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心||比兴赋
比兴赋
钟嵘:“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序》)

比兴
比兴是诗中六义之二,比兴有同的地方,都是用比喻,来说明想表达的内容。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一:比取形似,兴取义同;其二:比是明喻,兴是隐喻。“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如惯用的“芳草美人”比喻君子。如《诗·郑风·山有扶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诗·郑风·扬之水》中“扬之水,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薪” 即是,如《长恨歌》用汉皇方唐皇。王逸《楚辞章句序》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刘勰说:“关睢有别,以后女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从于夷禽;德贵其别,不嫌于鸷鸟。”(《文心雕龙》)朱了也说:“男女君臣之喻。”(《楚辞》)王褒在《洞箫赋》中用春风、雷霆、舞蹈、流水来比喻各种箫声,甚至用孝心恩惠等心理变化来形容箫声,就是比。马融在《长笛赋》中用树木繁茂丛杂比喻笛声的丰富,花草的缤纷烂漫比喻笛声的喜悦,流泉四奔、兵器互击等都是比喻,的确,我们听笛曲《苗岭的早晨》时会在脑海里涌现出晨雾、鸟语、流泉、白云,甚至感觉到拂面清风。而在听《小放牛》时又似乎体会到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这些都是比喻的妙用。白傅“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歌》)“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与汉赋如承一脉,也是用比。后来诗家多用山或水来比喻愁,如杜甫:“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见前)寇准:“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此句前人说是赵嘏诗,但全唐计不见,见于寇莱公《长安春日》)李群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前贤或说李欣诗,但全唐诗中李欣诗中不见,见于李群玉《雨夜呈长官》)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古人诗中还有另外一种比喻方法,叫“象外句”,如魏庆之说:“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并举了唐僧无可《秋寄从兄岛》:“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听了一夜雨,早上开门一看,没有下雨,而有一地落叶,哦!原来昨晚听到的不是雨声,是落叶声。马戴《落日怅望》:“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太阳落山处,像是远处野火烧山。意思似乎是说只提到两者在某点上相同即可,如雨声落叶声都是听到“啪啪”声,而不一定要明明白白地说落叶声与下雨声,落日与烧山都是红的就可以了。
兴在诗中应用最玄奥,一般有三种用法:一、兴起,兴者起也,先言他物,引出正文,如传统章回小说的楔子。后汉郑众说:“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子则说得更明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孔雀东南飞》起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与后面的故事了不相涉,只不过起个引子的作用;如李商隐的“锦瑟无端”(《锦瑟》见后面“吊亡”);如《陌上桑》“日出东南隅,”如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二、寄托,《诗经》中就有很多如《关睢》以方后妃之德,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三、譬喻,与比略同。如李白《赠任城卢主簿潜》: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钟鼓不为乐,烟霞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此诗托海鸟比喻卢主簿,托鸳鸿比喻其山中隐逸之友,而以“窜身”喻其贬谪,以“矫翼”喻其远志,以“钟鼓”喻其官禄,以“烟霞”喻其隐逸生涯,以“归飞”喻其辞官,最后以“不忍去”三字写其惜民之至情。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比兴如何区别?唐代僧人皎然的《诗式》中给了一个答案:“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他同时举了陶渊明以孤云比贫士(《咏贫士》),鲍照以直比朱丝(《代白头吟》),以清比玉壶(《代白头吟》)等等。这里似乎很明确了,取其形似为比,取其义近为兴。有人说用典(也称“用事”)是比兴,有的是有些不完全是,用典与比兴还是有所区别的。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皎然和尚的定义加以区分,用典时事相同则为比,只取其义或另外引申就是兴了。纵是这样,有的用典也不是这样明了,我们就只好用刘勰教的法子了:“比显而兴隐。”其实到了后来,比兴没有再分别,而是比兴并用了。

