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圆地方:到底是古人太傻还是后人太二

在《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一文中,我认为洛书隐含着螺旋形结构,而这种螺旋形恰好是各种卫星、行星以及恒星等宇宙天体的运动轨迹。

类似的事情还有莱布尼茨发现中国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的完美应用,玻尔认为中国的太极图完美地表达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并将太极图作为其骑象勋爵的图案。

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易经是二进制,也不能说发明太极图的古人是精通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

但同样不言而喻的是,面对古人的发现与近现代科学的发现多有契合这一事实,我们有理由也很有必要重新审视那些埋藏在古籍中甚至仍在地下未见天日的古代发现。

尤其是许多古人的发现及其言论,已经被后人断章取义甚至严重歪曲了。

面对古人及数千年的文化传承,盲目崇拜固不可取,但一叶障目地全都斥为糟粕,能衬托或反证出我们今人的绝顶聪明么?

这是一条网友的留言。

留言这位网友所举的例证是天圆地方,按其行文逻辑,天圆地方是一种非常原始非常低级非常幼稚甚至非常荒谬的说法,而且这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

厚古薄今多属无脑,这点我是赞同的,但我比较怀疑的是,这哥们儿真的知道天圆地方这四个字究竟啥意思吗?

所谓古人,这俩字是泛指,是概称,并不特指某个人或某个团体。

所以,从逻辑上说,除非所有古人——至少也得是多数人——都幼稚地以为天圆地方,否则以此证明古人很傻X是不地道的。

就好比我们有雷锋,但不能因此说中国人都是雷锋;我们有焦裕禄,但不能因此说领导们都是鞠躬尽瘁的好干部。

古人是否都笃信天圆地方呢?

曾子,名参,出生于公元前505年,春秋末年鲁国人。

有人向曾子请教,天圆地方,真是这么回事么?

曾子说:如果真的是天圆而地方,那么,这地的四个角不就都露在天外面了么?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载:

单居离问於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

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

单居离曰:“弟子不察,此以敢问也。”

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yǎn)也。

所谓天圆地方,天在上,地在下,上则为圆,下则为方。他接着解释说:

“且来!吾语汝。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由兴作也。”

曾子说,我听孔子讲过,“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这天圆地方讲的是天地之道,阴阳之理,人家探讨的是形而上,学而不思则罔,就认准眼见为实,莫不是烧脑烧熟了才会这么直白?

道理很简单,一个圆的,一个方的,要么圆的天完全罩住方的地,但地的四边都缺一块;要么圆的天罩不住方的地,那地的四角都得露在天外面。

这是多么简单的推理啊。

天道何以圆?地道何以方?

《吕氏春秋·圆道》载:

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

天体循环,精气消长,圆周运动,周而复始,所以天道为圆。圆,周流不息。

天地之间,万物化生,有机无机,动物植物,各不相同,各行其道,所以地道为方。方,物各有理。

易为群经之首,再来看看《周易》怎么说的。

《周易·说卦传》载: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

坤为地,为母,为子母牛,为大舆……

乾、天、圆、君、父,这些意象都属阳。

坤、地、母、牛、车,这些意象都属阴(这里没有明确讲到方,但其中的车是方形的)。

坤卦六二爻辞: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坤为直、为方、为大。

瞧瞧,所谓天圆地方,也就和天阳地阴、天乾地坤一个意思。

关于天地结构,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是盖天说、浑天说及宣夜说。

天圆地方的观念具体产生于何时很难考证,一般认为这是盖天派的观点。

《周髀算经》(一般认为成书于西汉,公元前一世纪)载:

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天像农村用的斗笠,地像倒扣的盘子,天地都是拱形的。

需要注意的是,天象、地法,象与法这两个字更像是在说理,直接理解为形状似乎也有点太简单粗暴(这个点就不展开了)。

天圆地方在《周髀算经》里又是怎么说的呢?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

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之为笠也,青黑为表,丹黄为里,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耳。”

周公曰:“善哉!”

周公与商高的对话,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

这段比较长,不详细翻译了,有兴趣的自己看,看明白之前最好别乱喷以免暴露无知。

请注意对话的来言去语,周公问的是“请问数安从出?请问用矩之道?”

第一个问题,商高的回答是数出于圆方。

第二个问题,商高提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你觉得这里面说到天地的形状是圆的和方的了吗?

准确来说,《周髀算经》并没有明确提出天地形状的圆方问题,即便是“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盖天说,也没说天圆地方。

至于后世传播演变成直白意义上的天圆地方,其实也并不是孤例个别现象,诸如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德报怨、无毒不丈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等等,都是这样的路数,以致后世演绎的意思与本意已经大相径庭,而今天的我们恐怕多数人并不知道其本意。

以《周髀算经》中提到的天圆地方来说,三国时期东吴的赵爽为其作注就明确反驳过望文生义的理解:

物有圆方,数有奇偶。天动为圆,其数奇;地静为方,其数偶。此配阴阳之义,非实天地之体也。天不可穷而见,地不可尽而观,岂能定其方圆乎?

