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观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把人的意志绝对化,神秘化,把意志看成是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认为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学说,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唯我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构架,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全部。他就是从唯意志论和和反理性主义走向了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尼采,是著名的意志主义哲学家,其哲学是直接从叔本华的哲学出发的,他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但他反对叔本华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观遁世思想,不过并不否定人生是痛苦和无意义的论断。在他看来,“人生是多灾难的,而且常常是无意义的”①,这使人生陷于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恐怖的“苦海”。 
         二者的人生观都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其最大的不同是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尼采的人生观是积极悲观的人生观。尼采人生观是叔本华人生观的发展。 

         一  叔本华的人生观  叔本华的人生观是一片悲天悯人、爱莫能助的凄凉景象,他把人等同于动物和其它万物;把意志、欲望和激情看作是人的本质; 他认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就是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他说:“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所以又把意志称为生命意志,而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一切欲求都是由于缺乏,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一天不能得到满足,就痛苦一天。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是有限的。欲求永远只是象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持了乞丐的生命,以便明天延长他的痛苦。今天消除一种痛苦,明天会有千百种痛苦接踵而至,如性欲、狂热的爱情、嫉妒、仇恨、恐惧、好名、爱财、疾病等,意志发展越高,痛苦就越显著。知识的发展也不能解决痛苦,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越有知识就越痛苦。他也把人生比喻为一种苦难,一种原罪,一场悲剧,每个人都是这场悲剧中命中注定的悲剧演员。他还把人生比喻为一个肥皂泡,它是空空的,可人们却争着要把它吹的大大的,其结果是幻灭。还认为人生是无聊的。他说:“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象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终极成分。”在宣传其悲观厌世的人生观的同时,叔本华极力抨击乐观主义。同时宣传利己主义乃是人类的天性,万物的本质。利己主义是必然的,生命意志的肯定是绝对的。但这种肯定又无异于痛苦,因此要解决痛苦,就要舍弃欲求,摆脱意志的束缚,否定生命意志。他认为既可以通过艺术来达到暂时的解脱,也可以通过禁欲来达到永远的解脱。要得到永久的解脱,就要彻底否定生命意志,就是走禁欲之路。禁欲行为有三种:一是自愿放弃性欲,因为性欲是生命意志最坚决的表现,自愿放弃它,是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二是甘愿受苦,因为痛苦可以使人感到绝望,从而转向内心世界,净化人的原本贪欲的灵魂,达到神圣境界。三是自愿以死来达到彻底禁欲,灭绝意志,达到彻底的安宁,寂灭中的极乐。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他确立了意志却又扼杀了意志,确立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又泯灭了人的一切,使他的哲学走向了反人生的悲观厌世之路,所以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了人生要求摆脱痛苦的愿望,而没有起到革命的作用,反而掩盖了痛苦的真正根源。 

       二  尼采的人生观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他的强力意志哲学一方面禀承了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另一方面尼采是从希腊文化的悲剧精神中找到这一哲学起点的。尼采极其赞赏希腊悲剧精神,他认为希腊悲剧精神有两个,一个是日神(阿波罗)精神,一个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真正的精神是酒神精神,真正的哲学的酒神哲学。他说:“每部真正的悲剧都用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来解脱我们: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快乐的。”尼采认为不仅人的生命本质是强力意志,而且一切自然过程和自然事物都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在人类社会中强力意志主宰着一切。强力意志是世界运动变化的动力,由强力意志所派生和推动的世界的永远“流传”、“永久循环”的,是沿着螺旋形变化的。万物皆变,唯有意志永存不变。尼采从他的权力意志出发,引出了他的人生哲学——超人哲学,超人哲学是疯狂主义的,人称狂人哲学。他认为超人就是指权力意志达到顶峰的人。超人创造着社会历史,推动着社会前进。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
*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影响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1)真理的本质: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本质特性是客观性。(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3)在真理问题上,必须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主张真理的标准在于有用,错在哪里?和实践标准有什么不同?)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即把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等同起来,以真理的价值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本质。   

实用主义真理观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真理及其客观性
(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2 )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3 )坚持真理一元论, 反对真理多元论
    ①由于真理是客观的, 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 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 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真理是一元的, 因此,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从这个意义上说, 真理没有阶级性。 
    ③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 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 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出发, 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出发, 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 5 )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 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照这种观点, 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 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 今天它是真理, 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 明天它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 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 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 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但是不能把它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显然, 并非所有“有用的”理论都是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西方哲学的真理观及其启示
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透视的多元性和关系世界)
哲学家都干什么?
大师之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唯意志论的人生观概述
非理性解说——迷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