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勇:教育的整体思维与科学精神——2012暑期漫话教育之九
               张志勇:教育的整体思维与科学精神——2012暑期漫话教育之九

                                                                       资讯管理员 2012年8月23日 07:20

 

这次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的主题是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对于广大教师而言,面临着以下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对广大高中教师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挑战。我省高中教师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系统的全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而直接进入了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这对许多教师而言,在教育技术能力的准备方面肯定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什么不经过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而直接进入中级能力培训?我们认为,一方面,我省教育信息化进展较快,广大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经过四年的连续研修,广大高中教师对基于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的网络技术已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挑战教师们整体是能够克服的。二是对广大高中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挑战。广大教师们日常的课程教学设计大都是着眼于课文或课时设计的,很少有从宏观(学期)、单元再到课时设计这样逐级递进教学设计经验。而本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结合点恰恰是单元教学这样的中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显然,这与教师们平常的教学设计习惯不太一致。这恐怕是教师参加本次培训面临的主要挑战。而这一挑战,或许可以说,也正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主题。

突出课堂教学的中观设计,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基础教育新课程非常强调对课程、课程标准、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强调整体教学的。这在各个学科教材编写的结构中有集中的体现,这就是教材结构的单元呈现形式。可以说,各个学科的教材呈现,大都是以主题单元或章节的形式呈现的。我们试图通过这次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在教育技术的支撑下进一步深化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其次,严格说来,每位老师的教学都应该胸有全局,都应该从整体出发。也就是说,都应该先有一个学期的宏观教学设计,再分解为由一个、一个教学单元组成的中观层次的教学设计,再到日常微观层次的课时教学设计。其实,大多数教师在旧课的教学,即复习课教学采用的都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这样的教学设计策略,很少有教师像新课程教学那样,从一节、一节课着手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这次高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一个更为重要的设想是,通过本次研修,推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发生一个深刻变革:从新课教学开始,就先从宏观、中观层次的教学设计开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具体设计微观层次的课时教学。这种从宏观着手的逐级推进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本质的整体把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顺利实现这一变革,迫切需要广大高中教师树立课程教学的整体思维。

正如我们上面所谈到的,我从许多渠道得知,老师们认为这次学习面临许多挑战。我始终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挑战是好事。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认知冲突的发生,就没有学生思维的真正发生。由此,或许可以说,也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那么,在老师们的远程研修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前两天的忙乱无序、焦躁不安甚至手足无措之后,大多数老师都能静下心来面对这次挑战、迎接这次挑战、克服这次挑战。在这里,为了老师们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在这里大声疾呼,应该彻底杜绝以下四种不良学习风气:

一是心浮气躁。当前,社会上流传着一种浮躁之风。不能不说,这种风气对广大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没有一点影响。可以说,浮躁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大敌。不静下心来学习,应付作业,滥发评论,这本身就是在研修平台上制造垃圾,就是心浮气躁学习的典型表现。希望广大高中教师都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只有如此,才有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发生。

二是偷工减料。有人说,这次学习一步一步的要求那么细、那么严格,不仅要看课程视频、阅读大量材料,做作业,发表评论,上线研讨,还要做什么回馈练习,太麻烦啦。学习来不得半点偷懒!老师们在学习中不能怕麻烦,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麻烦。因为科学就要讲规则,就是按规矩办。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科学精神的困乏,往往就表现在对规则的破坏上。在本次研修中,老师们的学习必须一步一步来,只要按照课程计划,认真学习课程视频,认真学习阅读资源,认真学习课程简报,认真参加同伴研讨,认真参加学习园地的研讨,然后认真完成作业,就一定能有收获。

三是投机取巧。昨天我在各个学科组调研时,不至一次地听到,有的老师提交的作业根本不符合要求。按照课程计划,我们要求用思维导图来进行中观层次的知识结构的框图设计,结果,有的老师提交的作业却是用WORD做的。以这种方式应付或者说应对,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实质上反映了老师对新的教育技术的一种排斥态度。这就像我们乘坐汽车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你偏偏宁愿在路上走一天也不坐汽车。这种排斥教育技术的做法,显得多么幼稚可笑!

四是浅尝辄止。总结这几年远程研修的经验,我们一直在想办法遏制对作业、评论数量的追求,淡化这些数量指标在老师研修合格评价中占的权重,超过规定的评论数量平台不再计录。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减少作业的数量要求,通过专家引领和老师们的努力,不断提高作业的质量。我们把作业看作是反映老师研修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因为作业是基于课程学习、简报学习、问题学习、在线学习成果的一种对话,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老师们的学习质量。正因为如此,在这次研修中,我特别希望通过省课程团队、市指导教师团队和研修组长们的共同努力,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深度作业,也就是在课程团队专家、指导教师和研修组长们的专业引领下,老师们对同一篇作业进行一次修改、二次修改、三次修改,甚至四次修改,如果通过这种深度作业,你把自己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真问题研究透彻了,我想,这次研修无疑就是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就是你真正需要的学习。本次学习,你做好这样一篇作业,在我看来,也就足够了。

为真正的学习,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冠疫情形势下线上教学思考
教师常规管理制度
如何杜绝初中数学学困生抄袭作业现象
指向作业设计的教研支持:挑战与应对——兼论落实“双减”政策的教研变革
学生厌学是有原因的
著名特级教师张宏伟:把寒假作业改造成浪漫的体验式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