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慎重诊断!17岁女孩血三系下降伴高热

慎重诊断!17岁女孩血三系下降伴高热

时间:2013-02-19 17:57来源:医学学习网 点击: 76 次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曹欣欣,陈嘉林等

【病例资料】


患者女,17岁。因“发现血三系下降16个月,高热1月余”于2006年10月入院。

外院诊治

患者于2005年6月无症状查血常规,白细胞2.82*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48*109/L,未予特殊诊治。此后定期监测血常规,白细胞波动于(2.0~3.5)*109/L,血红蛋白70~100 g/L,血小板(40~90)*109/L。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 ℃ ,伴畏寒,无明显寒颤。外院查血三系均下降,红细胞沉降率(ESR)135 mm/h,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抗体)阴性;腹部B超显示腹腔积液;
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不张; 胸腔积液化验:黄色混浊,相对密度1.032,李凡他试验(-),白细胞348/MuL,多核0.36、单核0.64,糖8.3 mmol/L、蛋白40.1g/L、腺苷脱氨酶(ADA)43.4 U/L、乳酸脱氢酶(LDH)290 U/L,未见瘤细胞。骨髓穿刺:粒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Pelger畸形,余各阶段比例正常;红系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可见多核及花瓣核红细胞;红细胞胞体较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少;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活检:骨髓增生低下,铁染色(+)、外周铁(+),铁粒幼20/25。


外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肺部感染”。

予以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治疗10 d,体温无变化,间断应用地塞米松5 mg退热治疗,10 d前开始加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和链霉素四联抗结核治疗,体温较前升高,最高达41.2℃,3 d前自行停药后体温渐降至37.8℃。患者无明显口眼干,牙齿片状脱落,否认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光过敏、雷诺现象和晨僵。

既往史

18个月前出现左下肢可凹性水肿,晨轻暮重,剧烈活动后加重,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个人史:偏食,素食为主。

检查


查体:发育差,体型偏瘦,贫血貌,结膜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肺肩胛下线第8肋叩诊浊音,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及爆裂音。心脏查体未见异常。腹韧、肌紧张,右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肝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左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2.45x 109/L[正常值(4.0~10.0)X109/L]、血红蛋白(Hb)79 g/L(女110~15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4.7 fL(82~97fL)、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100~350)X109/L]。抗核抗体(ANA)1:160核点型(+),抗平滑肌抗体(SMA)1:160(+),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ENA(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医|学学习网搜集A)(间接免疫荧光法)1:40弱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L)(++++);红细胞沉降率(ESR)106~117 mm/h(女<20 mm/h)、C反应蛋白(CRP)27.3 mg/L(<8 mg/L)。血清铁84 mg/L(70~150mg/L),总铁结合率303 mg/L(270~379 m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28%(20%~55%),铁蛋白585Mug/ L(>1Mug/L),叶酸16Mug/L(>3Mug /L),维生素B12 621Mug/L(>100Mug /L)。

骨髓涂片:粒系中性中晚幼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Pelger畸形,余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红系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可见花瓣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淋巴及单核比例及形态正常。巨核细胞不少,可见小巨核及多圆小巨核细胞。血小板不少。未见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骨髓铁染色:内铁o型83%,I型5%,II型16%,外铁++。骨髓活检:骨髓组织中脂肪组织增多,偶见少许散在造血细胞(粒系和红系细胞),未见巨核细胞。



胸腹盆腔CT: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明显;肝脾增大;肝内未见病灶,胆囊及胰腺未见异常;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盆腔内少量积液;其余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少量心包积液。髂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彩超:左侧髂总静脉由于右髂总动脉压迫致局限性狭窄,考虑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因胸腔积液极少,B超均不能定位,因此未能行胸腔积液引流。


【思考与分析】


1.本病例特点有哪些?
2.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怎样安排下一步检查,如何治疗?


病例特点为青年女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血三系减少,高热伴有多浆膜腔积液,炎性指标升高。患者外院骨髓穿刺提示有Pelger畸形,可见多核及花瓣核红细胞。红细胞胞体较大。骨穿可见粒细胞系、红细胞系两系病态造血,未见明显原始细胞增多,未见环形铁幼粒细胞,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类属于难治性贫血,国际积分系统(IPSS)评分为0.5分(有三系细胞减少,见表1)。MDS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MDS为后天获得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无明确原因,称为原发性MDS。少数患者有明显发病原因,如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接受过放疗或化疗,感染,自身免疫病等,称为继发性MDS。但单从形态学上不能区分原发性MDS与继发性MDS。因此对于本患者寻找有无继发性因素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同时MDS本身不会引起发热,因此入院后明确发热与血三系减低的关系尤为重要。 结合本患者为青年女性,染色体核型检查正常,考虑MDS原因为继发性可能性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髓系白血病(M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MDS 江苏省诊治规范
骨髓增生是什么意思
骨髓,骨髓检查
MDS病态造血是怎么发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