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工作艺术(4)

第四章  班主任科学创建班集体的艺术

创建班集体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班集体建设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班主任科学创建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石,是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为优化班级这个微型社会教育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科学创建班集体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在实现由社会的有益动机所制约的活动时,具有组织上和心理上团结一致的特点,它是群体存在的理想形态,其中个人、群体和社会意义的动机目的是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从心理学角度讲,集体是具有各成员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和各成员有“我们同属于一起”的感受这两个特征的群体。这就像电影院里一同看电影的一群人,不能说是集体,因为他们没有行为的相互作用。还有大型的工厂、组织,各成员虽然有“我们是一起的”感觉,但人太多,范围太大,彼此不认识,不能发生相互作用,也不能称之为集体。明确了集体的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由集体成员、教育教学过程、班综合而成的一个微观的特殊的社会教育环境。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优秀的班集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学生有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效率;二是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教学目标,并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或超额完成;三是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较少有不安、焦虑与挫折现象,而是充满信心和力量;四是学生同校领导、教师和同学间有良好的沟通联系;五是学生间能同心协力,有高度的相互作用影响,成为一个安定、团结的整体;六是学生能积极参加集体管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优良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经过班主任的精心培养并为之付出大量的劳动后形成的。

一、班主任对班情进行分析,明确班级奋斗目标的艺术

(一)进行班情分析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管你所负责的班级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不管你所培养的班集体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但要科学创建班集体,首先必须摸清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班情分析是科学创建班集体的前提。有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恰当地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只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把握好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学生的自然状况。如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及人员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生理发育状况等等;2.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3.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4.班级人际关系状况;5.班集体建设的环境状况;6.班集体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7.班集体建设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8.班集体发展的实际状况与优良班集体之间最关键的差距何在。

要想完成上述八件事情,进行班情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资料分析法。即通过科学研究学生档案获得学生自然状况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了解学生过去的一些情况。

2.观察法。这种方法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所谓观察法,就是指常态下,班主任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这种方法常被用来获取第一手材料。其实施的要求:(1)具有一定的目的;(2)具有明确的说明现象类型的分类标准;(3)具有明确的观察对象;(4)具有一定的观察地点;(5)具有确定的观察时间表;(6)具有确定的记录方法;(7)具有一定的处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常见的观察法有:①核对清单法;②级别量表法;③记叙性描述。

3.问卷调查法。指通过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学生对某一主题的意见,从而获得有关这一主题的第一手材料。实施的要求:(1)每次只涉及一个主题;(2)说明清楚、完备;(3)问题的陈述不带偏见;(4)问题的安排次序符合一定的心理习惯;(5)问题的答案易于整理、分析和解释。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谈话时由于面对面而造成谈话对象的心理戒备状态;不足之处是如果问题选择不好,总有一部分人不作回答,也较难查明不回答的原因。

4.谈话法。指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以某种形式进行交流,直接搜集有关事实材料。按谈话过程的系统性可分成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进行的标准式谈话和比较自然、随便的自由式谈话;按谈话对象人数多少可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它的步骤有:(1)选择谈话对象,准备谈话计划;(2)确定谈话目的和内容;(3)按计划进行谈话;(4)整理、分析谈话记录(或结果)。它的优点有:(1)班主任与学生保持着直接联系,有利于在短时间获得需要的材料;(2)班主任能够当场解释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误解,及时补充必要的调查内容,确保调查材料的可靠性;(3)可以搜集到一般方法搜集不到的学生的情感反应。它的不足是:(1)班主任的态度、语气以及谈话的艺术水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偏见和误会;(2)选择学生谈话时要考虑一些可能的限制因素。

除此以外,还有社会计量法、活动测试法等等。但无论是使用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交替、综合使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步骤。

摸清班情,进行班情分析,掌握真实情况.是提出班级奋斗目标的基础。

(二)明确班级工作奋斗目标

在摸清班级情况,进行班情分析以后,就要提出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工作奋斗,目标。班集体目标是全班学生通过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结果。在班级成立之初,学生处于松散状态,因此,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对优良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班集体目标既是全班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学生活动的归宿。首先,班集体目标为了使班集体不断巩固和发展,需要经常寻找鼓励班级前进的力量,提出远景,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和新的任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正式的教育集体。班集体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优良的班集体的创建,既不是自发进行的,更不是随机工作所能实现的,它是班主任、学生、科任教师等有意识、有计划、系统地、努力实践各个层次的目标所获得的预期结果。优良班集体创建的目标是班集体创建中班情分析的继续,是开展班集体创建各种各样的活动的依据。优良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集体就失去动力,就会涣散。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把全体学生吸引在一起,使大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的奋斗中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要从本班的班情出发,所确立的目标要有方向性、阶段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方向性是指所提出的目标要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依据;阶段性是指围绕总目标,分阶段、有层次地、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制定出近期、中期目标;现实性是指目标符合班情,高低适当,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激励性是指目标有一定难度,能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并把目标内化为个体的精神需要,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创建班集体常用的目标有总目标、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总目标是指贯穿于班集体创建过程始终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这是创建班集体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是班主任的班集体创建工作的灵魂。远期目标,一是指将班级培养成优良的集体;二是指全面地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三是指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创建班集体的远期目标可以根据中小学的学制具体确立。中期目标是指创建班集体过程中把松散的班级建设成班集体,并在完成一学年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适当的发展。中期目标一般为一个学年度。近期目标是指为创建班集体,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做的短期安排。

