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破解千古之谜:六经定位序,和三阴三阳开合枢(上)
好了,开始进入正题,但先说明,本篇(上)还是要水一下,因为开始进入三阴三阳定位的关键,需要一系列的图配合解释,我拜托了一位朋友为我制作电脑图,等待中,接下来几篇系列文章更新速度也许会放慢。

想要研究内经经脉体系的结构,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本问题,经脉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内经里定义经脉是“气之大经隧”,“不可见”的系统。??

那这位于人体深处的能量通道,和气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是类似高速公路,地铁隧道,非得先大动工程,建好了选个良辰吉日,才能通车???

还是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呢???

到底是先有经脉?还是先有气??

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涉及中医理论,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认识。??

目前,受到西医,科学观物质论数十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部分人的观念,都偏向认为,经脉是实体存在的,先有路,气才能走。??

但基于对内经理论的认识,我的看法是后者,先有气运行,然后才形成路。??

物质上的结构,无论是神经,血管,肌肉,皮肤,筋膜,脏腑等等,缝隙处都可以是气运行经过的路线,人死之后,没有了生命能量运转的作用,解剖的,只是个死物,自然找不到经脉存在的决定性证据了。??

所以在临床上,不同的病人,根据高矮胖瘦,体质,男女老幼不同,其经络和穴位的具体位置也有一些差异,本人因为传承了最传统的中医内科推拿手法,有“循经揣穴”的功夫,所以对这些现象,一直以来都有较多体会。??

根据我的观察,三阴三阳,经气的运行,有着一定的规律,方向,但除了一部分根本的穴位,关口,气门等较为固定外,大部分时候,经气的运转和位置细节,并非完全死板不动的,因应不同的病情,体内的堵塞位置不同,甚至曾经过手术切断后的部分恢复不佳,有些人会出现“火走异径”,经络路线扭曲等等现象,所以,我由此得出结论,要研究经脉,首先需要研究的是“气”和“阴阳”。????

而在中医理论里,三阴三阳的定位排序,和三阴三阳开合枢,是个大难题,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争议千年(这也是本系列,千古之谜的标题由来),就连目前内经现存最早的注本,隋唐时杨上善注解的《黄帝内经太素》,甚至被后世列为中医四大经典的《难经》,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三阴三阳的定位排序,和开合枢的认识,又实在太关键,太基础了,它的地位,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就和数学的加减乘除差不多,搞数学的专业人士,难道能对外人承认,他连加减乘除都还搞不懂,同行之间还在争议不休吗?不可能吧???

所以三阴三阳这个问题啊,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无数中医人,可是却是个不能对外人说的秘密。?

因为若告诉病人,我们连加减乘除……哦,不,是连三阴三阳的排列,顺序,定位都还没搞清楚,普通人会怎么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我们中医还要不要混了???

别以为我在胡说八道,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对于这个基础课题,至少能找到十来个不同版本的解说,争议很大,而且没有一个理想的,从原理上能有说服力的答案。??

可是为什么,中医在这么关键的基础理论上出了问题,还能顽强的生存几千年呢?这有多方面因素。??

第一,我在前面文章就说过了,中医和内经,是个极度早熟的体系,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在三阴三阳定位序出现争议前,早已经发展出一个庞大的体系,著作,至少现在还流传的《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后人即使跳过了这里的基础争议,钻研其它篇幅,临床上也能得到很高的成就。??

第二,是后世历代中医高人,也作出了很多的尝试和总结,创新,几百年上千年经验总结,临床用之有效的方剂,手法,针法,新的理论等等,淡化了内经体系,基础理论的争议问题。??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中医理论虽然在很古老的年代,就在基础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在最高深的学术上却没有缺漏,研究天地之阴阳,五运六气,造诣能合于人之阴阳的高人,是能够从中医理论上贯通这些疑惑的,只是从天地阴阳,合人之阴阳,绕了一圈,同时这方面学术也实在过于高深艰涩了,高人难以对普通人解释理解。但古代钻研《易经》的儒家士子,大儒,甚至帝皇将相很多,所以过去在这方面,中医是有文化基础,高层受众基础的。???

好了,言归正传,在内经里,最明确定位人体三阴三阳,并首先提出开合枢概念的篇章,就是《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要研究三阴三阳之气的规律和定位,《阴阳离合论》,是重心中的重心。??

而出现争议千年的这个基础问题,至少有七成要归咎于《阴阳离合论》,当初我初学中医时,第一次看到本篇,细读数遍后,马上就有一种亮瞎了眼,崩溃的感觉……这三阴三阳定位,根本就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嘛。(当时想法)??

而更让我崩溃的是,我第一位师傅,精通五运六气、经方和内经的尹师,竟也不能解此篇!??

要知道,《阴阳离合论篇》只是内经素问的第六篇,无论从它所处于的位置,还是行文方式,内容来说,都肯定只算基础篇章,和内经最高深艰涩的运气学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但当时已经变成尹师脑残粉的我,竟发现尹师,也不能解!??

往事不堪回首啊,这就是我和《阴阳离合论篇》,第一次结下不解之缘,之后查过许多关于本篇的解说,感受到的,只一次又一次的崩溃泪奔,直到我经过多年思考体悟后,灵感爆发的领悟贯彻……??

下面我将列出原文中,关于三阴三阳定位序,开合枢的部分,大家可以先看看,感受一下,这经文之中,表面上看起来的自相矛盾,我初学时的感受如何???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下篇文章,开始解《阴阳离合论》,正在等待朋友制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脉中的三阴三阳(网摘)
中医中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的含义
太极修炼与中医易理
经脉体系
奇经八脉都是药
*张登本——《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模式与伤寒六经辨治【系统模型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