博喻
很多璧喻来描述一个对象,古人叫“博喻”,钱钟书先生经《宋诗选注》苏轼条下的定义是: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他还列举了庄周的“天运”篇连用“刍狗已陈”“舟行陆、车行水”“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丑人学西施”六个比喻来说明不合时宜这一点和韩愈的《送石处士序》连用“河决下流”“驷马驾轻车就熟路”“烛照”“数计”“龟卜”五个比喻来表示议论和识见的明快这一点。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小雅》的《斯干》连说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翠斯飞来形容建筑物线条的整齐挺耸。唐代算韩愈的诗里这类比喻最多,例如《送无本师》先有“蛟龙弄角牙”等八句四个比喻来讲诗胆的泼辣,又有“蜂蝉碎锦缬”等四句四个比喻来讲诗才的秀拔,或像“峋嵝山”里“科斗拳身薤倒披”等两句四个比喻来讲字体的奇怪。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其他像《石鼓歌》里用六种形象来讲“时得一二遗八九”,《读孟郊诗》第一首里用四种形象来讲“佳处时一遭”,都是例证。词里像贺铸《青玉案》(又名《横塘路》)的有名结句把“烟草”“风絮”“黄梅雨”三者来比“闲愁”,最突出的是谢逸的《花心动·闺情》(钱钟书先生以为是嫁名)用“风里杨花”等九物来比好事不成(《全宋词》652页)。正因为如此,韩、苏主要毛病也在这里,所以批评家嫌他“用事博”、“见学矣然似绝无才”、“事障”、“如积薪”、“窒、积、芜”、“獭祭”。其实在唐人司空图《诗品清奇》中就用了博喻:“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其他文体中也有博喻,如鲁迅的《白莽作孩儿塔序》说:“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同样,也有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多个方面的,即所谓喻的多边性,这也是博喻的一种,只是往比多个比喻描述一个对象的少。如韩愈《海水》: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同依。海水饶大波,预防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余泽。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茏枝。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羽自不宜。我鲸日已大,我羽日以修;风波无所苦,苦作鲸鹏游。
先说“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比喻世上的大事变,像大风大浪,会使鱼鸟失所,这是一边;再说大鲸大鹏没有大波惊风“荡薄不可能”,大风惊波正是鹏鲸所凭借的,这是二边;同样的大风大浪,对鱼鸟或利或不利,即大鱼鸟有利小鱼小鸟不利,由于“巨细各不同”,这是一边;而同样的鱼鸟,在小的时候,不宜在大风大浪中,而待鳞羽丰满了,又要借助风浪,又是一边。

曲喻
钱钟书先生说:“长吉赋物,其比喻之法尚有曲折。夫二物相似,故以此喻彼,只有一端,非为全体。长吉乃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谈艺录》)他同时举李商隐《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为例进行说明,他说:“云可双水,皆流动故,此外无相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如水流,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说:“日比琉璃,皆光明故;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矣。”“劫乃时间中事,平乃空间事;然劫既有灰,则时间亦如空间之可扫平矣。”这种不似之比,就是曲折的比喻,简称曲喻。这几个例子其实是运用了诗中的“通感”。

我们诗中如何运用比兴呢?通常用于开篇。欲喻之物与所比之物越不相似,但在想比之一点上极似,这样的比兴起最好。如唐人诗“自君之出矣,不得重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满月与人了不相似,但在减“清辉”这一点上却神似,故好。如刘郎“沉舟”“病树”自比,切,故好。比兴用得好,在一个切字。“比类虽繁,以切为贵”,“物虽胡越,合则肝胆”,用得不好,就会“刻鹄类鹜”、“画虎成犬”。也有用于篇中的如香菱诗:“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下舟轻舷如脱箭,盘山细线似穿针。
其中“下舟轻舷”“如脱箭”,“盘山细线”“似穿针”比也,也是下文中的夸饰。
郑如英《咏梅诗》:
   虚名每被诗家误,素艳常遭俗眼嗤。开向人间非得计,倩谁移向白龙池。
况蕙风说:“得比兴之旨。”
拟人半拟人其实也是一种比兴,还有一种比兴是与拟人相反,是拟物,如宋人许棐《乐府》: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李克非:“堪笑春风暖,难除鬓上霜。”(《鬓霜》)亦全用比兴。

赋在诗中用得更多,汉赋中就不必说了,前面我们谈诗与赋的关系时说到过,近体诗中,赋法远多于比兴,不胜枚举,我们只要了解赋既可以是写景也可以是叙事,同时赋中同样可以杂以比兴,如杜甫的《北征》(上引)洋洋洒洒,大体是用赋法,但其中不泛比兴。
作者简介

李汝启,网署小石源主人,一九六四年生于萍北石源,一九八四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二00三年创办栗江医院。爱好传统文学,有《小石源集》、《小石源文集》、《萍乡历代诗汇》、《韵藻管窥——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漫谈》、《医藻管窥——李汝启医学论文集》等。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右诗社社员、《江右风雅》执行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栗县诗词学会会长、上栗县楹联学会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诗写作点滴谈(8)
国学原典·集部·全唐诗(中)·卷三百四十五
《诗经》中的比兴
徐文长文集卷之四
比兴手法浅谈
“兴”的中国体质与西方象征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