明确了班级奋斗目标以后,必须狠抓落实工作。要围绕各个时期所提出的目标开展活动,每一个分目标都必须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目标顺利完成以后应及时总结、评比,然后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使班集体不断前进。

二、班主任建立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

(一)人际关系界说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把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将行为的、情绪的、认识的三种成分包括在调节中。行为成分包括:举止、活动、表情、手势、言语,即表现出人的个性以及其他人所观察到的一切;情绪成分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状态,各种状态的冲突,情绪的敏感性,对自己、同志、工作的满意感等,即与个体状态相联系的以及能够在生理记录和主观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一切;认识成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即具有同志间相互理解的一切事物。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征:在正式关系组织中,行为成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主导成分;在非正式关系组织中,情绪成分承担着主要的调节功能。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

在由多人组成的群体中,我们跟哪些人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即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距离的远近

人与人凡是地理位置接近的,容易自然发生人际交互关系。例如在教室里座位靠近的学生与学生,彼此容易建立人际关系。

2.相互交往的频率

人与人或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或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如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从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新生入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的初期,地理距离的远近与交往的频繁与否,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人际间的吸引

人际间的吸引是主体主观上感受到和体验到的时间或空间、直接或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

(1)外表的吸引性。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外表因素往往有形或无形地左右了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建立与成长。外表越吸引人的,也越为人所喜爱。但是外表因素对人际关系建立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男女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涉及到所有个体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一个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一个心理因素。

(2)态度的类似性。人与人不仅是具有共同特征者愿意相聚在一起,彼此特性相反者,也有互相吸引的现象。例如,喜欢主动支配他人者与喜欢依赖别人者,其动机有相互满足的趋向,这两种人在一起相得益彰,可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情形在男女异性的人际关系中尤为常见。例如在大学(中专)里,彼此陌生的新生初次见面时,先经过一段试探期,男生通过观察打量女生后,便会走近特定的一个女生身旁,然后找些话题与她交谈,交往中彼此发现对方合乎自己的要求,便继续交谈下去,若有一方感到失望即不合乎自己的要求,则谈话便告中断,而再转向另外的对象。

(3)情感的相悦性。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体验到,当自己很希望得到别人的爱,而那个人也真的喜欢自己、爱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对那个人爱得更多、更深!与此同时,由于双方心理上的接近与相互帮助,因而也就减少了人际间的摩擦事件与心理冲突,这种相互间的赞同与接纳,也是彼此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三)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内容

“班级人际关系是指作为主体的学生们通过活动交往在相互影响中形成的内在联系,包括垂直关系(师生之间)、水平关系(学生之间)和点面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班级人际关系,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创建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范畴。”①在班级中建立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在班级这个群体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班级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有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在班级活动,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既应是某学科的专家,又应是教育者、灵魂工程师和学生成长的环境设计师;对学生升学和就业指导而言,又应是心理咨询专家。

1.确保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

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在班级这个群体中,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绪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未知的世界,都是艰苦的劳动,需要充沛的热情去攻关。这就要求教师要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进而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的期望不同,对学生影响也不同。反过来被期望的学生的反馈又影响着教师,教师又对学生产生了新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信与自强的心理,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要寄以深切的期望,真挚地热爱学生,确保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为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2.注重领导方式

师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之外,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的学者把班级领导模式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还有一种划分方法,也分为三种类型:着重规范,以实现班级组织目标;满足学生志趣的需要;强调在角色期望与个人意愿之间灵活运用。

为了切实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领导方式,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作风,让学生参与班级教育管理。把权威和民主、民主和集中高度统一起来。

3.为人师表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眼里,都在对学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行为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关键,更是影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严子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师表。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决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规范、格言和奖惩条例所能替代的了的。因此,班主任要时刻自觉加强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加强个性品质的修养与升华,严格进行自我评价。

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坚持善意地对待学生,注意使自己的行为与学生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内涵相适应。这就要求班主任肯定和明确学生的想法和成绩,对正确的予以支持、表扬和鼓励;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

资料卡片

袁老师,现在我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尽量地使用您教给我的方法,收效很好!我现在觉得:人活在世界上真是有太多太多的乐趣。每前进一步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感到它能带给我很多的激励与教训。老师,让我再说一声:“谢谢您,我的好老师!……”

读着这封来自西北边疆,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长信,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为这个曾一度对生活绝望,性格忧郁、孤僻的女孩,如今能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高兴!

