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老师写给高三同学的一封信(四)

                      高考临场应试“五大”增分诀窍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谈的话题是:考试如何才能“增分”。其实,考试前每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愿望,并且这种想法还是强烈的,通过内心暗示或仰天祈求,希望自己在考试时能“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从而达到“增分”的目的。特别是在多次考试成绩不如意的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总想通过一次“增分”扭转局面,展示实力,提高自信。然而,这些同学在考试中没有达到自己的美好愿望,屡屡受挫,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增分诀窍”。下面和同学们谈高考临场应试“五大”增分诀窍。

一.处理好“学生”和“考生” 的关系

    所谓“学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或正在接受教育的人”,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简接经验,总结直接经验,掌握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任务;而“考生”则是以获得“分数”为最终目的。在现实中,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挺好,考试成绩也未必理想,我们叫“发挥失常”,而成绩出类拨萃的学生也不见的是“好学生”,我们称“超水平发挥”,由此可见,“好学生”不一定是“好考生”,而“好考生”也未必是“好学生”。“学生”和“考生”之间是有距离的,我们要想达到增分效应,就必须实现由“学生”向“考生”的转化。卷面分数是按步骤给分的,我们知道:步骤不全面是得不了满分。只明白道理,对“学生”来讲是完成任务了,但对“考生”来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好学生”,更要成为一个“好考生”,平时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有的同学平时学习优秀,也是好学生,但考试成绩与此不匹配,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此。由于运算不准确,解答不规范,表述不完整得不了满分者屡见不鲜,如果只立足于“学生”角度那是可以说得过去,因为只要明白事理就行了,但作为一个“考生”来说,那就差之甚远……同学们,我们要明白二者的关系,真正成为一个“好考生”是考试增分的的诀窍之一。二.处理好“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审题”是解题前对题意确切的把握,对解题决策和过程的构建起到指导性作用,也是解题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解题前要高度重视“审题”这一关。一般来说:审题要“慢”,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准确信息,为正确解题提供有力保障;解题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要“快”。审好题以后,要进入解题阶段,为了赢得时间,书写要规范、快,表述要完整,运算要准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而解题过程顺利,感觉良好,而“审题”则不一定准确;一般来说:解题思路受阻或过程繁杂时,不妨返回头看看“审题”这一关是否出了问题。

   其实,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考生为了节省时间,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就急于下笔,致使题目的条件(隐含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题意所提供的信息,第一时间内没有全部准确获得,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结果的错误率自然会提高。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最多”,“正自然数”,“a>0”,“函数的定义域”等等)。有些条件确实很容易被忽视,如:括号内的“n?N*”等,但是这些条件对正确解题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视那些易被忽视的条件,否则,解题过程无法顺利进行,思路中断,解题失败。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三.处理好“会”和“对”的关系

    在考试中“会”的题目没有做对,“对”的步骤没有拿满分,这就叫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拿不到满分”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也是围绕在同学们心中的一个“困惑”,成为制约考试增分的瓶颈。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会”和“对”的关系,有的同学在平时练习时,一看“会”的题目,就认为能做“对”,因此,错误地认为“会了=对了”,时间长了必然就失去了“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能力,考试失分也就成为必然了。“会”与“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有距离的。要想缩小其差距,就必须认真练习,运算准确,书写规范,表述完整,总结经验,卷面书写过程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给评卷老师看的,不要随意简化过程。认真地善待每一个“会”的题目,仔细品味每一步得满分的过程,真正实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良好局面。

四.处理好“快”与“准”的关系

   高考试卷都存在着题量大,知识点全,覆盖面广,有一定难度,考查能力的特点。因此,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快”字是非常关键,“准”字则尤为重要。其实,我们在考试中往往顾此失彼,如果为了赶时间,速度加快了,准确率就降低了;如果为了提高准确度,速度下降了,题量难以完成。总之,“快”与“准”不能共存,这也是成为制约提分的一个瓶颈。同学们,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平时要加强“快”与“准”的练习,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加快一定的运行速度,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以不必考虑再花时间去检查,只有“准”才能免去遗憾;而“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并非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快了一点,错了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数。还有的同学在答题卡上书写步骤不全,而迎来扣分现象,老师问其原因,他说:“为了节省时间”!这样的讲求快,省时间,代价也就太大了。其实,考场上的时间往往花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并非花在书写过程中,只要你思路正确,真正会了,书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此,考场上要处理好“快”与“准”的关系,在平时多加强“限时”训练,掌握技能,争取形成“快”而“准”的良好习惯。

五.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

    一份试卷是由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组成(一般易、中、难的比例为3:5:2),这样可以拉开不同层次考生之间的距离。其实,要想拿一个高分数,必须遵守“保分、捞分、抢分”的原则。其中“保分”----容易题得满分;“捞分”----中档题少丢分;“抢分”----难题多得分。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学拿不上一个高分数呢?说到底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考场上对于容易题,认为自己会轻而易举地能拿下,疯狂地加快速度,赢得时间去做难题。总认为:“难题所得的分数才有价值”。最终必然形成“容易题错一片,中档题半成品,难题没啃下”的不良结局,卷面分数自然就高不了。因此,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争取把“容易题”全做对(得满分),“中档题”要书写规范,运算准确,推理严密力争不丢分,“难题”要从特殊情况、重要公式、图形等入手,也能得几分,抢一分算一分,抢两分就高两分……这样,就会把各种层次题目所得分数达到了最大化,高分的叠峰自然会到达。

现在的试题不是“一题把关”,而是“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手易,但完成难。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正确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定能得到理想的高分数。

此至  

                                            敬礼

                                                               吕兆鹏

                                                                     2015年4月1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前准备、考试策略、考后分析!被忽略的关键提分方法!
中考各科最容易丢分点,95%的学生都中过招
高三班主任:考场上靠谱的答题节奏是两慢一快,很多学生却做不到
硬核分析不同分数段该如何提分?
高考阅卷现场:高考试卷容易丢分的五大失分点
学霸整理的超实用的高考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