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握好处罚教育的度


宜兴市东域小学  徐理群

【内容摘要】:其实并不是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和自信,处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处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处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因人而异,用量适度。首先我们要澄清”处罚”与”体罚”的概念,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其次我们要遵循处罚的几条原则;再来说说处罚的几种招式。处罚教育与激励教育牵手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处罚、教育、原则、学生、教师

 

近几年来,有些教育专家推崇西方教育方式,极力反对处罚教育。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爱子心切,也巴不得所有的老师都是周宏,能够用赏识教育把他的孩子培养成哈佛大学的硕士。试看下面两个例子:

NO.1】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罚款和承担医疗费5000多元。他好不容易凑够替儿子交上去,可是儿子又参与赌博,被罚款20000元。后来他的儿子又参与抢劫杀人,被处极刑。在临赴刑场的时候,他却不愿见为他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说是父亲过多的“爱”害了他。

 

NO.21920年,美国一个12岁的小男孩,踢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一块窗玻璃,小男孩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请老太太宽恕,可老太太坚持索赔1.5美元,当时,12.5美元能买125只生蛋的母鸡,在今天,约合人民币3000多元。男孩的父亲把12.5美元给他的时候,严肃地说:“这12.5美元,我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一年之后必须还我。”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抽空辛勤打工挣钱,半年后,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的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这两个不同样的例子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适当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能健康和谐发展。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处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较小的孩子,或者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成长的过程,一定有一些处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其实并不是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和自信,处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处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溺爱不是爱,专制不是爱,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

但是当前处罚与体罚的界线划分不清,家长也被媒体所迷惑,认为让学生罚扫地、罚抄写就是体罚,这是教育部门所不允许的。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还敢下手吗?

正因为处罚的度难以把握, 甚至在全国各地还发生了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自杀的现象,所以现在老师们普遍地有一种感觉,“谈罚色变”,再不敢批评学生了。但是在真实的教育过程中,老师面对是不同个性的学生,面对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碰到了屡教不改的孩子,怎能够漠视?只要是有一颗责任心的老师,爱生如子的老师,一定会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发现问题,及时教育。这个教育一定离不开或多或少的处罚教育。因为毕竟处罚教育能让很多学生直接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而且通过处罚让他(她)有一种畏惧感,不敢轻易再犯。

但是处罚却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因人而异,用量适度。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怎样用好处罚这把“宝剑”,切实把握好“处罚”的度呢?

首先我们要澄清处罚体罚的概念,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我们所说的处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处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

其次我们要遵循处罚的几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育者使用处罚时要明确目的,要知道处罚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纪律,使受处罚的学生改过自新健康成长,使大多数学生受到教育。如果这个目的不明确,教师就可能滥用处罚,教师在处罚学生时就可能带有个人的情绪、抱有偏见,就可能有“训斥”学生的心理,结果就会对学生造成体罚。

2、灵活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处罚对象的性格类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处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比如,对于故意违纪的学生与过失违纪的学生,对于初犯和屡犯,对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处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3、处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孤立地使用处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4、处罚必须能解决问题,而不产生新问题的原则。处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处罚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在运用处罚时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时机,注重处罚的实际效果,不能产生副作用。

 那么,我们该怎么处罚呢?

现在来说说处罚的几种招式:

1、运用“自选式”处罚:著名教师魏书生老师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例。比如,学生犯了错误可以让他选择:是给大家唱一首歌?是写一写犯错前后“心理状态说明书”?还是打扫卫生?……这些都可以让他们自我反省。犹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全然没有了常见的那种处罚者咬牙切齿,被处罚者惊恐万分的情状。卢梭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为了处罚孩子而处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处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处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而绝对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灵。我们面对的是孩子,由于认知、自控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允许他们有无意犯错的权利。只要他们在犯错之后,通过自发的行为主动承担责任、弥补过失,我们在必要时“推波助澜”,这样的处罚岂不更有人情味?

2、把握处罚的度是最重要的。在比如一位学生上课老是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和同桌说笑,你作为教师千万要忍得住,可以先暗示提醒学生三次,如果不听,就请他上台来给同学说个笑话提个精神,或请他读一段书都是好的,如果这时教师让他站在墙角里面壁思过,这就是体罚了;如果你这时责骂他:“你上课讲话,真不是个东西,嘻皮笑脸像个白痴!”这就是精神体罚了。再如有位学生行为特别恶劣,常常敲诈弱小同学,打群架。经多次教育无效后,我们可以在全校给予通报批评,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但如果我们老师气愤不过,为了教育他,狠狠打他一顿,这就是体罚学生了,违反了教育法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良好师德和自控能力。

3、采用“冷处理”。有些孩子智力正常,性格活泼,乐于交流,只是因为反复的“批评表扬”,或者多次的“说服诱导”,这些正负强化都不足以消除不良行为、或不足以强化良好行为,屡次教育不悔改时,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可能会很有效。但“冷淡处理”要适度。让孩子明确知道被冷淡对待的原因和父母老师的期望,“冷淡”处理的目的是引起孩子的理解而不是愤怒。在学校教育中,对待那些特别调皮难以教育的儿童,不能长期不理不睬,导致学生内心的伤害,甚至走向教师的对立面,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心理处罚不能发展成心理虐待。

…………

总之,在爱心的关怀下,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绿色处罚,它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处罚教育与激励教育牵手更完美

并不是说处罚教育有作用,就一惩到底。孩子的心灵毕竟是稚嫩的,特别是小学生。对于初次犯错,我们适当点拨就可。切不可用凶神恶煞的样子去吓唬他们,甚至打骂。对于错误比较严重的,我们也应该努力想办法感化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先给足面子,不当众批评,而是把犯错的男生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先表扬他,而不是批评。逐步地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整个批评过程让男生觉得“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这种教育方式是处罚教育的完美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远要学习的范例。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也经常碰到。比如每个做教师的都会有同样的感慨:一个班级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屡教不改!当然我们班上也不例外。开始,我让这些学生重做,可发现好像并无多大起色。重做的作业稍许好一点,可等到下一次作业他们可能依然故我。我想,当学生知道老师在处罚他,那么这个被罚的学生内心里肯定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抵触情绪,心不甘,情不愿,又怎么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处罚呢?我觉得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处罚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奖励作业认真的学生。比如,一周内家庭作业连续三次得“优☆”的奖励周日家作抄写只抄一遍。学生语文课阅读情况不积极,课外阅读也不去认真执行,尤其是在家每日一读不够自觉,批评吗?效果不大。我通过评选每周的“阅读之星”,评到的让家长配合完成其一个小小的心愿。学生欢欣鼓舞,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孩子有着非常复杂、灵敏的感觉系统,他又有像成人一样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务必要谨慎,要慎言、慎行,要三思而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领会这个原则,并认真按照这条原则去做的教师却不多,他们常常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的思想、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愿望,忽视孩子的尊严。所以一旦出现学生与教师不合作,往往都是因为学生失去了教师的信任。可见,师生的交往,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多么重要。师生要尊重与理解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为教育好孩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其实,教师无论用赏识教育还是处罚教育,始终不要忘了一个“爱”字。我们教育者用一颗大爱的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去铺就学生成才之路,终会换来桃李满天下的欣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惩罚教育,今天还不能放弃
学生犯错该如何惩戒?“教育惩戒”理应既有法度也有温度。
未跑操的高中生被罚爬行侮辱谁(图)
教师体罚学生的反思 教师体罚学生案例的反思
当你的劝导失效----
竟有人拍视频造谣老师!转发!为教师发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