当年我接下这个班时,她从新疆来沪借读已一年了,当时她面容惟悴,声音低弱,眼神怯生生的,怕与老师、同学交往。全班同学无忧无虑的笑脸与她忧郁的苦脸形成强烈的反差。由于她身体虚弱,不合群,爱生气,同学们也戏谑地称她为苦命的“林妹妹”。她的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尤其体育不能达标。尽管班委会、同学们千方百计接近她、帮助她,可收效甚微。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学生,不是小皇帝也是时代的宠儿,怎么会冒出这么个“林黛玉”?我百思不得其解。参加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她的性格为最成问题的E型。科学测试结果与现实如此吻合,说明她的性格确有严重问题!

经过调查与家访,我深入了解到了有关她的情况。…-

以后,我更多地关心起了她的思想。只要一有空,我们便聊起来。平日少言寡语的她,脑海中竞有那么多问题困扰,以致她的思想常像万马奔腾,无法收缰!我和她从人生万象、宇宙苍穹、真善美与假恶丑一直谈到生与死……无所不谈。我发现她酷爱音乐,爱看书,爱研究问题,我便与她谈贝多芬的坎坷命运与人生,谈《英雄交响曲》;谈保尔?柯察金与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诞生;谈卓娅和舒拉以及他们伟大的母亲;谈张海迪和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谈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谈《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会改变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发现她变了。她身体强壮了,学习成绩也稳定了,和同学们的交往也日渐增多。她的性格趋向活跃,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程度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为了办好班级小报,她主动要求担任小报的主编。还向团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她已没有了往日的忧郁,生活在她面前似同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学班主任工作100例》,第293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三、班主任培养核心带动全班的艺术

一个坚强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积极分子,并由他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团结和带领全班同学前进,要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最重要的是挑选和培养本班的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创建班集体的得力助手。

(一)班干部的选拔

选拔班干部,一是查阅学生的档案、走访原来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可进行家访或和学生本人交谈;二是组织活动,在学校的活动中发现干部,考察干部,通过一系列活动考察他们的组织能力、工作热情、思想觉悟等;三是要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在选拔班干部时,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要求完美无缺。

(二)班干部的条件

1.品学兼优,积极上进。

2.关心班集体,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

3.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有一定的特长和爱好。

(三)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一经确定,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抓紧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培养和教育班干部的过程,也就是培养、教育班集体的过程,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

对班干部的培养、教育要有的放矢,点面结合。不能从班主任的主观好恶出发,要针对班干部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形:有的班干部对工作有热情,但工作方法不得当;有的工作能力较强,但怕耽误时间,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毕业班表现得更明显一些);有的骄傲自满,看问题主观片面,自作主张,工作中不够民主,等等。一旦碰到这些情况班主任都应该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引导、帮助、教育,否则,他们就不能形成班级的坚强核心,发展下去也可能使班干部在同学中丧失威信,陷入孤立的境地。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从正面告诉班干部应当怎样开展工作,哪些行为是不应出现的,哪些行为是班干部必须做到的,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对低年级的班干部,班主任要明确规定一些具体要求,使他们有章可循;二是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对班干部进行培养、教育和提高。班主任不能仅仅满足于班干部完成任务与否,而要观察了解他们是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要分析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要给予肯定;错误的、不当的要及时指出,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纠正。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班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组织、管理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班干部的培养、教育、提高工作,视年级不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低年级学生,要给以具体帮助和指导,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对高年级学生,应该侧重于思想上的教育,鼓励他们发扬首创精神,大胆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班主任在培养、教育班干部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的积极分子,使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得到扩大和充实。对低年级的班干部,班主任要注意关心爱护,切不可过多地加重他们的负担。无论是低年级的班干部,还是高年级的班干部,都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想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还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要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对全体学生都应该这样);二是要经常过问他们的学习,及时查找学习上的差距,及时缩短差距;三是要帮助他们合理支配时间,使其学习、工作、休息合理有序,忙而不乱,提倡计划时间的科学性和使用效率。

四、班主任树立正确班集体舆论的艺术

(一)正确班集体舆论的作用

班集体是学校管理、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学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班集体也是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的基本单位。班集体道德文明建设的水平,不仅是学校道德文明建设的反映,也可以对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优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它不仅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水平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高低的大问题,因而抓好班集体健康舆论的养成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在一个班级里,必须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每个学生都要对集体负责,都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这就是说,每个学生都要自觉遵守纪律,维护正确的集体舆论。正确的集体舆论是班级正确航向的保障。”①

