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河图即认识论规律的内部结构

中国古代的河图流传至今,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老子用五千言解说的河图——哲学逻辑模型;一种是朱熹依据数学逻辑绘制的河图。两种河图的样式如果不仔细分辨的话,很难将它区分开来。因为它们二者之间只有黑2、黑6和黑10的连线形式不同。

 

老子河图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类智慧发展史上最早揭示出来的认识论规律和模型。柏拉图将它表述为“事物的型”;康德将它表述为“自在之物”、“悬拟的上帝”;维特根斯坦将它表述为“哲学的一幅图画”。河图的实质就是哲学逻辑方法的系统集成。

解说认识论规律,应该从那里入手。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来说,恐怕连想也没有想过。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认识论规律的踪迹。当人们把握了中国古代的道——河图属性是认识论规律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找到解说认识论规律的突破口。那就是必须从河图的形成机理——数字图像一至十的演变规律入手。因为数字哲学是链接有限和无限之间关系的桥梁。数字图像的本质属性,就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数字图像自身的演变形态,就是普遍事物发展变化的完整模式。它体现出辩证认识的全过程——内涵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变化规律。其中一至五是认识形态自身的变化规律,从形式上质变到属性上的质变。六至十是逻辑形态(即关系形态)的变化规律,它同样也经历了形式上的质变和属性上的质变。逻辑图为:

          量变过程:一二三:自身变化形态

认识形态        形式上质变:四:层次关系

        质变结果

                  属性上质变:五:真理的模型

认识论规律层次关系

        量变过程:六七八:关系的形态

逻辑形态        形式上质变:九:关系的结构

          质变结果

                    属性上质变:十:事物的模型

在这个逻辑图中,认识形态发生在认识和对象之间,形式上的质变展示出层次关系,属性上的质变构成了真理的模型。逻辑形态发生在对象自身的形态变化上,它最初以上下两排的关系形式出现,中间形式上的质变把握了关系的结构,终端属性上的质变构成了事物的模型。

一、认识论规律的源头是中国古代的数字图像

 

 

二、认识论规律的实质是“事物的型”——思维把握事物的工具

 

三、对认识论规律——“事物的模型”进行的逻辑解析

1、认识论规律中的存在形态——数字图像一至十

 

这是依据真理的模型——河图中心5的样式排列起来的数字图像一至十的形态。其中一排里面包含一、二、三,属于变化的形态,用蓝色圆圈标识。二排里面包含四、六、七、八。四属于形式上的质变,用黄色半圆标识。六七八属于关系的变化,用蓝色半圆标识。三排里面只有数字九,这种唯一性我们用绿色圆圈标识。九的内部呈现出234构成的三排结构。竖写的“一”被放置在上面的橙色圆圈里面,表明它的属性是飞跃和质变。

显然,这是将数字图像背后隐藏的认识形态展示出来的结果。

2、认识论规律中的认识形态1——起名分类

 

 

间接形式的逻辑图

起点“一”与终点“十”构成层次结构

量变1:123渐进性变化的三种形式

形式上质变:4,从一排变为两排

属性上质变:5,从两排分立变为十字交叉

认识形态层次结构

量变2:678渐进性变化的三种形态

形式上质变:9,从两排变为三排,内部结构是三位一体

属性上质变:十,从横排“”变为竖排“

存在属性:起点和终点是重合关系、灰色和橙色构成层次结构

3、认识论规律中的逻辑形态

 

 

由于逻辑形态是不可见的,为此我们将整个图像用灰色背景展示出来。

逻辑形态分为两种:整体是圆圈,具体是连线。静态是并列关系,动态是层次结构。

4、认识论规律中的认识形态2——认识的层次结构和辩证运动模式:螺旋式上升

 

 

认识形态2是进到理性思辨环节的产物,它讲述的内容同样是不可见的,为此我们将整个图像用灰色背景展示出来。间接形式的逻辑图为:

里层:123(蓝色)4(黄色)5(紫色)

量变质变构成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认识形态整体模式:螺旋式上升

外层:678(蓝色)9(绿色)10(橙色和灰色构成同心圆)

层次结构:量变和质变、形式和属性、起点和终点

注释:作为整体运动的模式——螺旋式上升,理论根据直接源自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阐述的观点。

5、认识论规律中的认识属性、逻辑属性

 

 

认识属性和逻辑属性二者都是不可见的,因此需要用灰色背景展示出来。

间接形式的逻辑图

认识属性:真理的型——河图中心5的结构形态

认识论规律逻辑形态:层次结构——量变和质变、形式和属性、起点和终点

逻辑属性:事物的型——河图10的结构模型

6、认识论规律中的逻辑模式——一个圆圈

 

 

逻辑模式具有可知性,但是直观看不到,因此需要添加灰色背景,表明这是逻辑思维特有的形态。

7、动画演示认识论规律的内部结构

 

 

四、认识论规律的文字表达形式

认识论规律内部包含结构规律、运动规律、真理的型、事物的型和逻辑模式。因此在用语言文字表述它时,人们只能按照河图中心5的样式,将这些规律分别表述出来。由此构成图像表述是“一”,文字表述是“五”的思维规则。

结构规律:两个层次两种形式三个环节对立统一。紫色圆圈,代表思辨性。

运动规律: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蓝色圆圈,代表动变性。

真理的型:两个层次两种形式菱形排列构成的四者同一律。橙色圆圈,代表逻辑性。

事物的型:存在和认识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用认识规律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绿色圆圈,代表永恒性。

逻辑模式:一个圆圈,内涵112、122、221的结构,从分立到联系,从形式上质变到属性上质变的螺旋式上升。蓝色、绿色、橙色构成的同心圆,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开。

直观形式的逻辑图为:

 

其中结构规律的源头是康德创新出来的菱形判断表、范畴表的本质属性。运动规律的源头是在黑格尔的辩证运动规律基础上添加了认识结构。真理的型源自叔本华论证的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四分法——四者同一律。事物的型源自老子解说的河图——不言之教。逻辑模型源自老子15章的语句结构——认识结构。由此构成认识论规律自身具有的特点——它是对思维规律进行了系统综合之后得到的产物,是“求真务实”的大道逻辑理念和马克思应用哲学共同作用产生出来的成果,不是西方学者使用的理性思辨方法——依靠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产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论道的对象是中国古代的河图
老子大道隐含的认识结构和逻辑模型
(19)依据哲学逻辑推论连山法
[转载]如何在头脑中建立起哲学金字塔模型
思维形式规律与认识论规律的区别
图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丰富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