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说诗联“平仄”
周满

1.所谓“1.3.5不论,2.4.6分明”。它最早出自明朝真空和尚的《贯珠集*类聚杂法》中,他把这段话放在了“韵诀”中,本意指的是押韵。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也没有归在平仄栏下,而归在押韵栏里。可见,1.3.5.不论是指奇数句不需要押韵,2.4.6分明是指偶句必须押韵。如果把它用在每一句的字数上,就犯了低级错误。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中,如果第五字不论,就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了,即三仄尾和三平尾,这是不允许的。诗有诗律,联有联律,词有词谱,不可越俎代庖。用诗律去考核对联是讲不通的。如千古名对:“鬼魅魍魉四小鬼”,对“琵琶琴瑟八大王”,“长啸震百兽作狮子吼”,对“乍起扫六合为大风歌”。所以,用联律去写律诗也是讲不通的。

2.拗救。这是古人在出律后的补救方法。并不是水平高的表现。中国汉字千千万,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何必要用拗救。

3.古风。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很多人认为可以不讲平仄,甚至不讲押韵。其实,古风虽然不依平仄,但还是讲平仄的,不过采用了拗救而已。我认为现代人写古风是没有生命力的。

4.可平可仄不宜过多。虽然诗譜允许,检测也合格。但过多使用,音律效果会大打折扣,再好的诗意也黯然失色。词作亦如此,在“鹧鸪天”中的第一句,《钦定词谱》为“中中中中中中平”,标准过宽。一般不为所取。

5.“老干体”。自娱自乐,无可厚非。但拿古人的缺陷做遮羞布,就不入流了。

6.诟病不可取。唐朝弘法大师在《文镜秘府论》中指出了同头,齐尾,四平,重韵,撞韵,挤韵,合掌,摞眼等,我们应以为戒。

7.“新诗派”。社会进步了,普通话普及了,以平水韵,词林正韵定输赢的观点可以休矣。

8.平仄完美,不代表诗写得好。我觉得,诗意为王,音律唯美,炼句为理,朦胧为要,层次为序(起,承,转,合)应互为补充。

本人也正在学习中,不针对任何人,一点体会而已。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词牌 忆东坡
[转载]诗词写作六十日速成大法
再谈古风填词·声韵说
林晚風
写诗词时遇到平仄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十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