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一个集体中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众人的言论。它是进行道德评价的主要手段。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影响个人意识和行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一个班集体舆论状况可以说明班集体成员道德意识的水平。如果一个班集体难以形成健康舆论,就标志着该班集体道德意识比较贫乏,道德水准比较低下。班集体舆论状况还说明,社会道德规范是被班级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并深存于他们的意识中。“道德舆论的沉默表现出人们对道德规范没有一致认可,因此它会使道德规范失效。”①班级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随机群体发展成为教育集体要有一个过程,而形成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班集体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在实现由社会的有益动机所制约的活动时,具有组织上和心理上团结一致的特点,这是群体存在的理想形态,其中个人、群体和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优良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必须经过班主任的精心培养并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树立了健康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形成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舆论是实施目标的导向工具,它形成的整体倾向是集体主流意识的表象。健康的集体舆论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使班级更团结,更朝气蓬勃。”②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舆论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引导”③一个班级树立了健康的集体舆论,它就会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以一个无形的力量帮助班主任教育学生,它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往往比教师个人力量大得多,有效得多。它是形成、保持和发展先进集体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帮助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克服不良作风和养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在一个班级里,如果没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就会是非不分,正气不能压倒邪气。健康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在健康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因此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集体舆论,使之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加速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二)正确班集体舆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学生的是非观,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苦细致的培养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1.建立必要的班级规章制度

一个人的言论除了受法律的约束外,更多地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学生守则》对学生言论的规范是上述两个方面的集中反映。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守则》的宣传讲解、贯彻和执行,树立健康的集体舆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守则》对班集体舆论的规范作用和导向功能。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集体建设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的学习和道德行为习惯。一个班集体必须建立对其成员有一定约束力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制度。班级制度是学校制度的延伸和具体化,是班级学生共同遵守的公约和准则,因此必须合乎情理。目标要求不能过高,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通过制度的约束养成学生健康的集体舆论及行为习惯。

2.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

墙报、黑板报、专栏等是发挥集体舆论的重要阵地。班级的墙报、黑板报和专栏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要有对好人好事的赞颂,也要有对不良倾向的批评;既要有对班级各项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又要有对国内外新闻、科技知识的介绍等等。而且要对班级中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吸引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对此班主任应该给予具体指导,充分利用这些阵地,使它按照健康的轨道运行。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十分注重在班集体中形成健康的舆论,只有正确把握住舆论的趋向性,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建立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3.时刻关注舆论倾向,随时加强健康引导

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级学生的舆论倾向,要有意识地把舆论中心引向健康的方向,不能让不良的风气在班级抬头,占上风。有效的办法,是表扬好人好事好思想,批评或评论不好的事、不好的思想。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把舆论中心引导到健康的方向上来。班集体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只要是好的,不论是大是小,是先进学生做的,还是后进学生做的,都应及时予以表扬。这样有助于树立人人想做好事、争做好事的风气。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养成学生做好事的良好习惯。表扬可以由班主任进行,也可以发动同学互相表扬。对错误的思想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批评。表扬和批评是把舆论引向健康方向的有效方法,但这种表扬和批评不要轻易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在表扬中有时需要指出不足之处,在批评中有时需要提到优点。

4.大力倡导学生评议教师之风

任何教师都不可能避免学生的评议。学生对教师的评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在同学好友中,有的是在家长亲友中,有的是在师生中;有的是有组织的,如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有的是自发的。学生所评议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和言行等。在由教师和学生双方组成的班级里,教师的思想修养、工作作风、学识能力、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对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也有重大影响。

班主任要做到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要把学生背后自发评议教师,变成面对面有组织的评议教师。要给学生安排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给教师提意见和建议。班主任更要率先做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力倡导学生评议教师的风气对树立健康的集体舆论有推动作用。

5.定期开好各种形式的班会

班会是在班主任领导下进行的学生会议,对于形成班级的集体舆论起着重要作用。班会是教育学生最普遍最有价值的工作方法,也是班集体全体成员的会议,是学生组织生活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任务是讨论班集体工作的任务,讨论集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会有三种类型:一般性班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一般性班会大多是布置讨论班级的工作,班主任在指导这种班会时,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独创性;民主生活会主要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班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批评各种不良倾向,及时指出和解决班里存在的问题。民主生活会是比较严肃的,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民主生活班会不宜过多,通常以小组过民主生活会为好;主题班会根据班级的情况,提出一个主要问题,通过集中讨论来统一认识,提高觉悟,明确前进方向,树立健康舆论,一般说这是班会的主要形式。报刊上曾先后报道过许多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如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武兴元等。他们有一条共同的教育经验,就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结合形势任务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活动。任小艾老师说过:“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乐’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如何组织班会,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而定。组织低年级学生的班会,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要丰富多彩,要尽可能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这些活动在学生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组织高年级学生的班会,除了注意低年级班会的一些要求外,还要注意突出思想性和理论高度。

五、班主任组织活动突出教育意义的艺术

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而要实现此目的,就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只有开展活动才能完成班集体创建中提出的任务,活动质量的高与低,也能标志着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高低。要想科学创建班集体,就必须充分利用“活动”这个中介。离开班级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就如同过河没有船和桥一样,班集体创建工作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班集体开展的活动应该是多样性、整体性、系统性的有机的结合,不能与培养目标相背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各要素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整体,但是系统又不等于各要素的简单相加。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不再作为单个要素而存在,它们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获得了各个孤立要素所不具备的新质和新功能。班主任在创建班集体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整体效应,不要随机地无任何教育目的地为搞活动而搞活动。

