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诗人的幸福(2)

从科举仕途方向开始包抄

有时,他们的表现却是更看重诗歌,甚至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取舍里,将仕途抛在一边,而选择了对诗的追求。这种举止,自成空谷绝响——
开元年间的一次进士大考,考试以“雪霁望终南”为题,要求写诗12句共60字。

终南山是长安城附近的一座高山,风光秀丽。此题目旨在让考生写出雪晴后终南山的景色。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与宇宙的对话,竟如此震撼我们的心灵。当今的时代,诗人们又能与什么对话?是宇宙、自然?还是人事或富贵?

一位叫祖咏的考生文思泉涌,下笔便是四句:

终南望余雪,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短短二十字,祖咏便将雪后放晴的终南山写得淋漓尽致且饶有余味,再下笔竟然感到无牢什子可写了。按说照要求凑满句数和字数并不难,但祖咏却毅然交了卷子,此举连主考官都惊讶不已。面对众人的不解,祖咏淡淡答以两字:“意尽”。

意尽诗结,祖咏觉得自己实在不必做那些“画蛇添足”或“狗尾续貂”的事,哪怕这是走在进士大道的坦途上。

为了诗歌的精粹,诗人祖咏放弃了“终南捷径”。这种精神气质,会让多少后人慨然而叹?又会让多少当代人匪夷所思?

上述的故事同这首诗一样,早已脍炙人口了。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讲起,因为正如一位导游,在唐朝诗人幸福的山川图中我觉得这是不能不提的一道风景。

但必有看官要说:如此这般,诗人为了一时的“潇洒”,却使仕途受阻,一连串麻烦问题也将随即出现,其“幸福”又如何保障呢?

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虽然提法也“世俗”的很。但较为幸运的是,唐朝的科举毕竟不同于明清,才华横溢者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也正是这样,后世才有幸看到了祖咏越过这道门坎时建功立业的渴望,这也是唐朝人的一种阳刚——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
唐朝的科举,相对后朝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科举目的更注重人的才学和胆识,有时候正式考试反倒成了一种“过场”——因为人只要才学的名声在外,那么科举考试终将是顺水推舟的事儿,因此士子们平常的声望便格外重要;如果还没有多少声望的话,那么考前的“预热”就十分重要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开疆拓土的时代,建功立业的心态,一种英雄主义荡气于胸。这样的诗人绝对不会赞赏文弱,阳刚之美让他们对生活、对世界充满憧憬。

毕竟是能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人,唐初诗人陈子昂当年的出道便不同凡响——

陈子昂年轻时便有十足的侠客气息,轻财好义又尚武,所以写出的诗文也英气逼人。但他出川初入京城时,名字还不为人知。于是,便有了今天看来好似传奇影视剧的一幕。

京城里有人卖胡琴,价高百万让人咋舌。不少权贵大款闻讯传看,却不知这种西域乐器妙在何处,又何以如此昂贵?

就在这个当儿,陈子昂出现了,他挤进大声说:我用千车布匹换它。

围观众人十分惊奇,陈子昂回答:陈某擅长此行。大家胃口大开,纷纷问能否听他弹奏一曲?陈子昂立即应允:明天在某地恭候大家。

大家如期而至,看到陈子昂不仅安放好了胡琴,而且还备好酒菜。等大家酒足饭饱后,陈子昂才入“正题”。他捧起胡琴对大家说:

“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竟然摔碎胡琴,随后将他的诗文赠给大家。

于是,一日之内,陈子昂名满京华。

这个故事被后人载入《唐诗纪事》里。其实,我是很怀疑陈子昂“耍了小心眼”的,这很可能是他自编自导的一个“潇洒传奇”。但即便如此,陈子昂依然留给大家一个挥洒自如而又从容大度的身影。也正是这个人,继一批初唐诗人的努力后,将唐诗带入了一个千峰争奇百舸争流的新境界。所以后来的诗人这样评价他: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李益《塞下曲》)唐朝时代内忧大于外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的时期里,唐朝诗人的气魄里依然充满着自信。王昌龄、岑参、高适、李益是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这些边塞诗人的珍贵在于,我们在其诗中强烈感受到了汉唐雄风。

在考前“热身”的事例很多,比如那位千百年来一直被浓笔重彩隆重推出的风流才子杜牧,大考前持其煌煌美文《阿房宫赋》在京都长安文人圈子里一炮打响。当有人向即将主考的官员游说时,这位官员回答得倒也干脆:写的确实太好了。但第一名我已经答应给另一位才子了……这样,让他中进士第五名如何?

