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的前世今生

“熊罴在山,阳之祥也。”

在《诗·小雅·斯干》中郑玄笺,

汉代工艺家颇善塑熊,

将肥大的熊体处理得憨厚可爱而无盆笨之感。

汉代人把熊也视为吉祥的动物,

这样的四个小动物被放置在坐抨四隅,

是很惹人喜爱的。

这也就使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

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熊形镇 (安徽博物院藏)

上图的熊形镇它是干嘛的?为什么在文献和考古发掘中都有发现?

通常我们所提到的“”,就会联想到文房四宝的“镇纸”,很少会立马想到“席镇”,其实当我看到这种熊形镇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古人写字作画时用来压纸的东西——镇纸,其实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说清楚认为自己多少都知道点,但是真正明白后,才发现自己有时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这两个“镇”是什么关系呢?

镇的前世——席镇

“席地而坐”这个词可谓是妇孺皆知,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不是直接坐在地上,而是坐在用芦苇、竹条等材质编制的席子上,而不是像今天坐在沙发或者椅子上。

何为席镇?通俗一点说就是放在席的四角用来压席,防止席四角翘起的压物而已!

怎么会有各种形制的席镇呢?

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席镇的材质和外观要求就变高了,席镇的材质有玉石、金属、陶瓷等,外观要求由素面镇正加了纹饰、动物形状、人物形状、方台形状等,镇所具有的不仅是实用性还具有辟邪的作用,通常会放在死者的衣袖口内称“压袖”,放在墓内幔帐四角称为“压帐”,可能是镇墓兽的缩小版。

现在所知最早的镇有相应的记载吗?

石磨铜镇 茹家庄西周1号墓

当然有了,镇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孙机先生结合考古发现,已经证实(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1号墓),此镇外层为铜质,近椭圆形,外部有饕餮纹。

在春秋时期席镇继续发展,材质多为金属和玉石,在绍兴越国大墓、曾侯乙墓中均有发现。秦汉时期,青铜制作的“席镇”,在王公贵族的生活中使用得更加广泛。西汉文学家邹阳在《酒赋》中曰:“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

1-3.虎形镇 4.豹形 5、6.羊形

7.凤形 8.熊形 9.山形

席镇的出现和使用有那些必然呢?

首先与先秦两汉时期古人的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床、榻、枰是汉代主要用于坐、卧的家具,床、榻等家具及室内陆面就坐之处皆铺席。其次床、榻、枰铺席后,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还要在其四隅置镇。在古文献中有所记载《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朱熹集注“:瑶,美玉也。瑱与镇同,所以压神位之席也。

鹿形镇(江西南昌海昏候墓出土)

汉代可谓是席镇发展的顶峰时期,多见金属质地和动物形状的席镇,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且汉代把镇分为博镇坐席镇两类,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4厘米左右叫做博镇,10厘米左右称作坐席镇。

博镇为什么那么小呢?其缘由可以联系到“六博”即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因为要布博局,也就是设定投掷时的界限大小,所以要用镇来压住四角,这种“六博”可能是象棋的前生。

仙人六博 (新津崖墓石函石刻)

汉以后席镇也在发展,南北朝以后六博逐渐不再流行,隋唐时期多为玉石席镇,象牙、竹木质地的镇逐渐出现,镇的功能也逐渐有压席角变成文房四宝的“一宝”——镇纸。

镇的今生——镇纸

席镇为何会演变成镇纸呢?

这是有历史大背景的。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盛行,椅子也逐渐传入中原,人们由席地而坐变成垂足而坐,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席镇的逐渐转变成文人的文房四宝,功能是用来固定纸张。于是镇纸应运而生,镇纸的别称:镇尺、压尺。

为什么会有各种形制的镇纸呢?有何寓意?

镇纸的造型多为兔、马、羊、鹿、蟾蜍、虎、狮、豹、龟、鹿、羊等优美动物形象为多见,寓意着祥瑞。《匋雅》载:“镇纸谓之压尺,铜与瓷玉皆有之,亦多肖生物者。”其外形多呈长方形,以玉、石、铜、铁、角、陶瓷、水晶等分量沉重的材料制成。有的朴素少文,重于实用;有的材精形美,意在欣赏。

青玉雕刻兔形镇 长8.5厘米,高4.5厘米

唐代科举考试的一个环节:书法,文房四宝就成了考试的必备品。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镇纸的发展,如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青玉兔形镇,就是唐代最佳作品的代表。自古人们喜爱用兔子表达对仙人生活的向往,此件青玉兔镇纸,传达出文人墨客对书写绘画意境的美好追求。

石犀牛镇纸

宋代镇纸更加普遍使用,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中就可以找到证据,在张镃的诗中,更有“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宋代镇纸在取材和造型方面丰富多彩,深得文人的喜爱。

水晶鹿镇纸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1971年,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的水晶鹿镇纸。水晶是石英的一种,透明有光泽,亦称“水玉”、“水精”等,水晶自古以来被视为珍宝,这件水晶鹿镇纸,从其质地、造型及雕琢工艺等方面来看,在明朝初年定是稀世珍品。

明代,文人墨客书写绘画用纸、用丝织物越来越多,镇纸的使用也相当广泛,不仅风格有所创新,工艺技术及造型也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清代,在沿袭明代镇纸风格的同时也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审美要求提高,促进了工艺技术的进步,以欣赏为目的的,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以说此时的镇纸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黄玉琴式镇纸(故宫博物院藏清代)

由以上可知“镇”的前世叫席镇,今生就与儒雅相关称为镇纸,难怪那么相似。镇的变异在历史大背景下是个必然,其功能的转变是主题,其次它的寓意和观赏价值也随着功能变化而改变。这个疑问解决了! 秦砖汉瓦和铜镜耳熟能详,相比之下镇也是毫不逊色。

参考资料

1.孙机:《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三联书店,2016.8

2.熊丽萍:《关于从“席镇”到“镇纸”变迁的探讨》,华夏文明,2016年第10 期

3.曹栋洋:《考古所见先秦两汉的“镇”》,武汉文博,2013年第3期

图片:言新、网络和参考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晶镇纸
席镇的艺术——古代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细节
历代席镇(第一篇)——消失的典雅中国艺术
战国时不可能有这样的水晶杯?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水晶杯”来自何方?
古人玩室内装饰有一手
历代席镇(第二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