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诗立意要大胆想象

大胆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的创作;同样没有想象也没有诗的艺术欣赏。历代诗论、诗话中说明丰富想象最常举的例子是:

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在这里,诗人尽情地发挥了他的奇思妙想:把山寺中寄宿的这座楼想象成高入霄汉一伸手就可摘下星星;还想象天上定然有神仙,自己不敢高声说话而惊动天上的仙人。

想象的不真实却是艺术上的真实,这首诗一方面寄托了诗人超尘脱俗、自由浪漫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也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李白曾入朝当过翰林学士,接近过中枢(手可摘星辰),但他不能尽情地表达他的主张(不敢高声语),自己的才志得不到重用,这又是生活现实。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有宏观的、立体的、大而化的想象和表现手法。

运用丰富想象与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文学创作上的浪漫主义。

想象又可以分为“联想”和“幻想”。

(一)联想可分为好几种,通常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类比联想”。

相似联想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塞外的飞雪想象成江南的梨花盛开,这就是“相似联想”,读过此诗的人,虽未到过塞外,但脑海中却能浮现出那铺天盖地的雪花。

接近联想

如: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就是“接近联想”。由于楼高,就联想到天,天上又联想到星辰和神仙。

类比联想

常常是主体与比体有其相似的特征,可以想象类比。

如,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水”和“愁”都具有绵延不绝,不能用外力来阻断的内在特征,想象出以水类比愁,把无形的“愁”形象化具体化了。

(二)幻想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创造的想象,所谓“诗从胡说中来”的“胡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胡说,而是想象经过飞跃后升华到奇思妙想的“胡说”。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下片“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就是从类比想象升华到幻想的。

月中的阴影类似桂树,把它类比成朝庭中的黑暗势力,于是作者就幻想到月宫去斫去桂树(希望入朝除去黑暗势力)把清光还给人间,意境十分深远。(注: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李贺是以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幻想奇伟而称著的诗人。他的诗《梦天》充满了幻想色彩。

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三句是写他漫游天空,看到月宫的“老兔”(玉兔)、“寒蟾”(蟾蜍),云楼半开、玉轮轧露(月亮像玉制的轮子,在充满露水的天空中辗过去)。

第四、五、六句是写他在已进入月宫与挂着鸾凤玉佩的仙女相逢在充满桂花香的小路上,并写他与仙女的谈话内容:感叹大地上“黄尘清水”(沧海桑田)“千年如走马”。

第七、八两句写诗人在月宫中回望人寰所见到的景色,“齐州(中国)九点烟”、“海水杯中泻。”(浩瀚的大海只象一杯水翻了一样)

通篇驰骋幻想,好象他真的飞进月宫看到大地的时光流逝和景物的渺小。

李贺在这首诗中以变幻诡谲的表现手法寄寓了诗人冷眼看现实的态度和人事沧桑的感喟。诗人写诗充满了幻想,我们读他的诗也要从他的诗句中去想象他的意境,才能较深刻地理解它,欣赏他。

综上所述,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我们只有在创作诗、欣赏诗的过程中,都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启开诗性的智慧,酝酿诗性的语言,体现诗性的情趣,飞向美妙的诗境。

追求意境

一,意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反复地讲到“境界”,说有“境界”的诗词才是好诗词。其实他讲的“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有机地结合。“意”就是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写的客观景物。

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并通过联想、幻想,运用概括的方法,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客观景物高度交融,“意”与“境”二者已很难分开,于是: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借境达理,创造出不同于生活原型而又神形兼备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

这样的艺术境界,往往达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王国维语),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就是诗词创作所要追求的“意境”,也是评论诗词艺术高下的主要标尺之一。

二、意象

 “意象”一辞最早出于《周易》提出的“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说:用客观的“象”来尽情表达内心的“意”,也就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契合的心象。 