发榜时,杜牧果然中了第五名。但进士及第的“大前提”杜牧很满足,至于锦上添花的“所谓三甲”,俊爽洒脱的杜牧并不多在乎,他不仅高兴,而且还咏诗以叙得志心怀。

在这里,本人绝非是在打造“科举对才子们来说是小菜一碟”的氛围。理智来想,科举对任何士子们都是十分重大的事,也绝非是才子就能举手可取的。在唐代,不少才子都尝受到了落榜的辛酸滋味,但更多的在卷土重来后能够如愿以偿,这一前一后的表现,看看其诗便可见其心态。

章孝标在科举落第时叹息:

连云大厦无栖处,更傍谁家门户飞?

及第后则惟恐世人不睹他的风光:

马头渐入扬州廊,为报时人洗眼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实在是十分通俗的一种情绪,但诗人表现得淋漓通畅而无虚伪做作。同样'芙蓉生在秋江上,不怨东风怨未开”的悲愤失意,诗人却袒露出才高行洁、傲睨自若的情怀。

作诗一贯清苦的孟郊原来是迫于生活的清苦,等到他五十多岁及第后,他的狂放则成了后世人讥讽的把柄——

往昔龃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但我觉得,即使上述两位诗人世俗心太重,但其表现依然有可爱之处,那就是明白无误地表露自己得意心迹。相比于明清时代那些“范进”和“孔乙己”们,一些不走运的唐朝诗人们其人性压抑尚不至于变态。唐末政治黑暗,科举舞弊现象日益严重,一些士子报国无门,怨气也就随即而出,如高蟾落第后便锋芒直指——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怨东风怨未开。

(《上高侍郎》)

就即使如此,对我们那位唐朝老乡(山东菏泽)来说,黄巢在不及第后则是怒不可遏在前,杀气腾腾在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穿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人的视角真是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判。菊花可以让陶潜、元稹们悠然自得,却可以让另类人大发淫威,让人感受到腾腾的杀气。这时野蛮和血腥居然可以被描绘为一种“气势”。这种文字,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死神的宣泄。

可见,舞文弄墨的诗人如果造了反,其能力不能不让人侧目,其后果也真是“不堪设想”呀。

写到这里,我觉得如此表述实在“太硬”,诗人们也少了些许的风雅和趣味,这里顺便给大家说说诗人罗隐的逸事。

生在晚唐,一个没落的社会让他处处看不惯,讽刺诗文也便成了他的拿手好戏。一个牢骚满腹的人,往往也是上苍所厌恶的人,所以好事难上门,就是出门也拾不到银子和铜板。但张扬放旷的性情如故,他在赶考途中结识了官家妓女云英小姐,两人很有惺惺相惜的意思。不凑巧的是,罗隐寒窗苦读多年,最终还是落第、落地、再落第。壮志沉沦的他返回故乡,途中再见云英小姐时,人家一看这幅落魄模样便问:“罗秀才还是白身吗?”罗隐觉得受到了讥讽,便马上赠诗还以颜色: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样,两人扯平了。

在唐朝,诗歌是真正深入社会的文化。王侯将相也罢,士子歌女也罢,诗歌像呜咽或欢畅的泉水流入人们的心灵,让大家灵犀相通,会心而笑。

写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唐朝诗人们大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心态和较为轻松的科举仕途观念。但也有一些人,走的却不是科举,而是凭借其才名一举步入仕途政治圈的。晚唐诗人李德裕便是一个著名例子,他出自宰相门庭同时又颇具才学才干,所以不屑于走科举的路子,最终也几度出将入相,成为晚唐政治“牛李党争”的一方魁首,影响力十分了得。但不走科举而入仕途的,的确寥若辰星,那都是有特殊政治背景的人,像中唐肃宗时代的“山中宰相”李泌——不仅从小就“陪太子读书”有了感情,而且也为肃宗在政治上帮了大忙。

