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大学一解》有感

 再读《大学一解》

梅贻琦《大学一解》中总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即怎样把西方学术自由为代表的西方大学精神嫁接到中国大学上来?并在文章中同时指出五个问题。第一是指出中国文明精神与西方希腊发源的精神是有天然相同点的。即know thyself和“一己之修明”。第二个问题是讲大学教育在知情志三个方面都应该重视,但是应该更重情志。第三个问题提出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并提出学校犹水,师生犹鱼的从游而学。第四个问题提出学子应重视对自身的修养,并且从现代大学教育的几个弊端阐述。第五个问题谈到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的关系,强调通应重于专。纵观这几个问题,梅贻琦是从中外文明的关系入手,在宏观上提出,大学应是怎样的?和大学怎样做?

梅贻琦先生提出,大学教育存在几个弊端,虽然这篇文章是梅贻琦先生和潘光旦先生在70年前写的,但是现在看这篇文章,对于当今社会的大学教育,仍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他提出大学教育有几个弊端。一是大学教育重知而轻情志。二是教学与训育相分离。并在时间不足、空间不足、师生关系缺失三个方面阐述。三是学子自身修养的缺乏。梅贻琦先生大学要明明德,要新民。前几天听韦政通先生的讲座,他曾有一个问题提到,要做一个新人。百年之前,梁启超就曾发表《新民说》,提出做新民的要求。一百年之后,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人们不仅没有学成新人,反而连旧的优秀传统也丢掉了。让我联想到了,梅贻琦这篇文章中,也对于怎样做新民提出了要求。根据梅贻琦的观点,还有我自己的思考,我为大学培养新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应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新民。重通识教育,不断追求人生价值。新民作为通识教育的目的,而通识教育是新民的方法。在本文中提到,“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

第二,从游而学,重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梅贻琦先生提出,“学校尤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今日的师生关系,犹如奏技者和看客的关系。这与师徒的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的应有之义相差甚远。大学应该重建导师文化,同样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

第三,五步法,避免大学的浮躁风气。五步法即《大学》一书,于开章时阐明大学目的之后,即曰“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今社会处于一片浮躁的氛围当中,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现在普遍存在。身为象牙塔的大学,不但没有静下来,反而同时被浮躁所搅扰。所以现代大学最需要的,不是开放,不是社会接轨,而是静。都说大学是社会的良心,良心都是浮躁的,怎样发挥良心作用。

第四,成为新民,对待传统文化,即了解又批判的态度。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发展就是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韦政通先生就是对待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即了解又批判,而且对于多学科的学科进行整合。要站在多学科的高度看中国文化。

梅贻琦先生提到,大学机构之所以要生新民之效,一时作为社会的倡导和表率,二是对于新文化因素的孕育涵养与简练揣摩。新文化的孕育,学术自由的风气是关键。回答怎样把西方学术自由为代表的西方大学精神嫁接到中国大学上来这个问题,学术自由同时是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传奇人生
涕泗交流读大师
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教育言论集锦
高等教育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
梅贻琦:“吾从众”背后的坚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