创建班集体的活动一般要体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是创建优良的班集体。因此,不仅要活跃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要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开展活动应该从德育的任务出发,遵循德育原则。

2.整体性。为突出活动的效果,就要加强活动的计划性,着眼整体。零散的活动,往往不如系统整体的活动功能大。

3.开放性。班级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总是要与方方面面发生关系。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封闭的教育内容将与社会实际发生冲突,降低甚至失去教育的功效,将来学生毕业后也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因此开展活动还必须注重开放性。

4.趣味性。班级各项活动的教育性应在趣味中体现。要增强教育效果,就必须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赢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陶冶情操,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5.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参与班级教育管理活动,发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班集体创建过程中的活动,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一般内容划分,可分为学习活动、文体活动、劳动、游戏四大类;按建设班集体任务划分,可分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提高班集体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获得应有发展的活动;按班集体结构要素来划分,可分为班集体创建目标活动、班级协调人际关系活动、班级组织机构培养教育活动、集体成员自觉纪律培养活动、树立正确舆论活动等。

了解了班集体建设活动的特点和类型,结合班级工作的实际,就很容易设计出一系列活动,并突出教育意义。

资料卡片42    初中班级全程系列活动目录

(修定稿)

初一(上):做合格的中学生

1.当我迈进新校园(学生谈进校体会)

2.难忘啊,“黄金时代”(家长作介绍)

3.我是这样起步的(优秀高年级学生介绍)

4.我在祖国怀抱里成长(诗歌朗诵)

5.我是家长好助手(家务劳动比赛)

6.我和ABCD交朋友(英语“拼单词”)

7.欢快的十分钟(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

8.方寸天地趣无穷(集邮知识讲座)

9.学海初航品甘苦(学习心得交流)

10.我为老师做点事(尊师活动)

初一(下):当家乡的小主人

1.请尝尝我们做的菜(自炊)

2.小记者奔向四面八方(到种菜、卖菜、烧菜等单位调查)

3.请听我们的建议和呼声(献策)

4.沿着历史的足迹前进(参观历史陈迹或博物馆)

5.今日家乡在腾飞(信息交流)

6.为了家乡,我愿……(一分钟演讲比赛)

7.贡献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联谊)

8.刻苦学习,为我家乡(学科竞赛)

9.家乡蓝图任我描绘(访上级单位领导)

10.家乡,请听我们的报告(新闻发布会)

初二(上):迈好青春第一步

1.青春,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青春期知识讲座)

2.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劳动模范报告)

3.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家长与学生座谈)

4.十四岁,奋飞的起点(介绍我心中的英雄)

5.在建设祖国的行列中(访厂青年突击队或农村青年专业户)

6.青春在边陲闪光(与边防战士通信)

7.美好的青春乐章(音乐欣赏)

8.练就强健的体魄(青春杯体育竞赛)

9.爸爸妈妈,你们听我说(学生向家长汇报)

10.十四岁,新的高度(集体生日庆典)

初二(下):我为团旗添光辉

1.团旗指引我成长(老共青团员作报告)

2.怎样才能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论辩)

3.用热血填写我的志愿书(入团志愿书介绍)

4.烈士墓前的沉思(祭扫烈士墓)

5.团旗在我心中飘扬(编报评比)

6.在欢乐的“团员之家”(游艺活动)

7.雷锋在我们行列中(走向社会的义务劳动)

8.伴着青春的旋律前进(集体友谊舞)

9.我们是光荣的后备队(入团宣誓)

10.谱写我们的青春之歌(营火晚会)

初三(上):谱写人生新一页

1.不朽的英名、壮丽的人生(讲故事比赛)

2.成功在于实践(小发明、小实践、小创作、小论文成果介绍)

3.我们将这样对待生活(班委会答辩)

4.路,在我们脚下(班级演讲比赛)

5.迈开步伐,走向远方(远足)

6.我们最敬仰的英雄们(剪报交流)

7.我向教师进一言(最佳通信评选)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

9.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格言交流)

10.高歌新生活,立志献四化(看画赛歌)

初三(下):母校永在我心中

1-颗红心献祖国(家长寄语介绍)

2.我为母校添春色(建校劳动)

3.为母校争光的人们(与校友通信)

4.温故知新话复习(学习经验交流)

5.奋发努力硕果多(学习成果汇报)

6.我为母校献一计(献计)

7.学海无涯勤作舟(智力竞赛)

8.在我成长的路上(征文)

9.同窗情深共勉励(临别赠言)

10.二十年后再相会(联欢)

(作者:丁如许)

六、班主任争取科任教师配合的艺术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科任教师的配合。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级能否形成优秀班集体,取决于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必须主动和与科任教师联系,以便对学生提出的管理要求及采取的教育措施,彼此协调,相互一致。班主任在培养班集体的过程中,应该成为联系在本班任课的各科教师的纽带,使本班各科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

