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哥白尼式变革”原理的内容

 读《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版序言] 笔记(之二)

“哥白尼式变革”原理的内容

在当时,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这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尽管比其他一切科学更古老,但它还未能发现一条科学的可靠道路。于是引起了康德的深思。他是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作为范例,对这两门科学的思维方式变革的最基本要点加以深思,并加以类比与模仿的。

他发现,“向来人们都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但是在这个假设下,想要通过概念先天地构成有关这些对象的东西以扩展我们的知识的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因此我们不妨试试,当我们假定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时,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任务中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这一假设也许更好地与所要求的可能性、即对对象的先天知识的可能性相一致,这种知识应当在对象被给予我们之前就对对象有所断定”(第二版序P15。这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哥白尼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革命性变革类似,于是被康德称为“哥白尼式变革”,这一变革就是:从“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的思维方式,向“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一变革是具有认识论的指导意义的,因而可以称为:“哥白尼式变革”原理。这一原理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那里得到了验证,那么对于形而上学的适用性也可以试验一下。比如关于对象的直观,康德认为:“如果直观必须依照对象的性状,那么我就看不出,我们如何能先天地对对象有所认识;但如果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依照我们的直观能力的性状,那么我倒是完全可以想象这种可能性”(第二版序P15。接下来康德进了一步“但由于要使直观成为知识我就不能老是停留于它们之上,而必须把它们作为表象与某个作为对象的东西相关联,并通过那些表象来规定这个对象”,这样就有两种可能的假定:假定1我用来作出这些规定的那些概念也是依照该对象的,这样一来,我如何先天地对它知道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就使我又陷入了同一个困境”(第二版序P15,显然康德是否定的;假定2“诸对象,或者这是一样的,诸对象(作为被给予的对象)惟一在其中得到认识的经验,是依照这些概念的,这样我马上就看到了一条更为简易的出路,因为经验本身就是知性所要求的一种认识方式,知性的规则则必须是我还在对象被给予我之前因而先天地就在我心中作为前提了,这个规则被表达在先天的概念中,所以一切经验对象都必然依照这些概念且必须与它们相一致”(第二版序P15-16,显然康德是肯定的。再进一步“至于那些仅仅通过理性,也就是必然地被思考,但却完全不能在经验中被给出(至少不能向理性所设想的那样被给出)的对象,那么对它们进行思考的尝试(因为他们倒是可以必定被思考的)据此就成了一个极好的试金石,用来检验我们采取的思维方式之改变了的方法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关于物先天地认识到的只是我们自己放进它里面去的东西”(第二版序P16。这样康德就完成了“哥白尼式变革”原理在形而上学中的试验。

“哥白尼式变革”原理其实是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对于图书馆学来说,图书馆学还太多的依照其对象(图书馆)发展,而不是其对象(图书馆)依照图书馆学来建设。当然这样的转变也正在摸索当中,比如“抽象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等,暂不说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至少是在思索。读到这里,在我看来,程焕文教授提出的“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其实就是对图书馆先天地认识到的东西,是他放进图书馆里去的,必须在对象被给予之前,先天地就在我心中作为前提了,于是他说“是让现在的图书馆员看,而让将来的图书馆员用的”,这是图书馆学变革的重要一步,因此引起争议。图书馆学需要对图书馆的先天知识的构建,这种知识应当在对象图书馆被给予我们之前就对对象图书馆有所断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德的哲学思想
感性、知性、理性:浅谈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为什么说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哥白尼式的革命-fade to black-搜狐博客!!!
观点 | 韩水法:论康德批判的形而上学
我的图书馆学生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