再比如,《列子·天瑞》载:

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天轻地重,你非要说地球的重量明明比太阳小多了,甚至和许许多多的天体比起来,地球轻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天轻地重这是多么幼稚的认识啊。

那我只能说,确实如此,真乃真理也。

退一步讲,盖天说中确实还有一种讲法是“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晋书·天文上》),天像撑开的伞,地像棋盘一般。

我们就当这种天圆地方之说很幼稚,但要知道,盖天说只是关于天地结构的一种观点,从汉代起,浑天说逐渐兴盛起来。

东汉张衡《浑天仪注》: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概而言之,浑天说认为天像颗鸡蛋,地包裹其中就像蛋黄。

浑天一派还有神器,如一般都知道的浑天仪。浑天仪啥样呢?

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载:

盖古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规天矩地,机隐于内,上布经躔(经躔即赤道、黄道及二十八宿),以日星行度,察寒暑进退,如张衡浑天、开元水运铜浑是也;二曰铜候仪,今新、旧浑仪,翰林天文院与太史局所用者是也。

浑天仪即浑象,是用来演示天体运动的仪器。其基本构造是:在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代的天球仪。转动圆球,球上星宿随之出没,以象天行。按大地在其中的位置的不同,浑天仪又可分为两种形式:凡地在圆球(天)内的称为浑天象;凡地在圆球(天)外的称为浑象。但两词也常混用。浑象,地在天外,故制成天球半在方形地柜中的形状,以象征天圆地方,即所谓规天矩地。古代的浑象还作为转换黄道度数和赤道度数的仪器。(胡维佳译注)

天球为圆,地柜四方,原来浑天说这里也有天圆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浑天仪是对宇宙的模拟,浑天说是解释宇宙运动的理论,诸如地如蛋黄、日月星辰镶嵌在天球上等说法,其实是基于天象观测的一种形象描述以及在浑天仪上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与宇宙本身就是一个鸡蛋样的球体这一看法并不是一回事。

比如常见的地球仪,都有一个底座,但绝不代表我们认为地球就是架在某个底座上的。

第三种是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形质且无限,天体则各有运动规律。

今天看来这样的认识无疑是更为科学的,但遗憾的是,宣夜说并不能像浑天说那样,用浑天仪这样的仪器形象直观地演示宇宙变化,更不能据以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异象或制定更准确的历法,最终,宣夜说只是一种思想假说,到唐代时已经就完全没落了,在李淳风所撰的《晋书·天文志》中还有相关记载:

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郎郄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mào)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幽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yào,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同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是三种比较有名的理论,但事实上,并不是只有这三种。

《尔雅注疏·释天》(晋郭璞注,北宋邢昺疏)载有六种:

故其形状之殊,凡有六等。

一曰盖天,文见《周髀》,如盖在上。

二曰浑天,形如弹丸,地在其中,天包其外,犹如鸡卵白之绕黄。杨雄、桓谭、张衡、蔡邕、陆绩、王肃、郑玄之徒,并所依用。

三曰宣夜,旧说云殷代之制。其形体事义,无所出以言之。

四曰昕天。昕读为轩,言天北高南下,若车之轩,是吴时姚信所说。

五曰穹天,云穹隆在上,虞氏所说,不知其名也。

六曰安天,是晋时虞喜所论。

唐李淳风《乙巳占》载有八种:

论天体象者,凡有八家:

一曰浑天,即今所载张衡《灵宪》是也;

二曰宣夜,绝无师学;

三曰盖天,《周髀》所载;

四曰轩天,姚信所说;

五曰穹天,虞耸所拟;

六曰安天,虞喜所述;

七曰方天,王充所论;

八曰四天,祅胡寓言。

凡此八家,浑天最亲,今独取之,以载于此。

李淳风认为浑天说最合理,并在《乙巳占》中引用了张衡的《灵宪》,其中就有天圆地方之说: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盖乃道之根也。

道根既建,自无自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盖乃道之干也。

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

显而易见,《灵宪》中的这一大段讲的是宇宙起源,天为阳为圆为动,地为阴为平为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在讲天地的形状。

所以,可别再说什么古人只知道天圆地方,那只能证明你只知道一个天圆地方。

微信公众号:Hailion1999

题图摄影:贾斯汀·伍(Justin 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天体观说了啥:别把古人看扁了,盖天说 宣夜说 浑天说远比你高明
卷二 ◎天部二
“天圆地方”并不是古人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观测方式
天圆地方的致命错误,古代人真的没有想到吗?
天地
(原创)天圆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