班主任要主动向各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各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对全班学生学习成绩关系极大,对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为不断提高全班学习质量,为优良班集体的形成创造条件,班主任应有计划地听科任教师的课,协助科任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学习与健康情况,建议科任教师调整作业、考试测验的负担量。为了教育管理好班级,创建优良班集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坚持要求学生履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发扬班级的优良传统,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课教师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科知识教学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本学科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形成学生对待课业严肃认真、勤勉好学的态度,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等。为使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协助班主任共创优良班集体,班主任应该主动提供帮助。因为科任教师在多个班班任课,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个性特征的了解不可能很全面,所以班主任应该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会,介绍本班学生个体的情况,以及本班班集体发展的水平等,提出准备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因此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等多方面情况的反映,听取任课教师对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调整本班的教育工作,研究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提高学习成绩和增进身体健康的措施,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从而制定本班的教育管理工作计划。除此以外,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尊敬任课教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树立教师的威信,培养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当班上中队、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开展活动时,应当邀请任课教师参加并给更好更多的指导。

七、班主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艺术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和少数几个班干部是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个体能动性。

(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自我教育能力的功能

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并主动采取行动,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控制活动。它主要表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学习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并能自觉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善于总结工作、学习、生活经验,能够并善于辨别是非善恶与美丑,抵御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自觉地、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对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决定作用。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事业、理想、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关键就看他在社会实践中,在外界条件(主要是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自我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因此,班主任应该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我教育水平放在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主要还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以自我教育为基础,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教育,才是一劳永逸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做得卓有成效。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己思想内部矛盾的运动,即充分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自我教育能力的类型

自我教育能力是个体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活动所应当具备的多种能力的完备组合。它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与评价的能力,自我鼓励与激励的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等。

(1)培养自我认识与评价的能力。自我认识与评价的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教育中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客观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能力。

优良的班集体,有前进的目标,正确的舆论,它能向自己的成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不仅促进其成员互相帮助,自己教育自己,而且也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每个成员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培养自我认识与评价的重要途径。

要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优良的班集体,让学生学习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之中,通过班集体的正确批评和自我批评,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的能力。

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推动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增强自我认识的能力。学生自身的缺点和弱点总是在问题和矛盾中显露出来,对自身认识的深化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获得的。

(2)培养自我鼓舞与激励的能力。自我鼓舞与激励的能力,是指个体由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信念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自我鼓舞与激励能力的大小强弱,取决于个人理想是否远大,以及对这一理想是否有深厚的情感,是否有信念去实现它。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把个人的成才与社会主义大业联系起来,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②要启发学生去追求内心真、善、美的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使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精神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观看好的影视片、优秀文艺作品,并开展影视评、书评,是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真、善、美的体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③班主任还要善于将德育的一般目标加以具体化。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并努力实施。

(3)培养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

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是个体为了实现外部的道德要求,自觉地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方式,克服种种困难,在意志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力量。自我教育过程,就是认识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过程,最后表现为行动,即所谓“知、情、意、行”的统一。因而,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即培养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完备组合,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鼓舞与激励,自我控制与调节,既有各自的功能,又有相互的联系。一个人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发展过程,是在受环境影响、道德规范约束和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由低级到高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依赖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界定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是指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培养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精神管理班级,在自我管理中增长才干。一般而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管理能力;二是学习管理能力;三是日常生活和活动管理能力。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有的班主任整日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但班级工作却并不十分理想;而有的班主任并不整天围着学生转,也不事无巨细样样操心,班级却教育管理得井井有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原因就在于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得如何。

目前,中小学无专职班主任,都是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他们除了班主任工作,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要上课、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提高业务并不断更新知识。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好,教学任务又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为解决二者的矛盾,班主任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它需要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中小学凡事班主任必亲自出马,采取“看管”式的工作方法。眼保健操班主任要看着,课间操要跟着,各项活动更是离不开班主任。这样不仅浪费了班主任的大量时间,甚至影响教研水平的提高,而且会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同时也违背德育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要充分信任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主管、共管、自管。

①教师主管阶段。在班主任接手新班或中途接班的时候,这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是确立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影响力。这个时候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把学生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松散的班级集体,逐渐以班主任为核心内聚成一个集体,或者使优良的班集体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②师生共管阶段。这是创建优良班集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在师生共管阶段,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班级的一切事情不能由班主任一人决定,除个别重要问题的决策外,一般性的班级日常事务,由班长和班委承担,班主任只是出谋划策。在此阶段,班主任要放手培养、发挥好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③学生自管阶段。一般是在班级领导核心已经形成并且巩固,集体健康舆论也已经形成的时候。此阶段的班级教育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更多地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让全班大多数学生在参加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可以让班上多数学生在班集体内负有一定的责任,如试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制等等。

(3)实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制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有些中小学的班委会没有特殊情况,一经确定往往不再变动。这主要是班主任怕班级教育管理出现麻烦,也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实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制可以克服以下弊端。

一是“班干部终身制”,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助长部分学生追求权力的思想。

二是多数不任班干部的学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班级工作关心的程度往往不如班干部。这不利于调动全班学生创建优良班集体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参政意识的培养。

三是有些学生由于不担任班干部,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上进心,参政意识受到损伤。

