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关于正义与民主的书: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前不久接到羊小卞校电话,说是上次课题开题的时候,我推荐了一本《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之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竟然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了已经很难找得到的这部著作,人手一本。在感慨羊小的教改热情和学习风气之后,便接受了卞校和教师们一起解读这本被誉为“被压迫者的教育圣经,真正革命的教育学”著作的任务。
大概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购得了巴西教育家弗莱雷的经典教育作品《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的一些论文引述中常常有书中的句子,对于本人进一步理解和发展新课程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关于民主、尊严和自由的教育观,以及在课堂上如何运用提问教学开展平等对话,丰富了我的教育认识,也几点了我的教育智慧。
在重新捧读这本著作的时候,我有了更新更多更丰厚的了解和体会。我发现,许多原先看不懂的在开始清醒出来,特别是关于本书关于人性化的思想,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阐述尤为令人惊叹。本书开篇第一句话,“从价值论的观点看,人性化的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现在它更是具有难逃世人关注的性质。”一下子将本书的一个中心问题暴露了出来,弗莱雷认为人的使命就是要追求人性化和人道化,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逐步完善。紧接着,弗莱雷明确指出,有人性化,就有非人性化。他认为“非人性化是对人成为更完美的人的使命的扭曲”,也就是对人性化的使命的扭曲。“虽然人性化和非人性化是两种确实存在的选择,但只有前者是人的使命。”
弗莱雷的整个教育理念都是建立在他的人性化思想基础之上的。他针对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鲜明提出了意识化概念。就是要通过唤醒人民(被压迫者)的觉醒,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创造历史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并最终获得人的解放。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根基是为自身解放作斗争的人的教育学。弗雷勒提出,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必须伴随被压迫者在长期争取重获人性的斗争中一起锤炼,而不应该是替被压迫者锻造好。让被压迫者在斗争中反思压迫及其根源,以投身于争取解放的斗争。由此,解放被压迫者的唯一有效手段是人性化的教育学。
那么,怎样才能使被压迫者批判性地意识到灌输式教育所存在的矛盾呢?惟一的途径是,摒弃灌输式教育,代之以提问式教育。所谓提问式教育,就是否认人是抽象的、孤立的、与世界没有关联的,也否认世界是脱离人而存在的现实,师生双方处于一种对话的关系之中,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出发,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共同反思,共同采取行动,以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教育必须从解决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入手,通过调解矛盾双方,让他们同时互为师生。”对话是教育走向解放的最终落脚点。弗莱雷指出,教育应该具有对话性。对话,不仅仅是交流、谈话。它的精髓在于它的构成要素:反思与行动。“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如果牺牲了一方——即使是部分地牺牲——另一方面马上就受到损害。”(P37)反思被剥离了行动,对话只会是空话、“废话”;行动被剥离了反思,对话只会是行动主义。在这两种情况下,对话都不可能实现,教育也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解放。
“对话,就像是不同的人在命名世界时相遇的那样,是获取真正的人性化的基本先决条件。”对话教学宣示了教育作为实践自由与解放的可能性。
关于对话理论,是弗莱雷在书中的又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对话,作为一种与灌输式教育相对的教育方式,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话,作为一种手段,必须服从于意识化的目的,即培养人的批判性意识。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但是,对话的展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爱的倾注、谦虚的态度、对人的信任、充满希望以及进行批判性思维。对话的目的,是对现实进行不断改造,是为了人的不断人性化。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阅读《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会让人惊醒的是,“解放就是生育,而且是痛苦的生育。”正如袁振国老师的评价一样,“这本冠以教育学的著作并没有我们熟悉的教育学体系和概念系统,它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学科著作。这是一本关于平等和正义的书,是对处于社会不利处境的人们的悲天悯人的关注,是平等和尊重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呼唤和勇气奉献。”
本书探讨了两套文化行动理论,一是压迫者为了压迫需要的压迫文化行动理论,二是被压迫者为了获得自由需要的一套革命文化行动理论。进而衍伸出了两种教育理论,压迫者以巩固统治为目的的压迫教育理论;革命者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目标就是解放人民,使人民获得自由。这一主题贯穿全书。在我们的常识里,所谓的“解放”首先意味着革命,意味着暴力,但弗雷勒显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在他看来,通过“暴力”而达到的并非解放,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而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互相解放。
书中对储蓄教育观的灌输行为做出了深入的剖析,相应提出的提问式教学表明了解放教育观的深刻内涵。根据弗莱雷的“解放教育观”,教育目的是要使人觉悟,要具有批判的意识,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获得“解放”。所以,在新课改的今天,同样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上世纪70年代的这部当时还活着的作者却已经列为经典的作品。
为了和大家一起探讨起来相对集中一些,所以我设置了四个交流话题,一是作者简介,二是作品分析,三是重点问题,四是重要启示。重点剖析作品之中关于人性化、被压迫教育根源、被压迫教育、教育的解放、对话行动理论,从而让大家对作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便于深入阅读和思考。
如果需要进一步读懂和读透《被压迫者的教育学》,还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学问和修养。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大众教育与民众剧场 | 如何让人愿意为你的工作坊花费上万
一些简单的感受——关于《被压迫者教育学》
《被压迫者教育学》(保罗·弗莱雷) 
保罗·弗莱雷,为被压迫者教育呼喊的斗士!
2021挑战第七项:与你爱的人共同创造属于你们的阅读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