另外,李白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以李白才情的超迈飘逸,喜爱他的后人是不大提及一件事的,这就是诗仙在科举考试中其实也“栽过跟头”的。有资料说:那次考试虽然李白志在必得,但也遇到了一个注定无法破解的“死局”——主考的朝廷大员李林甫和杨国忠要的就是“野无遗贤”。据说,成为牺牲品的不光诗仙李白,还有诗圣杜甫。

好在李白也不是“尿能憋死”的人物,他凭着非凡绝伦的诗才和轻财尚义的人缘,很快就在唐朝的文化圈子里声名大振(好朋友贺之章等人更是不遗余力地到处捧场鼓噪),也最终得到玄宗的诏见和任用。

李白是盛唐的一个代表符号。在他的身上,洋溢着一个王朝的青春朝气。曾经几何,我们的民族有人如此意气风发?

但“性格决定命运”,李白狂放已极的张扬个性,注定他在肮脏的政治漩涡中无法立身,当初“仰天大笑出门去”,本指望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最终却只能“明朝散发弄扁舟”。其实,这也是上苍的垂顾,李白那鲲鹏遨天的诗才正是放在广阔的社会大天地里才得到了充分施展。李白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匡扶社稷的政治才干,但大家大多佩服他的诗才,容忍他的狂放,喜爱他的率真。直到他的晚年,李白悬壶济世的雄心依然饱满如初,比如他为永王李琳写的“但得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但大家也只是哈哈一笑,并不当真。大家看到,离开朝廷云游四海的诗人虽然口口声声苦闷惆怅,但我们再看看他诗中涉及的生活内容,就不难发现他享受了博大感人的真挚友情,更多的时候,李白的心灵是幸福而饱满的——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日杯中物,今作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对酒忆贺监》) 

李白乘舟欲将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赠汪伦》)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更有充分的社会尊重——

李白云游天下时有次想登华山,醉酒后骑驴大摇大摆地从华阴县衙门前过,被不知情的人拉到衙门里受训。

县宰不知,怒气冲冲地对质问。李白不报姓名,偏偏写下几句让他猜。文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慌的县宰赶忙下堂请罪。

这个故事传播很广,但我同样怀疑:这很可能是民间世俗心态下戏曲文本一般的杜撰。因为李太白的为人作风是凌上而不欺下,是很有人情味儿的。

因为诗名远播且人缘颇广,所以李白的生活一直过得“生动活泼”,除了写诗大叫酒入愁肠外,大家看他到处被奉为座上宾,到处有他的谈笑,到处有他的狂歌,到处有他的云踪浪迹。其实,李白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就连他受牵连被朝廷欲治重罪的当口,也有中兴重臣郭子仪以官相赎的鼎力担保,他才被改为“流放”。诗人流放,让我们想起战国时期的屈原,想起北宋时的东坡,也想起俄罗斯沙皇时代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想起不列颠崛起时的拜伦……其实天才诗人被流放,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苦难中的幸福。

就连李白的死,也是死在了亲情与友情的怀抱中——流放的日子结束了,带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已过花甲之龄的他,仿佛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意气。他要重新振作,安史之乱的余波不断,壮心未已的他,甚至想疾行北上参加李光弼将军的部队。但身心实在太累了,在涂县他一病不起。在族叔李阳冰县令的家中,诗人早已心有余而四肢无力,但他依然写诗把自己比做扶摇而上的大鹏,只是可惜中途气力不济——李白死也死得那么辉煌。

但热爱诗仙的后人似乎并不满意这个结局,他们为心中的诗仙设计了一个更浪漫的归宿——“醉酒赴水捞月而死”。

人生如此,李白地下又有何憾!


作者简介
李雪晴  男,山东鄄城人,菏泽市政协委员,现供职于菏泽日报社。名字非常诗意的大块头男人,血性、耿直、疾恶如仇的性格造就了其诗文的犀利,深沉的思索打造出独特的文风。著有《寻找那棵树》,《前方梅林》等。他的作品《我的鲁西平原》,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大块头男人的深情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文武双全的4大诗人诗仙李白屈居第二,第一干翻几万敌军
李白等人的特别求官路线
为何古代的诗人都想当官?
他只用了二十二个字,就写尽了一生的孤独
坚持讲真话那些年,总有小人背后偷窥我
诗仙李白的一生说明:人生选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