总之,班主任要想把教育管理工作做好,抽出更多的时间搞教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教育管理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做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事必躬亲”不辞劳苦,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干部组织学生自己干。班主任动脑、动口指导学生干,要比自己动手亲自干重要得多。学生既是今天的学生,又是明天、后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不仅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需要,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具体体现。

八、班主任争取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艺术

(一)重视家庭教育

1.重视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地对儿女辈施加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是:儿童入学前,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奠定初步基础,为接受学校教育做好准备;在儿童入学后紧密配合学校,督促他们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继续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针对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成员间要相互进行开导和帮助。

家庭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奠基性。在08岁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子女不可更换的、时间最长的“教师”。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品行、性格、习惯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2)感染性。父母子女的天然亲情,息息相通,“同言而信,信其所亲”,有着独特的相互感染的教育作用。(3)针对性。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知子莫若父”,可以准确地针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子女也可以针对父母的脾气秉性进行帮助。(4)长期性。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持久性、连续性,有利于形成牢固的良好品德和习惯。(5)灵活性。家庭教育面向个别成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活动随机进行,内容具体,方法灵活,富有实效。(6)社会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深受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

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和特点,必须与家长沟通信息,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教育管理班级培养优良班集体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做家长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由于学生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差别很大,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周围环境等许多方面也都不同,这些情况对少年儿童成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作为班主任,对这些情况要充分调查,综合分析,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家庭中有利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学业优良的社会新公民。

2.班主任对家庭的联系与指导

(1)访问学生家庭。访问学生家庭,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创建优良班集体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创建优良班集体,教育管理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而经常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和家长互通情况,是了解、熟悉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便于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家访是班主任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要有计划地对本班学生的家庭进行普遍性的访问。同时,在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进行临时性的家访。

为了使家访达到预期的目的,班主任除了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外,还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诚”字当头。班主任对家长要以诚相待,切不可摆起教师的架子,去“教育”家长,那必将间接影响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二是以礼待人。班主任以礼待人,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班主任更要以礼待人,自我克制,始终抱着与家长商量问题的态度,积极认真处理问题;三是坚持经常。家长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坚持经常,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胸有成竹”。

班主任家访时对学生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对学生的优缺点,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后进生,不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应向他们的家长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在校内外的表现,绝不能带有厌恶学生、埋怨家长的情绪。只有全面分析学生的优缺点,才有利于教育学生,赢得家长的支持。对先进生,不可把他们说得完美无缺.不然,家长容易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学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这样,班主任和家长的感情才会融洽,从而满怀信心地共同教育管理好学生。

(2)班级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形式。家长会通常由学校组织,分班召开,有时也组织举行全校性的家长会。

一个班的家长会议,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形式,一般在学期初或学业成绩考核前后举行。有时班上出现重大问题,需要找家长商量,也要召开临时家长会议。

班级家长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向家长报告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向家长提出协同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要求和建议;向家长汇报某时期内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家长会上,还可组织家长座谈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体会,也可以吸收学生参加,由学生报告班上的各方面情况及学生自己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的情况,等等。

为了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目的要明确,中心要突出,准备要充分,时间选择要恰当,尽量争取全体家长出席会议。为使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可以组织家长参观学生的学业成绩展览、生产劳动成果展览、学生作业展览,等等。总之,使家长能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进步的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

(3)书面联系。书面联系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通过联系卡或书信,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班主任经常同学生家长保持通讯联系是很有意义的。通过书面联系,可以把学校及班级要开展的重大的教育活动、学生个人各种表现,及时告诉家长,使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班级的表现。尤其是在不便于经常进行家访的情况下,这种联系更有必要。其主要方式有:

联系卡片。班主任把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政治表现情况如实写在手册上,由学生自己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传递。让家长在手册上签署意见。

“告家长书”或个人通信的方式与家长联系。当学生有了突出的成绩,或者有了较严重的问题,或者学校或班级要开展重大的活动,为了使家长及时了解情况,做好配合教育管理工作,也常使用这种书面联系。但是,不可稍有皮毛小事,就兴师动众。

(二)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1.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广义的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家庭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一切思想、才能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权,实施不同性质的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随着历史发展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正比关系向前发展着。社会教育对普及民族的文化传统,宣传一定阶级的政治主张,推广生产经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态。特别到近代,随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有效宣传教育手段的出现,各国家都在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学生同样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注意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作用。

2.社会教育的特点

(1)自愿性。社会教育活动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学生是否参加,参加什么活动,都是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不是强迫参加的。但是,当学生选定社会教育机关某项活动以后,也必须严格遵守该项活动的制度和要求,认真参加活动并接受考核与评定。

(2)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社会教育是依据活动内容的性质、年龄特点及实际能力而组成的各种小组;活动内容不统一、人数不固定、活动时间长短不统一。

(3)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内容有群众文化工作、科技工作、艺术教育与体育活动等,比课堂教学内容更广泛。而且这些活动还能起到巩固校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

