏,招来/几个/酒人。

                                ──【清】戴鸿庥题杏村古酒

       7、前后对(上、下联分别从空间的前后或时间的先后构思落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清】秦大士题岳墓

为过去/古人/重写照;

看将来/吾辈/亦登场。

                                 ──【清】蒋士铨题戏台联

  

   8、俯仰对(上、下联分别从空间的俯瞰和仰瞻构思落笔

玉宇/琼楼/天上下;

方壶/员峤/水中央。

                                ──【清】赵翼金鳌玉蝀桥

   9、有无对(上、下联分别从有什么和无什么构思落笔

并无/半点/生机,饿死/不如/读死;

只有/一条/活路,文通/即是/运通。

                     ──【清】钱沣自题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清】百龄引苏轼诗句戏题

10、收放对(上、下联分别从景观、思路的聚拢和开放构思落笔)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清】朱彜尊题山晓阁

11轻重对(上、下联分别从内容、气势的轻重构思落笔

小筑<于>山水间,直以/云霞/为伴侣;

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清】佚名贺梧门书屋落成

12、别物对(上、下联分别从不同的事物构思落笔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清】顾景星题黄鹤楼

           13、别景对(上、下联分别从不同的景物构思落笔

    九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遥拜/一峰尊。

                      ──【清】黎士弘题九曲溪

14、别位对(上、下联分别从我方、他方或此方、彼方构思落笔

                  富贵/无常,尔小子/匆忘/贫贱;

                 圣贤/可学,我清门/但读/时书。

          ──【清】佚名题宅中飨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王夫之题湘西草堂

15、问述对(、下联分别从设问题和叙述或回答问题构思落笔

有客/临舟/怀帝子;

何人/下榻/学陈公?

16、怀望对(上、下联分别从怀念往事和想望未来构思落笔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清】佚名题滕王阁

17、行感对(上、下联分别从作者的行为和感想构思落笔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清】佚名题黄鹤楼太白亭

18、景人对(上、下联分别从景物和人物构思落笔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清】张鼎题徐州府道署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清】佚名题大观亭

19、景情对(上、下联分别从状景和抒情构思落笔)

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

      ──【清】佚名题兴化柳园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清】陈大纲题岳阳楼

20、景事对(上、下联分别从景观和事件构思落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指/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清】佚名题碧山书屋

21、景史对(上、下联分别从景观和历史构思落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清】孙髯翁题大观楼

        

22、流水对(上、下联一意相承,不能颠倒的对联叫做流水对)

无可/奈何/新白发;

不如/归去/旧青山。

     ──【清】郑心一自题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地/销魂。

     ──【清】曾国藩嵌名题赠大姑
     通过以上二十二类构思落笔,不同构思作出的对联,其意境是不同的。我们清楚地看到,在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寄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时空构思落笔,肯定还会有多种手法。例如:1998年,中国楹联学会、中央电视台等八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环宇大团圆的海内外征联。其中一等奖的对句:

出句:[任是]海角天涯,此际月明千里共;

           对句:[何分]苗笙藏鼓,今宵春好八音同。

     该对句紧紧围绕环宇大团圆的主题,避开出句以景色为主的构思,选择热闹欢乐的画面,以乐器对地理,以春色对明月,以声音对距离。一静一闹,一声一色,当称佳配。
      我们在创作中,只要举一反三,对联能够远离合掌,达到精彩纷呈的目的。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对联本身是一种以对称为特点、受格律约束的独立的文学体裁。每副对联一定要能够完整表达一个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的表达是通过上、下联的句意来实现的。我们在采用手法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同一个主题思想。否则就会出现的毛病,隔得无边无际,让读者无法理解,不知所云,失去主题思想,就称不上是独立体裁──对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对联的隔与合掌
对联格律与对联创作漫谈(之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
楹 联 常 识 基础知识
诗钟的格律
第二讲 对对联的主要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