“意境”与“意象”都是以“意”为前提,都是诗人在“意”的统辖下,呈现的客观主体化的形态。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意象是意境的元件,意境是意象的有机组合。它们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有的诗,它的“意境”由多种“意象”构成,有的诗,一种“意象”便成为“意境”。

例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诗意境的物象是多元的:山、水、落日、孤烟、鸣蝉……,每一种物象,都以安适闲逸的感情色彩,经过诗人的匠心组合,呈现出一个闲逸旷达的整体境界。

有的诗,通篇只有一个可感的物象。

如李白写了不少月亮的诗,主体之象就是月亮,不管“山月随人归”或“对影成三人”的月,组成意境的意象只有一个月亮。

任何一首诗,不管它有多少意象迭加,诗人所欲表达的意境只有一个。

诗词的意境例举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中只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意象),巧妙地组成深秋凌晨,村野小店霜华满地,人迹罕到的早行景色,没有一个字提到道路辛苦、行人狐独,但是通过诗的画面,字字都透出了诗人当时当地的心境和感情,使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引起共鸣。

反过来,诗里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渗透了作者的感情和心境,二者互相融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意境。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看是咏景诗,寒江、飞雪、孤舟、独钓,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是蕴寓着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作者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远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斗志。初读时也许觉得这是一幅平淡的山水画,但是愈仔细体味,愈觉得意味隽永,意境深远。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是爱情诗。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爱呀,而是写到蚕吐丝(思)到死、烛燃尽成灰的生动形象来表达爱情的真挚和永恒。

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是写读书时对书中阐发的道理有所顿悟的欢悦心情。

第一句,半亩方塘,是用来比喻寸心、心田,一鉴就是一镜,是说心镜豁然开朗。“开”就是如镜子脱去了镜袱、顿悟,读懂了。

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天、云表示书理,这样深博的书理都在我心田(脑海)中徘徊。

第三、四句:问渠那得深如许,为什么能照天光云影啊?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来,才能如此澄澈。

源头活水在朱熹来说,应该是儒家圣贤之说。但是这句话带着普遍意义。

这首小诗反映了一个普遍哲理,它不是说教,而是用方塘、玉鉴、天光云影、源头、活水这些活生生的客观形象,借境达理,寓理于境,深入浅出,活泼自然,这又是另一种意境。

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无我之境”,是指比较客观地描写景物,把“我“的感情隐蔽起来,只是渲染某种气氛,或者营造某种对比,从而达到“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如,陶渊明《饮酒之五》

采菊东篱下,悠能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只写在东篱赏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气象和飞鸟结伴回来,像是纯田园风光描写,实际上这里头还是有“我”的。他触景生情,吟咏的正是他归隐田园怡然自得的心境。再深一层看,又何尝不是寄寓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内心的感伤?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写得更隐蔽,这四句诗,好像是四幅不相关联的图画,看不出诗人的寓意。但有人分析,诗人处在安史之乱的时代,忧国忧民,做诗总是寄托自己情怀的,因此,仔细推敲此诗,是以欢乐反衬自己的哀愁。

前两句写鸟得意而人独忧,人不如鹂鹭; 

后两句写自己久困积雪的峨眉山下,不能乘万里之船回归洛阳。这种诗的“意境”着重在写境,意要让读者去联想,思想感情隐蔽较深,叫做“以境胜”。

“有我之境”则是侧重于诗人激情的倾泻,把激情加到景物上。高兴时笔下一切景物都在高兴;悲伤时笔下一切景物都在悲伤。即所谓“物皆著我色彩”,这是缘情造境,或曰“以意胜”、“情为主,景为从”。

毛泽东词《蝶恋花》就是一例。这首词里杨花、柳絮、长空等自然景物,吴刚、嫦娥等神话人物,都涂抹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现诗人的激情服务,达到高超的艺术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入门十八讲(9--14讲)徐宜恭/作
【诗歌 鉴赏】2010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方案(转
怎样分析诗歌的意境
文学概论——浅论意境与意象
从《鸟鸣涧》品味王维诗中禅境
诗歌鉴赏之意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