(4)在活动的指导方法上重视实际操作。社会教育重视实际操作,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3.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1)与社会教育机构配合。为儿童、青少年所设立的各种社会教育机构,是配合学校、家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的校外教育组织。它的类型很多,从活动的内容上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的两类。综合性的包括青、少年官,青、少年之家等;专门性的包括儿童图书馆(室)等。

除学校之外,凡是班主任也都应当与当地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取得联系。班主任对本班参加校外教育机构活动的学生,应该积极支持和关心,班主任要经常听取校外教育机构的意见,互通情报,互相配合,统一步调,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也可以主动挂钩,组织本班学生到社会教育机构去参加各种活动。

(2)与文化娱乐单位取得联系。班级应该与当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影剧院、公园等单位建立联系。并按中小学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去阅读书籍、观看节目、欣赏自然风光等。班主任要教育管理学生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参加公益劳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受到多方面教育。

(3)建立校外学习小组。校外学习小组,一般由班主任或几个班主任联合发起建立,根据学生来源划区编组。校外学习小组要求不高,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把学生在校外的活动组织起来。这类社会教育机构一般不设专职辅导员,多是聘请家长或退休老工人、老教师、老干部、解放军战士或街道积极分子担任辅导员工作,一般是在学生放学后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它的具体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帮助学习、复习功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活动等。这种校外学习小组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对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聘请校外辅导员。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与校外辅导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聘请校外辅导员,是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校外辅导员,对社会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更要热爱这项工作,不为金钱所动,任劳任怨,专心工作,尽职尽责地为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而工作。不仅如此,校外辅导员还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觉悟,在思想政治方面,能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并能做学生的表率。同时校外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一定的教育理论。校外辅导员除了对校外学习小组进行辅导,也可以邀请到班级作报告,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资料卡片43    家长系列讲座

培养跨世纪人才,仅凭学校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有智慧的班主任善于调动多方因素,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班主任善于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办法总会有的。其实细想想,班主任在这方面有优势。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中的一百多位家长,实际上就是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忽略了这支队伍,班主任的工作就会出现阻力,调动起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就会给班主任的工作插上翅膀,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向家长提出了一个要求:为开阔眼界、拓展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班里开设了一个“家长系列讲座”。凡是在本班读书的学生家长,请在孩子就读时间内,给学生安排一次授课。授课内容自定,可以是工作方面的,可以是生活方面的,也可以是自身的成长经历……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内容,能做到由浅入深、生动有趣就行。没想到,我的这个提议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赞同。

很快,班里的“家长系列讲座”正式开讲了。让人感到喜悦的是,家长们把当一回教师看得极其重要,备课自然也十分认真。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家长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讲述所学知识,包括天文、地质、海洋、医学、建筑、计算机……真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学生们从“家长系列讲座”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是来自于身边同学的家长,因而使讲座颇具吸引力。

家长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家长曾因缺乏授课能力而苦恼不堪。为解除部分家长的顾虑,我又在家长会上提出:凡是不能给学生讲课的家长,请帮助联系所在单位,让学生们前去参观学习。这一招果然灵验,调动了讲不了课的学生家长的热情。于是,学生除了在教室内听讲座外,还走出了学校,迈向社会大课堂。学生们来到药厂、鞋厂、棉纺厂、玻璃制品厂,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大学校园,前往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甚至还坐飞机上了天,到大海去领略大自然……那些接触过我班里学生的人评价说:学生们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不仅懂事会处理事,办事能力也得到增强,整体素质确实不错。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能让这么多“教师”与我一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确是件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作者:任小艾)

资料卡片43    让学生学会负责的心

初当班主任时,我常常为班里那些琐事而烦恼。一会儿这个学生打碎了玻璃,一会儿是那个学生打架……一天中多半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几乎一刻也得不到清闲。而最让我头疼的,是学生重复出错,总也不长记性。我这边三令五申,那边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这样一则故事:1920年,一个11岁的男孩儿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一块玻璃的价格是12.5美元,对男孩儿来说,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闯祸的男孩儿鼓足勇气向父亲认错,父亲却让他自己负责解决。男孩儿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偿人家。”父亲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先借给你,但你一年后要还我。”此后,每逢周末和假日.男孩儿都去打工挣钱,终于在半年后把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儿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当他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我从中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读完后我思考良久。在班级管理中,我何不改变一下自己的育人方式呢?把简单的批评、轻率的处罚,变为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我开始尝试新的育人方式。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值日,我就任命他为“值日监督员”,让他用劳动弥补过失;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我就在小组间开展“作业竞赛”,让学生们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渐渐的,学生们的责任心强了,“学会负责”也成了班里响亮的口号。玻璃碎了有人安装,学生违反了纪律有人阻止,班主任外出不在时,有人主动负责起班级工作

亲身的实践使我明白:让学生学会负责的心,以实际行动改正不足、弥补过失,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才是行之有效的育人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集锦
优良班集体建设途径
班主任优秀德育论文
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 - 白马宣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小学五年级学年班主任工作总结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